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评估之山农(山东高教再出发)
山东高校评估之山农(山东高教再出发)“引”人才聚 事业兴。自2016年以来,山财大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千方百计聚集一流师资,强化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校党委书记王邵军说,“学校四年来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今后依然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努力打造山财大‘人才的春天’,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每一位有本事肯干事的人在山财大‘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让他们心气顺、劲头足、受尊重;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 一句话,在山财大,人才至上,校领导包括处长们主任们都要围着‘人才’转”。★★10门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列省属高校第2位;★★位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单第142位,比2019年上升47位,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跃居第9位,在山东省属高校中列第5位……学校被誉为“财经类大学的黑马”。喜讯的背后是进取,成绩的取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新旧动能转换,高教合作 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传承 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
岁首年尾,山东财经大学喜事连连。
★★应用经济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行列,为全部13个学科之一;
★★1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列省属高校第3位;
★★10门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列省属高校第2位;
★★位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单第142位,比2019年上升47位,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跃居第9位,在山东省属高校中列第5位……学校被誉为“财经类大学的黑马”。
喜讯的背后是进取,成绩的取得靠人才。
人才聚 事业兴。自2016年以来,山财大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千方百计聚集一流师资,强化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校党委书记王邵军说,“学校四年来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今后依然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努力打造山财大‘人才的春天’,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每一位有本事肯干事的人在山财大‘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让他们心气顺、劲头足、受尊重;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 一句话,在山财大,人才至上,校领导包括处长们主任们都要围着‘人才’转”。
“引”
有胸襟,吸引优秀人才
2016年以来,全职引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人才7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知名高校终身教授等13人;柔性聘任各类高层次人才228人。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现“以才引才”和“大师 团队”引才,并注重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吸纳和平台建设。为引进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分别设立了“海洋经济管理研究院”和“金融国际研究中心”工作平台。2018年2月,从武汉大学全职引进到山财大的彭红枫教授,当年被遴选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入选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被遴选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智库首批专家。他表示,举家北牵,来山财大工作生活很开心,南水北调,“水土很服”,现在不后悔将来也不会!
对科研成果突出、学术潜力较大的青年博士人才,学校不断创新性实施人才引进预聘制度,全职引进预聘制副教授29人,全部为优秀青年博士,均来自于原985、211等高校。新进青年博士作为高层次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初步显现。2016年以副教授待遇引进的青年博士刘海明,入校后连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9年底顺利晋升教授。自2013年8月入职的姜琪博士,先后入选学校“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优势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同时加入山东省“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泰山学者科研团队,成果丰硕,于2016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时年32岁!2018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2020年1月入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
“育”
看长远,集聚优秀人才
近年来,学校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各类岗位聘用管理,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职员制改革。探索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以绩效为主的考核制度,将发展性评价贯穿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过程,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制度、激励机制等有效结合。在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基础上,规范聘期考核,逐步完善薪酬调整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尤其注意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 加强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 让青年教师不断“增值”。2016年 38岁的谢申祥和39岁的于文广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37岁的刘华军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日前,谢申祥入选学校特聘岗位卓越人才一档,于文广、刘华军入选二档,将享有数目可观的年度岗位津贴。现担任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的谢申祥表示 自2004年硕士毕业到学校工作 十多年间从一个学术的门外汉能够走进学术的殿堂 深感“学校推出的各项人才计划为各类人才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 为各类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用”
放手脚,服务优秀人才
学校投入资金近亿元,实施了6个人才培养计划,分别是《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重点支持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孵化计划》、《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这些计划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学术层次的人才和团队,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连贯,较好地体现和贯彻了“人人皆可成才,梯队步步为营”的人才培养思路,与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入职培训一起,构筑了顺畅的职业上升通道。如“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博士,资助其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丰富学术人脉;“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则针对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助力其申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拓展事业空间。
在2018年4月的中层领导班子换届中,学校党委坚持原则与探索创新相统一 对学术成就拔尖、群众公认的泰山学者刘培德、彭红枫和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孙丽君三位教师 打破“台阶”惯例 从教授直接任命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融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近两年来,三个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学校还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创设了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校人才工作委员会,搭建了泰山学术论坛、省人社厅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等多个平台,构筑了学术交流和人才汇聚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