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以上之所以用一些篇幅来介绍卡佛的生平,是因为了解卡佛的成长经历对理解他的作品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各种苦难伴随着他的前半生,失业、破产甚至妻离子散,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无论是为了生计还是理想,他始终笔耕不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潦倒的家庭环境也让他早早告别了自己的的学校生涯,在高中毕业以后就被迫放弃学业,随即和女友结婚生子,此后便开始被家庭所累,他做过木工、看门人、还擦过地板,为了养家糊口,最终选择了写作这一条路。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写作之路也不顺利,还和那时候的很多美国人一样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他对酒精的依赖达到了夸张的程度,为此生活失去了控制,还一度因为酗酒被送进急救室。

作家的职责,如果作家有职责的话,不是提供结论或是答案。如果一个小说能够回答它自己,它的问题和矛盾能满足小说自己的要求,那就够了。而另一方面,我只希望能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

——雷蒙德·卡佛

引言

在20世纪的美国文坛上,雷蒙德·卡佛是极具特色的一位,如果只看他的人生经历,很难想到他和作家两个字有缘。

卡佛出生于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这样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不能像大部分作家一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潦倒的家庭环境也让他早早告别了自己的的学校生涯,在高中毕业以后就被迫放弃学业,随即和女友结婚生子,此后便开始被家庭所累,他做过木工、看门人、还擦过地板,为了养家糊口,最终选择了写作这一条路。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1)

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著名作家

他的写作之路也不顺利,还和那时候的很多美国人一样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他对酒精的依赖达到了夸张的程度,为此生活失去了控制,还一度因为酗酒被送进急救室。

与此同时,各种苦难伴随着他的前半生,失业、破产甚至妻离子散,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无论是为了生计还是理想,他始终笔耕不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上之所以用一些篇幅来介绍卡佛的生平,是因为了解卡佛的成长经历对理解他的作品至关重要。

卡佛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歌为主,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毫无疑问受到了生活经历的重要影响,作品中的主人公和他一样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失意者,会为生活所迫忙于奔波,读他的作品,很容易感受到那种“美国梦”的破碎。

卡佛由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原因,在作品中往往会注意到被其他作家忽略的细节,而这种细节,就是生活本身。

他曾经反驳过一位文学评论家批评他小说中的描写过于琐碎,评论家认为例如冰箱坏了这样的小事不值一提,让人来修就可以,但是卡佛毫不客气地指责评论家无知,说对方没有生活经验,因为修冰箱需要几十美金,很多人是没有这些钱去修冰箱的。

正是因为关注生活里的这些细节,卡佛的作品才会给人带来一种真实感。

卡佛的作品风靡世界之后,受到了一大批作家的推崇,这其中就包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正是对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致敬。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2)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作家

我国的一些作家也对卡佛这种风格格外重视,甚至有评论认为他重塑了作家的价值观,他作品中那些失意者和支离破碎的画面正是对生活不加修饰的最大还原,从短篇小说《发烧》之中,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发烧》收录在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中,这是卡佛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而《发烧》是这些作品里最后完成的一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它当作卡佛这段时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为了更好的理解,先来梳理一下《发烧》这篇小说的情节和文本上的独特之处。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3)

卡佛代表作《大教堂》,收录有《发烧》这篇小说

《发烧》情节虽然简单,但明暗两条故事线并行,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①《发烧》中的明线:主人公的生活混乱不堪,最后还经历了一场大病,这和卡佛的生活有相似之处

主人公卡莱尔的妻子突然不辞而别,和同事远走高飞,留给了卡莱尔两个年幼的孩子,突然遭遇这种变故的卡莱尔顿时陷入了不知所措之中。

首先摆在卡莱尔面前的问题,自然是如何安置两个孩子,本身有工作的他不可能随时照看,于是只能雇佣保姆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品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不称职的保姆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卡莱尔家中尽情喧闹,却置卡莱尔的两个孩子于不顾,让他们在外面自己玩耍。

卡莱尔看到这种情况当然会异常气愤,在赶走保姆之后又陷入了困境,他对抛弃自己的前妻艾琳怀着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对她的离家出走怀恨在心,另一方面又幻想着让她回来。

他们睡着了,他就拿着酒杯在屋子里转悠,告诉自己,没错,早晚艾琳会回来的。但吐出下一口气后,他会说:“我永远不想再看见你这张脸。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你这个疯婊子。”可是,一分钟以后,他又会说:“回来吧,甜心,求你了。我爱你,需要你。孩子们也需要你。”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4)

由卡佛小说改编成的电影《鸟人》

在卡莱尔不知所措之际,前妻艾琳的一个建议帮助了她,艾琳推荐了年老的韦伯斯特夫人做保姆,这个韦伯斯特夫人成了卡莱尔的救星,她心地善良并且深受孩子喜欢,卡莱尔最头疼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就在卡莱尔觉得生活重新步入正轨的时候,突然毫无征兆地开始发烧,被头疼折磨得痛不欲生,与此同时,他又得知了一个坏消息,已经和孩子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韦伯斯特夫人因为生计要外出,不得不辞掉保姆的工作。

