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游玩路线攻略(北京圆明园游览全攻略)
北京圆明园游玩路线攻略(北京圆明园游览全攻略)圆明园地铁站距离其南门很近。这是圆明园南门外摆放的盆栽荷花,园内正在举办荷花节活动。北京地铁圆明园站内的墙上,特别设计的圆明园主题简介很容易吸引人的关注。圆明园的总面积达5200多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园内共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当年,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帝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等。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仍不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历经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
7月初,我们一家三口用大半天的时间,专门游览了北京圆明园,现将游园全攻略与大家分享。圆明园很大,在六七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了圆明园的多半景点,我觉得即使走马观花地全部逛下来,游园也至少需要一整天时间。虽然本文并不全面,但相信一定能对您了解圆明园有所帮助,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评论和补充。
本文图片很多,约有200张,文字也不少,建议您在WIFI环境下耐心阅读。
先请看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建造的一座著名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其周围还有许多小园。
圆明园的总面积达5200多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园内共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当年,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帝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等。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仍不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历经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题图: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
北京地铁圆明园站内的墙上,特别设计的圆明园主题简介很容易吸引人的关注。
圆明园地铁站距离其南门很近。这是圆明园南门外摆放的盆栽荷花,园内正在举办荷花节活动。
圆明园南门,门口的大型盆景雕塑也很漂亮。
本来是可以买联票的,但因园内的“全景模型”景点升级改造,联票停售至7月18日。老婆孩子上次曾到圆明园看过“全景模型”,跟我说不错。可惜这回我是看不到这个景点了,小有遗憾。不过本文发布时,“全景模型”应该重新开放了。
售票处旁的圆明园简介,其全称为“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圆明园正在举办第23届荷花节,时间是6月26日至8月20日。我们基本上是沿着图上红色的赏荷游览路线游园,园内大部分主要景点都看到了。荷花分为好几种,分布在不同区域,大家可以提前看图参考。
排队购买门票,成人票价10元,儿童半价。大约9点半,我们检票后入园。圆明园有专门的导游讲解服务,需要收费,不少旅游团或散客都会选择。在园内经常能听到讲解员或导游在景点讲解,我也不时“蹭听”一下。
迎晖门,全景如上图。
经过迎晖门,园内不少景点都有免费的官方语音讲解服务,并以水牌提示,有兴趣可以体验一下。
这几个玩偶应该是圆明园的吉祥物,设计得挺可爱,迎客送福的寓意也很好。
跟着人流往前走,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赏荷路线。
路边的老北京吹糖人等手工艺摊位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们现场观看了师傅教一个小朋友吹糖人,过程挺有趣,引起游客们的一片欢笑。
路左侧的亭子和水面。
残桥,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圆明园鼎盛时有桥梁近200座,但都被砸光了。从这时开始,内心就产生了对英法强盗的憎恨,这种憎恨感随着游园脚步的继续也越来越强烈。
路边的指示牌非常清晰,这种指示牌在园内很多。我们往北边的涵秋馆方向走,正觉寺、春泽斋等几个景点没去。
圆明园里水多,而且不少水面都能乘坐游船。
这个路口也有几个玩偶,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
东侧是一片开阔的水面。
