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正宗港式茶餐厅菜单(念念不忘的港式茶餐厅)

正宗港式茶餐厅菜单(念念不忘的港式茶餐厅)

本文转自作者 | 范庭略

正宗港式茶餐厅菜单(念念不忘的港式茶餐厅)(1)

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没看过TVB黄金档港剧,也不熟悉黑衣墨镜的赌神,更未曾经历录像厅的武侠教育。随着他们登场,港式茶餐厅的金字招牌开始褪色。

港味的复苏是伴随着王家卫和许鞍华的电影逐渐建立起来的,那种文艺而时髦的印象也伴随着郑少秋这样的港岛时代剧而深深留在八零后消费者年少的心中。港式茶餐厅食物的呈现则是各种菠萝油、丝袜奶茶、肥叉烧、双拼饭以及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面的黯然销魂饭。当一家吃了十几年的港式茶餐厅的菜单上面出现了水煮鱼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有的时候惆怅的出现,是与时俱进的,也是此消彼长的。

长乐路的新旺茶餐厅应该是这座城市对于港味最有记忆的食肆吧!十多年前的深夜里,你可以看到穿着晚礼服的靳羽西女士躲在离你不远的角落里面低着头优雅地吃着云吞面,熟悉的朋友知道她当时就住在老锦江的公寓里面,那种餐厅里面的明星面孔给人一种往来无白丁的纽约曼哈顿的街拍场景。而彼时的高晓松还没有做脱口秀节目,偶然见到他出现在新旺,大声对一桌子的朋友说咱们哥几个现在叫辆的士直接杀到杭州看日出吧!文艺青年的夜生活总是那么让人热血沸腾,而彼时的杭州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文艺青年的延安,无数媒体同仁熙熙攘攘接踵而至。后来新旺也开了很多的分店,甚至开出了升级版港丽茶餐厅。想起香港那家也叫港丽的五星级酒店进入大陆之后,摇身变成了康莱德酒店,不知道这二者之间在商标注册的时候是否有什么关联。

长乐路这家餐厅并没有像其他的传统港式茶餐厅在入口处有一个灯火通明的烧腊档,寸土寸金的临街位置都留给了百无聊赖对视无语喝奶茶的恋人们。绿色和黄色的大众强生出租车就停在对面加油站前的马路上,司机们站在车外抽着香烟,他们在等着收工。那是网约车冲击波来临之前的最后荣光时刻。一车车的客人从各个夜生活的据点里面撤出来,最热闹的Park 97其实距离这里也不到一公里的车程。夜生活的最后一站都留给了新旺,粥粉面的碳水化合物最能抚慰灌了一晚上黄汤的肠胃,要咸,要辣,要够味,要有些汤汤水水,这样的强攻之下,迟钝的舌头才会打开味蕾。

卖香烟的流通摊贩和卖花的小姑娘因为店里的人来人往而变得忙碌不堪,他们都属于这条窄窄的长乐路上的凌晨一两点风景。那家以底层市民心态看待上流社会生活的上只角餐厅还没有出现之前,新旺茶餐厅和隔壁的避风塘都以香港美食为定位在这块被称为巨富长的核心地段街道上存在了20年以上。那时候翠华还没有出现在新乐路富民路和东湖路的三角地带,这家在香港上市编号1314的茶餐厅进入上海没多久,就花了六七千万在上海市郊建立了中央厨房,显然也是看好这个繁荣的餐饮市场。

当然还有思南路上的查餐厅。开业的时候人们惊讶于他们用LED电视屏幕做成手写黑板的阔气。其实随着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在全中国写字楼的电梯间里面装了那么多的广告屏幕,LED早就不是一种贵价货了。据说开这家茶餐厅的老板有香港电影美指的专业背景,所以在餐厅的设计上面特别懂得如何渲染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气氛。不过各种必须接受拼桌以及各种在香港习以为常而在上海被认为稀奇古怪的要求,都在逐步教育着本地消费者。据说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每每餐厅遇到争执的时候,店家就拉闸关店报警。这样硬气的做法多年以后仍被食客们难以忘怀,因为在他们眼里餐饮行业怎么可以如此不讲人情世故,可以如此不去适应这个市场,以至于这家餐厅一直都是一个面对社交媒体如何不妥协的鲜活案例。某年一次点评网的投诉,导致几万人在这家餐厅下面留言恶评,直接将四星活活打成了一星。但是那段时间当我路过这家茶餐厅的时候,门口依旧排着长队。当时就感觉蜂拥而至跑到美食点评留言的水军,和跑到这里来吃饭的食客都活在平行世界里面,他们互不打扰。对于他们的食物至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让我这么多年可以记住的就是这样一个硬颈的香港人形象,他们可能是这个繁华大都市里面最市井最江湖的一群人,也可能是港片里面带着一股子拼劲在公共屋村长大的路人甲,他们和卡拉OK里面唱《爱拼才会赢》的台湾同胞的确很不一样。

想到港式茶餐厅里面各种的出前一丁方便面,各种的火腿,以及各种的煎蛋,还有每天不同款式的例汤,都是朴实无华的平民食物。到了后来满城都开始流行花胶鸡汤火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现在的港式火锅都如此奢华阔绰了,燕鲍翅肚东星斑各种高级食材共冶一炉的大茶饭,真的让人产生了一种共同富裕的幻觉。茂名南路进贤路拐角处的楼上火锅,一夜之间成了上海电音夜场各种富二代宵夜的首选之地,凌晨可以看到金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门口,火锅店门口的黑衣保安瞬间成了港片里面油尖旺的泊车小弟。后来这家餐厅又在方圆一公里之内开多了两家分店之后,实在是生意太好了!到了嘉里中心新店开业的时候,火锅店已经更名为会馆了,这样的高级餐厅路线的确不太适合强调最初的港式平民风格。而这个时候,在长乐路上开了近二十年的新旺茶餐厅已经开始最大规模的改造装修。

上海这座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宽容与局促,真是像极了香港,所以当这两个城市互称双城记的时候,真的是谁也不会看不起谁。你可以在中环的百货公司听见旁若无人的上海话,也可以在南京西路听见旁若无人的粤语大声公。连接起这两座城市的纽带应该从张爱玲的南渡北归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些居住在“下一站是天后”的上海人的后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迁徙人群的集体记忆。

当九零后零零后成为消费主力之后,全世界都映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一代孩子是看着《灌篮高手》和《海尔兄弟》长大的,他们没有TVB930黄金档港剧,他们也没有抹着发蜡披着大衣戴着墨镜叼着牙签的赌王隆重登场,他们更没有烟雾弥漫的录像厅对小镇青年的武侠教育。到了古惑仔都开始成群结队跑到内地参加综艺节目、开演唱会的时候,港式茶餐厅的金字招牌就开始慢慢褪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偶像,那些墙上画满了各种港星漫画的餐厅,也依旧会在墙上钉着白底黑字的香港路牌,或者在收银处的上面贴着“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标语,这些都已经流行了二十年餐厅特色套路,都成了互联网文化的线下版,它暗合着朋友圈拍照打卡的趣味,只是用的人太多,就开始逐渐显得没有新意了。

一个时代过去了,你地知唔知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