五十六岁老戏骨进组(最年长59岁最年少23岁)
五十六岁老戏骨进组(最年长59岁最年少23岁)不久前,她来到上海凤舞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的种植、采摘、分拣情况等。得知合作社每天农产品产量较高、品种也相对丰富时,她悬着的心才稍稍安稳些。除了上级部门下发的保供物资外,大团镇也在积极调配镇内资源,用于满足镇内百姓的需要。作为大团镇农发办副主任,“90后”施葛文除了参与协调对接援助物资外,还要确保百姓“团购”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能够满足。为此,她需要经常走到田间地头或商超,实地了解情况。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物资分发到市民手里,黄晨和保供组成员们一等送货车辆停下,就会开始分工忙碌,负责消杀、卸货、清点、搬货、分发,从晚上到白天,又从白天到晚上。黄晨告诉记者,大家都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周多,几乎是日以继夜,工作的准则就是零库存。大团镇物资生活保供组共有55名成员,来自镇农发办、社发办、经发中心以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其中年龄最长的59岁,最小的23岁。虽然这项工作主要是力气活,但队伍里仍有超
最年长的59岁,最年少的23岁……在大团镇,有一群人组成了一支物资生活保供队伍,夜以继日地奋斗在“疫”线,同时扮演卸货员、清点员、分拣员、运输员、快递员,以最快的速度保障着居民的基本生活。
“我们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你们到了就能直接卸货,辛苦你们了……”来自大团镇农发办的工作人员黄晨,是镇物资生活保供组的一名成员,主要负责对接市、区下发的保供物资和外省市捐赠物资。
由于多方面因素,每次物资的到货时间、具体数量都不确定,黄晨只能靠送货司机提前1小时,甚至半小时打来的电话得知情况。为了能够及时配合司机卸运物资,他24小时把手机攥在手里,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个通知电话。
凌晨1点,电话没有来,黄晨揉了揉发困的眼睛;凌晨2点,电话还是没有来,黄晨站起来抖了抖已经坐得发麻的双腿;终于,在将近凌晨3点的时候,电话响了。接到通知的黄晨立马从椅子上跳起来,一边忙着召集物资供保组其他成员,抓紧时间到卸运点集中等待卸货,一边赶紧通知各村居落实车辆和人员,前来装运物资。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物资分发到市民手里,黄晨和保供组成员们一等送货车辆停下,就会开始分工忙碌,负责消杀、卸货、清点、搬货、分发,从晚上到白天,又从白天到晚上。黄晨告诉记者,大家都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周多,几乎是日以继夜,工作的准则就是零库存。
大团镇物资生活保供组共有55名成员,来自镇农发办、社发办、经发中心以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其中年龄最长的59岁,最小的23岁。虽然这项工作主要是力气活,但队伍里仍有超过半数是女性。
严秀君是大团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物资保供组工作中主要负责物资的清点与分配。她告诉记者:“清点工作看似简单,但为了准确无误地将物资送到老百姓手中,我们基本上都是一遍又一遍地核对,虽然累了点,但是很值得。”
除了上级部门下发的保供物资外,大团镇也在积极调配镇内资源,用于满足镇内百姓的需要。作为大团镇农发办副主任,“90后”施葛文除了参与协调对接援助物资外,还要确保百姓“团购”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能够满足。为此,她需要经常走到田间地头或商超,实地了解情况。
不久前,她来到上海凤舞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的种植、采摘、分拣情况等。得知合作社每天农产品产量较高、品种也相对丰富时,她悬着的心才稍稍安稳些。
在施葛文看来,百姓有需求,保供工作就要有行动。“生活物资保供组的55名小伙伴这段时间同心战疫,与镇域内合作社、商超一起当起社区团长、外卖员、分拣员、配送员,也是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为足不出户的百姓提供更快、更好、更有力的生活物资保障。”她说。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杨林雨
图片来源 大团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