涵秋馆遗址,它是绮春园三十景之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园林植被以秋景为主。
这里也有不少盆栽荷花,适合赏荷拍照。
仙人承露遗址,当年也被毁,这是后来修建的,主要就是标示一下位置并做个简介。
继续往西洋楼遗址方向走。
经过一座拱桥,图为右侧即景。
桥左侧的景色,远远地能看见游船。
圆明园里有很多坡度不大的土坡,让景色更具层次感。
很多地方都适合漫步、休息和夏季乘凉。
快到十二生肖衍生品展馆了,图示的福海景区和九州景区下午会去。
来到一个大路口,这就是三园交界的地方。左边可坐电瓶车,我们一直往前走。
右侧的大路则是通往圆明园东门,沿途景点不多,我们没有过去。
圆明园十二生肖衍品展览,既然免费,就进去看一下呗。
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简介,海晏堂是圆明园“西洋十景”之一,是由十二个兽首人身的雕像组成的喷泉。简介讲述了非常著名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的故事。
展厅不大,里面有很多游客在观看主题纪录片。
十二生肖兽首仿制品,下同。
走出展馆,继续沿赏荷路线往北走,前面走过的都是万春园,而到这里已是长春园了。湖面的荷花非常多,不仅有栈桥通往湖中,湖对岸也有小路可走。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长春园内的水域很多,并有小路相连。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走进去多感受感受。
不时有游客通过栈桥,往返于主路和小岛之间。
我们则沿着这条稍宽的主路一直往前走。
得全阁简介,看图片感觉当年的建筑一定很精美,可如今也只剩一块标注遗址的牌子了。
左侧的土坡。
前面的拱桥也可以进入湖中的小岛。
此桥名为翠鸟桥。
游船码头,可以乘游船到湖中近距离赏荷。我们本想坐一次,但又怕耽误后面的游园行程,还是继续走吧。
这里的荷花确实非常多,多得有时都能遮住游船了。
“海岳开襟”遗址。原为湖面正中的一个圆形岛屿,岛上主体建筑建在一个两层圆坛之上,下层圆坛邻水辟有四座码头。整组建筑金碧辉煌,望之若海市蜃楼。
这条路走到头了,东侧的圆明园全景模型当时没有开放,我们往西边走。
经过一座石桥——线法桥,前面是福海景区,一会儿再去。先往右拐。
到了西洋楼遗址区售票处,游客不少。
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是必须去的。这里单独售票,成人票价15元,儿童半价,我们买票后进入。图为“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北面的喷水池。
喷水池全景。
黄花阵,位于谐奇趣北侧,是仿造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全景如下。据记载,圆明园盛时,每逢八月十五之夜,皇帝都会在此举行灯火晚会。
现在的黄花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按原样修复的,中心是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上一次,老婆儿子来这里时没有走迷宫,此次再来圆明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满足儿子走迷宫的心愿。
我们从南门进入,走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才跟着别人走进来。这个迷宫还是很有意思的。
站在圆亭上往南看。
这是黄花阵北面,南北长约89米,而东西宽约59米。
走完迷宫之后,老婆儿子坐在喷水池旁边的椅子上休息,我继续参观谐奇趣。写攻略要想尽量全面,就得多走多看,不能偷懒啊。
谐奇趣,1751年建成,是西洋楼的第一座欧式建筑。主楼三层,楼前游廊是演奏中西方音乐之处,楼南有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楼北有小型菊花式喷水池,西北处还有供喷泉使用的蓄水楼。
谐奇趣整体呈圆形,用木栏杆围了一圈。
里面都是残存的石头和石柱,其周围长着草和荷花。
这是谐奇趣的正面,可以想象当时完整的建筑应该是很漂亮的。
来到了东侧。
细看石头上的雕刻,非常精美。
当年的英法联军连坚固的石头也要摧毁,充分说明了侵略者的凶残,更说明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受外来欺辱,也才能有实力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
谐奇趣东北侧,是养雀笼遗址。
养雀笼建于1759年,用于笼养展陈孔雀等鸟类。
这里目前是考古发掘现场,已被保护起来。
沿着主路往东走。
养雀笼遗址与黄花阵相邻。
路左侧也有一座残存的建筑,没有走近细看。
来到了海晏堂遗址,这个场景以前常在课本、图画上看到。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虽然被毁,但仍能看出其宏伟轮廓。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
沿着海晏堂北侧的小路往东,看到路边的每块石头上都写着编号。
林中各种形状的石制物件都自成一景。