在这双重打击之下,卡莱尔的生活仿佛要重新陷入困境,而现实中的卡佛也有类似的亲生经历。

卡莱尔对于孩子们的处置问题是作品的一条明线,作品的另一条暗线,是卡莱尔和前妻艾琳之间的矛盾。

②卡莱尔和前妻艾琳之间没有什么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同样也没有维系感情的基础,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脆弱

艾琳的离去看似突然,其实在情理之中,她和卡莱尔在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争吵,两人的主要矛盾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由两人的通话得知,艾琳对艺术有着非同寻常的追求,而卡莱尔明显更加现实,对于艺术问题的大相径庭是两人关系破裂的导火索,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各自审美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没有维持感情的基础。

在艾琳离去之后,卡莱尔虽然有短暂的不知所措,但找到韦伯斯特夫人解决了最头疼的孩子问题之后,卡莱尔发现艾琳并非不可或缺,面对着艾琳离开的事实,他居然变得平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脆弱,即便夫妻也是如此。

③结尾面对发烧和韦伯斯特夫人辞职的双重打击,卡莱尔认识到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卡莱尔高烧不退,同时得知了韦伯斯特夫人即将辞职的坏消息,按照一般逻辑,卡莱尔应该会重新陷入困境,然而作品却给我们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况。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在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以后,会对它产生一种深深的依赖,当这种生活方式被打破会陷入迷茫和不安,但随后还是要继续生活,去适应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那时,站在窗边,他感到某种东西结束了。他知道,结束了,他感到自己能够放她走了。他确信,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生活,就像他自己刚刚说过的那样发生过。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而那段生活的离去——虽然这似乎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且他自己曾竭力反抗过——也将会变成现在的他的一部分,就和任何他留在身后的东西一样。

这一刻,他彻底告别了前妻艾琳,也告别了自己之前的生活。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5)

正在创作中的卡佛

卡佛的作品中从来不修饰生活,也不会忽略生活中的细节,总是将真实的生活事无巨细地展现给读者

①卡佛擅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此来反映普通人生活常态下的心理活动

他笔下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没有那种波澜壮阔如史诗一般值得歌颂的经历,有的只是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琐碎的生活,由这些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更能感受到人物的全貌。

就如《发烧》中的主人公卡莱尔,他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在面临挫折时也没有特殊的勇气,他跟我们一样会迷茫不知所措,对前妻爱恨交织的感情也让人感同身受,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呈现出来:

他觉得艾琳肯定是疯了才会说这些。他又读了一遍这句话,把信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不过,几个小时过后,他就从垃圾桶里找回那封信,把它和她寄过来的其他卡片信件一起装进盒子里,放到壁橱的架子上。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整体,而这种整体又是由一个个碎片组成的,这种碎片单独来看互相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但是生活正是因此才完整,卡佛笔下的生活正是完成了这种统一。

②卡佛的作品是揭开生活面具、击碎理想主义的重锤,他笔下的人物从不尽善尽美

读他的作品,经常会让我们看到冷漠无情的一面,有时候这种冷漠简直让人胆战心惊,他仿佛一直在强调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永远没有一帆风顺的如意者。

生活正是如此,真实的人生永远不可能完全是想象中的样子,理想主义往往只带给了人们美好的一面,而美好背后的心酸和琐碎才是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和叔本华对于人生痛苦的理解有相似之处,叔本华认为,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陷于痛苦之中,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痛苦和无聊之中,这在卡佛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有着直观的体现。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6)

亚瑟·叔本华(1788年-186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

生活中的失意者并不平庸,卡佛的作品也不会由于太过现实而显得绝望,因为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悲欢离合,卡佛只是做出了精准的再现,他的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匮乏,意识到生活尽管不如意,但还是要面对生活,因为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结语

卡佛虽然擅于描绘人们支离破碎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文笔拖沓,会让读者心烦意乱。正好相反,卡佛的语言足够简洁,做到了高度凝练。他只是把普通人的生活勾勒出来,而从不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给读者的留白也是他作品耐人寻味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的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通的事物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写一句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这是可以做到的。”

雷蒙德 死亡记忆(雷蒙德卡佛发烧)(7)

雷蒙德·卡佛

西方有评论家将他的作品定性为“极简主义”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追求那些老套的程序化的语言结构,也不做出任何无意义的修饰,于是也有人极端地称他的作品称为“肮脏现实主义”。

但是,卡佛仍然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这在他的多部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到,就像《发烧》中卡莱尔最后抛弃了对以往生活是是非非的追问,开始了新的追求,另一部代表作《大教堂》的结尾,也是“我”觉得无拘无束,任何东西再也不能束缚包裹住自己。

小说不需要与任何东西有关,它只带给写作它的人强烈的愉悦,给阅读那些经久不衰作品的人提供另一种愉悦,也为它自身的美丽而存在。它们发出光芒,虽然微弱,但经久不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