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迈进儒洞镇边海红色展馆的大门,边海党支部带领乡亲们抗击自然灾害、兴水利、修河坝的画卷穿越时空,在展馆内一一铺开,“边海红旗”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深深扎在边海大地上。边海村——丝苗米基地——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沿着示范带,走进“向往的生活”火爆荧屏的“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带旺了乡村旅游,乡村美景也治愈了许多都市人的乡愁。在“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途,“红、蓝、绿”交织融合,调绘出一幅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红色儒洞:

作为阳西县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之一,“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借助示范带建设的有利契机,阳西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蓝色海洋、绿色产业优势,串联沿线镇村打造出以“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为主题的滨海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了“旅游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高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1)

示范带将阳西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途形成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达35公里,串联了阳西县的儒洞、沙扒、上洋3个乡镇。今年阳西县以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为契机,通过“以赛促建”推广示范带沿途乡村旅游线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建设新模式、新路径,让“牧海耕田·阳西味道”成为阳西乡村旅游新名片。

■怎么玩

沿着示范带,走进“向往的生活”

火爆荧屏的“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带旺了乡村旅游,乡村美景也治愈了许多都市人的乡愁。在“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途,“红、蓝、绿”交织融合,调绘出一幅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红色儒洞:

边海村——丝苗米基地——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

迈进儒洞镇边海红色展馆的大门,边海党支部带领乡亲们抗击自然灾害、兴水利、修河坝的画卷穿越时空,在展馆内一一铺开,“边海红旗”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深深扎在边海大地上。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2)

游客和村民在儒洞镇边海村观看摄影展。

边海村丝苗米基地,培育了“模饭稻”丝苗米特色品牌,被定为推广“良种 良法”国家级示范片。走在边海村田间地头,蓝天映衬着郁郁葱葱的稻田,水稻随着微风摇曳起伏,一派好“丰”景。

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基地 村委会 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1000多户社员农户,年增收达5万元。合作社漫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层层浓翠随着山势蜿蜒铺展,“阳西味道”在山与海之间飘香四溢。

蓝色沙扒:

渡头村——中共沙扒特支旧址——沙扒盐场——来福园村

漫步在长达7.5公里的月亮湾沙滩上,徐徐海风带着咸味沁人心脾;徜徉在沙洁水清的沙扒湾,游客们在炎炎烈日下,尽享海滨戏水的乐趣;在海洋牧场上,渔民们伴着海风辛勤劳作,鱼满舱、人欢畅……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3)

沙扒镇渡头村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这幅美好的海滨小镇乐活图景,是阳西县沙扒镇的真实写照。沙扒镇素有“中国马尔代夫”的美誉,处在阳西“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中心段。这里三面临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农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沙扒镇渡头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海水鱼苗),拥有国家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2家,全村鱼苗繁育面积超2万亩。俯瞰渡头村,天空、海水、盐田浑然天成,幻化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奇美画卷,拥有海天相连的海岸风光。

位于渡头村的中共沙扒特支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秘密支援革命斗争事业的重要联络点。行走在步梯上,可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历史的脉动,远眺南海美景。

位于沙扒镇渡头村的阳江盐场,古法造盐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全省四大盐场之一,面积约9000亩,是“盐学”科普基地。这片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盐场,盐工至今还沿用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制盐。

来福园村是沙扒镇一个以滨海文旅为特色的美丽乡村,传承“非遗”民俗活动“走公”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庙会活动,“走公”也是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绿色上洋:

白石村——双鱼城村

上洋镇白石村有着悠久的耕读文化,村内“二兴祖屋”等第堂已有200年历史,“进士及第”牌匾标志着昔日耕读文化的兴盛。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4)

上洋镇双鱼城村始建于明代,是阳西海防古道起点之一。

漫步在白石村,伴着微风、水流、鸟鸣的自然之声,一派绿意盎然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村里古风古韵的建筑,历史悠久的耕读文化,让人感受到乡村历史的厚重。近年来,白石村构建“党支部 合作社 致富带头人 种植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种植荔枝等特色农产品,已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