这些石头应该都是后来搜集并搬运至圆明园的,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来到了圆明园展览馆,馆名为欧阳中石所题。这应该是后来建的,门口有仿制的欧式喷泉和十二生肖兽首人身铜像。
第一个展厅没有开放,直接进入第二展厅。这里主要以图文形式展示了圆明园时期的相关历史,以及圆明园被毁始末,并展出了不少展品。
规月桥乾隆御诗刻石。
大水法石鱼,寓意时来运转,富贵有余。文字简要介绍了石鱼的回归历程。
绿釉——鸱(chī)吻。
绿釉——骑凤仙人,能明显看出这是一件残品。
黄釉——贝壳纹欧式残件。
釉里红缠枝花小碗。
左边是青花龙鱼纹盘,右边是青花龙釉里红海水纹盘,都是非常精致的瓷器。
圆明园文物墙,展示了大量精美文物,但多为残件。
展厅中部的《淳化阁帖》刻石。
“盛世重光”板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以及景观建设的相关情况。
展览后记,写得非常好。这个主题展览2013年就开始举办了,我本人很喜欢参观各种展览,尤其是旅游景区的主题展览,对增加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了解景区很有帮助。圆明园展览馆值得一看。
展厅出口处的《汇万总春之妙》石额。
刚才参观的是3号馆,走出后进入与其相邻的这个展馆。
这个展厅主要展出圆明园的城砖,展品共150块。各种各样的城砖很精美,不过展厅内禁止拍照,我当然遵守规定,只在门口拍了张简介。大家去圆明园展览馆参观时一定不要错过。
展览馆的院子里还有几件大型展品,具体介绍如下。
任亮碑,为纪念抵抗法军进攻的圆明园“八品首领”技勇太监任亮所立。
巴洛克石刻构件,是西洋楼观水法的西洋围栏中的一节。
青云石,原为西洋楼谐奇趣喷水池内的景观石,一直被深埋于地下,1992年才被发现。
走出圆明园展览馆,来到了大水法的北面。远瀛观遗址基座夯土台正在进行抢救性保护,这里专门以文字对其进行了说明。
绕了半圈,来到了线法山。线法山位于大水法东面,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高约8米。
旁边建有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圆明园曾被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从这条路往东就是圆明园东门了,我们没有过去。
往回走,也就是绕着大水法一圈。
大水法,1759年建成,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主体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前边有七级水帘的狮子头喷水瀑布,前下方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中心有一铜制梅花鹿,从鹿角喷出水柱8道,两侧散布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俗称“猎狗逐鹿”。
光看喷泉的文字介绍,想象起来就一定很好看,可惜再也不能重现了。
大水法遗址全景。
大水法南面是观水法,简介如下。
观水法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
这是海晏堂的背面。
我们沿着西洋楼遗址南侧的道路一直往回走,路边有一组景点介绍,将西洋楼讲述得很详细。西洋楼始建于1747年,历时约12年基本建成,总面积约8公顷,共有十多个知名景观。西洋楼的规划设计并没有照搬欧式风格,而是汲取了中式园林的元素,是中国大规模仿建欧式园林和建筑的一次成功尝试,被誉为“东方凡尔赛宫”。
西洋楼主要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后来乾隆皇帝又命蒋友仁、王致诚等外国传教士加入其中,同时,大量中国建筑师和工匠也参与到西洋楼工程建设中。
西洋楼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首次将东西方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圆明园罹劫后,中式园林建筑几乎荡然无存,而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西洋楼成为整个圆明园遗址建筑遗存最多的地方,也让西洋楼无形中成为多数人心目中的圆明园形象(包括我在内),其实这是一种对真实历史的典型误解。来到圆明园之后,才知道西洋楼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快走到入口了。
走出西洋楼遗址,对面可以乘坐游船,我们仍然选择步行。
方壶胜境遗址。
转了一小圈,又回到了西洋楼遗址入口前的那条路。
我们看了导览图之后,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福海景区。
往西边走不远,就到了福海。福海景区位于圆明三园的中心,是园内最大的水面,也一直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面积共约520余亩。
福海水面宽阔,湖边有小路绕湖一周。
藏密楼遗址。
我们沿着“海边”往九州景区方向走。
在岸边的长椅上歇一会儿,喝点水,吃点零食,看着远处的游船,也是非常惬意。
平湖秋月遗址,曾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2万平方米。
