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单词(PsyChJournal知识就是金钱)
psych单词(PsyChJournal知识就是金钱)这可能和人们赋予金钱的意义有所不同:金钱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可以解释为社会地位和安全保障。金钱可以用来彰显社会地位和寻求社会价值,赚钱可以带来归属感和生活意义。赚钱对国人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工具(满足需求的手段)、不如说是药(带来即时奖励)。但到底是毒品(仅带来短期愉悦)还是补药(能带来长期收获),就还需要长期追踪进行研究。同一期上还有另一篇文章,探讨了这样的问题:赚钱会带来幸福么?研究者将赚钱动机分成了基本动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提供安全感)、自洽动机(满足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需求,比如追求自由、热心公益)和非自洽动机(比如冲动消费、社会攀比),并对我国31个城市的5911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挣钱动机和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这个结果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结果不太一样:在国外研究结果中,爱钱往往跟心理健康负相关。被承认或认可的成果,比如学历、证书等等。在这三类文化资本中,他人对于拥有这些文化资本的人
导读几乎在所有小学和中学校园里张贴的名人名言,都有这样一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弗朗西斯·培根几百年前所说,几乎印刻在每个中国学生的头脑里。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力量(能量)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那么“知识就是金钱”么?“知识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自古就有知识能转化为金钱的认知,事实上,只要看看每年的科研转移转化成果统计就可以明了。但是事实是一回事,人们相不相信又是另一回事。
PsyCh Journal 今年第一期就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人们是否相信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这个研究考察广泛的文化资本概念。文化资本是指个人储备的知识、观念、行为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本可以分为三类:
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具体的物品,比如图书、设备、艺术作品等,
被承认或认可的成果,比如学历、证书等等。
在这三类文化资本中,他人对于拥有这些文化资本的人的判断,更多取决于内在的文化资本。对于给定的物品(比如古董家具、稀有硬币等,并已知多年前的价格),参加实验的大学生需要判断物品现在的价值,区别在于所有者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多寡。“文化资本”这一变量对于物品价值判断的影响,可认为是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
结果显示,人们能区分“真才实学”和“装X犯”:真才实学才能提高所有物的价值。只有当知识已经融入个人的认知体系、情绪反应和行为趋势,成为个体性格和气质的一部分,知识才被认为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不论是家里有书山书海,还是头衔众多,这些“身外之物”和“虚名”,在他人看来都不能转化为财富价值。
同一期上还有另一篇文章,探讨了这样的问题:赚钱会带来幸福么?研究者将赚钱动机分成了基本动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提供安全感)、自洽动机(满足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需求,比如追求自由、热心公益)和非自洽动机(比如冲动消费、社会攀比),并对我国31个城市的5911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挣钱动机和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这个结果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结果不太一样:在国外研究结果中,爱钱往往跟心理健康负相关。
这可能和人们赋予金钱的意义有所不同:金钱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可以解释为社会地位和安全保障。金钱可以用来彰显社会地位和寻求社会价值,赚钱可以带来归属感和生活意义。赚钱对国人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工具(满足需求的手段)、不如说是药(带来即时奖励)。但到底是毒品(仅带来短期愉悦)还是补药(能带来长期收获),就还需要长期追踪进行研究。
Figure: A schematic for our proposed mediation model
如果要将 “知识”、“金钱”、“幸福”组成一个三角,似乎还缺了一条在知识和快乐之间的连线:知识能带来快乐么?首先,学习的过程可以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会带来幸福感。当人们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flow”的状态时,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过程。其次,学习的直接成果,也就是我们学到了某种知识、某项技能,也会带给人们成就感和自豪感。最后,学习的效果,比如所带来的工作机会、提高社会和经济水平,也会影响到生活水平、以及对于生活的自主性和控制感,从而影响幸福水平。
说到这里,你可能注意到,上面说的都是“单箭头”。那么反向的箭头是否存在呢?比如快乐能带来知识么、快乐能带来金钱么?想法是美好的,事实就不一定如人所愿了。
毕竟幸福还是需要勤劳的双手来创造!
本文编辑:王日出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PsyCh Journal编辑
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精神病理学与心理治疗过程
本文来源于Wiley神经心理,brainnews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