双鱼城村是上洋镇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内海防古驿道保存完好。双鱼城村始建于明代,是阳西海防古道起点之一,也曾是明代海防建制的守御千户所以及清代阳江县丞署衙所在地,村内现尚存古井、古树、城墙残迹。阳西古驿道总长度约110公里,其中山区段50公里,沿海段60公里,串联了诸多历史遗迹。

以双鱼城海防古道为主的“阳西古驿道之双鱼城海防古道游”文旅路线,被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中,双鱼城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双鱼城海防古道烟墩岭烽火台遗址,在2021年入选“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

■怎么吃

沿着示范带,品味舌尖上的“非遗”

“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乡村美景,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美食带”,其中上洋鱼祃、沙扒墨鱼饼更是阳西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沿着示范带一路前行,各具特色的“阳西味道”让你大饱口福,品味舌尖上的“非遗”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上洋鱼祃:

市井小吃美味又营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洋镇具有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上洋鱼祃是当地特色小吃。上洋鱼祃用新鲜鱼块与淀粉浆裹后,经煎、炸后形成浓郁的味道,既美味又营养。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5)

上洋鱼祃美味又营养。

上洋鱼祃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只需一口沸腾的油锅,一只陶瓷大盆。盛装着和好的粉浆,切好的长条形鱼块在粉浆里浆裹一下,用两支特制的长筷子夹起鱼块,贴在铁锅的边缘按压固定,接着在鱼块的两侧补上粉浆。这样,一个鱼祃的最初形状就呈现出来。

鱼祃贴在油锅边煎烤后,在锅壁热力的作用下,粉浆由乳白色逐渐变得半透明,粉浆开始凝固,质地也逐渐变硬。这时,经验丰富的鱼祃师傅就会用一支薄薄的小铲子,在鱼祃上浇几下热油,再瞅准时机,把贴在锅边的鱼祃轻轻地铲一下,鱼祃就滑到锅中沸腾的滚油,开始在锅中与热油共舞。

在滚油加工后,鱼祃粉浆变硬、变脆,颜色变黄,里面的鱼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炸好的鱼祃沥油后晾一下,就可以售卖了。鱼祃要趁热吃才能保持风味,外边沾着一点精盐,里面的鱼肉呈雪白颜色,焦香的味道和鱼肉的鲜香在口腔里重新组合,特有的味觉体验瞬间让人直呼过瘾!

沙扒墨鱼饼:

“千锤百打”方得美味

如同一块好钢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一样,一份上好的沙扒墨鱼饼则需要“千锤百打”,才能有着“Q弹”的口感。在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的“探村直播”中,沙扒墨鱼饼一下子“火”了,吸引各地食客慕名寻味。

乡村振兴大擂台阳江阳西第一名(看牧海耕田)(6)

沙扒墨鱼饼成为新晋“网红”。

制作沙扒墨鱼饼一般选用6斤左右的新鲜墨鱼,清洗干净后去皮,连包裹着墨鱼肉的软膜也要清理干净,防止筋膜影响墨鱼饼的“Q弹”口感。墨鱼取肉后,按一定比例分为大小两部分,小部分切成小颗粒备用,大部分则切块然后剁碎。

在剁碎的过程中,厨师要加入勾兑好的盐水,让墨鱼肉的蛋白凝固。墨鱼被剁成胶糊状后,装进大盆并与准备好的墨鱼肉颗粒一起搅拌,让墨鱼胶与墨鱼颗粒均匀地融合到一起。在加入马蹄粉糊、猪肉粒等配料后,沙扒墨鱼饼的制作就进入到关键环节——摔打。

据了解,沙扒墨鱼饼只有经过充分的摔打,才能更有弹性,口感更脆爽。在摔打的过程中,还要撒入陈皮粉等特殊配料,墨鱼饼更有层次感和嚼劲。

沙扒墨鱼饼历史悠久,通过后人不断改良和尝试,墨鱼饼的口感及风味越来越好,如今已从市井小吃登堂入室,成为当地许多大饭店的招牌菜。

【全媒体记者】赫鹏翀

【作者】 赫鹏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