几乎每隔一段就能看到这种提示牌,指向非常清晰。
临湖楼遗址。
山高先得月遗址。
澄虚榭遗址。可以看出,当时在福海周围修建了不少建筑。
我们从湖边越过一片草地,来到了一条石板路上。
路边的景点指示牌。
这条路还是挺宽的,也很平整。
还是电瓶车行驶的路线。
走到一座桥边,往西看去,还有大片的地方未曾到达,这里都是“圆明三园”中圆明园的范围。
路左侧是一个小广场。
广场中间有块巨石,上面刻着“圆明园”三个大字。
这里是洞天深处遗址,继续往西过桥,前往九州景区。
曲院风荷遗址。
老婆儿子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拍照。
站在桥上往北看,是一大片荷塘。
从这条小路上坡。九州景区面积很大,遗址也很多,我们并没有全部走完,而是根据路牌提示走到了大部分景点。所有我们走过的景点,下面都会以图文作简单说明。
走上土坡,沿石板小路往南。
再往西经过一座木桥,这里的游客已经很少了。
连小路都越来越窄。
坡下即景。
右侧,是我们刚刚走过来的荷塘(曲院风荷),湖中还有木桥可以观景赏荷。
下坡后继续往西。
九州景区的介绍牌。九州景区本是圆明园的中心景区,具有“内寝”和“御花园”的双重功能,曾展现绚丽辉煌的中式园林艺术,但几乎全部被毁,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片相对荒凉的景象。与西洋楼等景点相比,这里游客也很少。
幸亏有路牌和地图提示,不然很容易迷路。
天然图画遗址,曾是一处园林风景群。
从这里前往碧桐书院方向。
经过一座高高的木桥。
碧桐书院遗址,从这里再往左走。
又是一片挺大的水面——后湖。
上下天光遗址,如今已是一片草地。
这里的路牌都快被茂盛的植物挡住了。
继续按提示牌往前。
杏花春馆遗址。
路右侧的前方有一座石拱桥。
这座桥叫碧澜桥。
台阶很陡,一旁的石栏杆还被保护起来。
石柱上的雕刻很精美。
坦坦荡荡遗址,简介如下。
这里是后湖西岸的一处“园中园”,曾是皇帝饲喂与观赏金鱼的佳处,俗称“金鱼池”。
很多石头现在看起来仍很漂亮壮观。
再经过一座桥,到达后湖南岸。
我们并没有沿湖边左拐,而是往右走。
往“茹古涵今”方向,这里都是比较窄的小路了。
茹古涵今遗址,草长得很高了。
我儿子从小就喜欢看地图,他对导览图上“万方安和”的形状很感兴趣,一直想找到这个地方。老婆已经累得不愿走了,我只好跟着儿子返回,从碧澜桥西侧前往万方安和遗址,就在上图湖面的远处,简介如下。
万方安和是清帝的重要寝宫之一,主体建筑万字房矗立在湖水中,原有33间房。
地上贴着原建筑示意图。
有些新的石头是近年来补上去的,还标着年份。
万方安和全景,拍得并不全面,俯瞰效果才好。
我们按原路又回来了,与老婆汇合后,继续沿着后湖南岸走。
偶遇后湖中的黑天鹅。
它们应该也是一家三口。
在后湖南岸走了一会儿,问了一下在岸边施工的工作人员后,我们决定往南面的藻园门方向走。
如意桥,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单孔平桥。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2008年完成保护性修复工作。
桥栏为木质,透雕有番草抱叶花纹。
九州景区的南端,也有前面提到过的简介。
又看到了那几个熟悉的玩偶。
勤政亲贤遗址,曾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事务之所,占地2.5万平方米。
这条岔路,往东是长春园宫门,往东偏北则是西洋楼遗址。我们决定从藻园门出去了。
电瓶车也可以从这里通往藻园门。
大路的北侧,有很大一片草地和树林,这在当年可都是布满建筑群的。
正大光明遗址,是当时圆明园的前朝所在,是举行朝会与重大庆典之所。
圆明园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处是长春仙馆遗址。
山高水长遗址,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简介如下。这里盛时格外热闹,是举办皇家元宵火戏、皇帝宴赏来京外使、骑马射箭等活动的场所。
藻园门,骑圆明园南墙而建,门外是昔日御用马厂,出门向西有御道直通颐和园。
路左侧就是圆明园南墙。
快到圆明园西端了,能看到墙外的立交桥。
藻园门,门口也有售票处。
检票口一侧的圆明园简介。
我们走出圆明园藻圆门时已是下午近4点,至此,历时6个多小时的圆明园盛夏之旅正式结束。在大半天的游园时间内,我们几乎没怎么休息,一直在走路看景,即便如此,估计也只是走到了圆明园百分之六七十的主要景点。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几天,虽然也在不停修改,但肯定有不对和不足之处,希望朋友们补充指正。这也是我目前在头条发布的篇幅最长的一篇文章,希望这份“圆明园游览全攻略”能体现它的作用和价值。
圆明园非常大,也非常值得一去。走进圆明园参观游览,与以前阅读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故事,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最后想说——不忘历史,奋发图强。圆明园不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它曾经经历的巨大苦难和屈辱,我们和子孙后代都要认真铭记、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