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经典名著10本(6本名著读懂人生)
受益一生的经典名著10本(6本名著读懂人生)习惯就是人生的伟大导师。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印象是指初次呈现于心灵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具有较多的力量,比较猛烈。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1.人性论
[英] 休谟 著,关文运 译
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
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
来揭示制约人的
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印象是指初次呈现于心灵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具有较多的力量,比较猛烈。
习惯就是人生的伟大导师。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
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我想一个认真致力于说明灵魂的最终原则的哲学家,不会自命对于他想要说明的人性科学是一位大师,或是自称对心灵自然地感到满意的事理知道得很多。
《人性论》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2.人生智慧箴言
[德] 叔本华 著,李连江 译
“时常回顾”
叔本华的警世之言,流传最广的作品。
他的著名“粉丝”包括作家托尔斯泰、托马斯·曼、卡夫卡,作曲家瓦格纳、马勒,诗人博尔赫斯,也包括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尼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本书中,年逾花甲的叔本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佛教的基本信条与欧洲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创立了悲欣交集的独特人生哲学。
人生面对两大敌人,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
为了完全慎明思辩地生活,汲取亲身经验包含的一切教训,我们需要时常回顾,反复总结我们的经历、作为、体验,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受,对比我们当时的判断与目前的判断,把我们的志向及努力,与结果以及结果得到的满足加以比较。
若想令人相信自己的判断,表达必须冷静,不带激情。一切热情均出于意志;所以,如果表达带有激情,众人就会把判断归诸一直,而不是归诸本性冷静的认知。意志是人的根基,认知是第二位的,是对意志的补充;所以,众人更容易相信判断来自激动的意志,较难相信意志的激动纯粹出于判断。
——《人生智慧箴言》
3.品格论
[法] 拉布吕耶尔 著; 梁守锵 译
一辈子,一本书,一座丰碑
法国文坛怪杰拉布吕耶尔唯一作品
《品格论》是一部辞藻丰富、变化繁多、技巧圆熟的讽世性散文集,由箴言录式的短章和勾勒某些典型人物肖像的特写两种文体组成,是法国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散文名著。行文风格简练,词汇丰富,以细腻的笔法剖析品格,以相互比较鉴别品格,以哲理的箴言来研判品格。
《品格论》是拉布吕耶尔一生的唯一作品,从出版到作者离世,八年出了九版,每次再版都有增删修订,第九版的内容比第一版增加了三倍。
时间巩固友谊,削弱爱情。
极端的爱情常有而完美的友谊少见。
不爱可以自行决断,可是爱却不见得都能控制得住。
不再去爱,这是人思想偏狭,心存界限的明显证据。
比起跟憎恨的人一起生活,沉痛地怀念所爱的人是一件好事。
馈赠不在于给得多而在于给得适时。
宁愿做好事遇到忘恩负义的回报,也不要亏欠了受灾受难者。
经验证实对自己放纵或者宽容,跟对别人严酷恰恰是同样的一种恶行。
你宴请宾客,你邀请客人,你请人上你家,请他吃饭,给他好处,给他帮忙,但这一切都抵不上信守诺言。
在得到幸福之前就该笑,以免死了还没有笑过。
明智的人既不让别人控制也不想控制别人,他希望永远只靠理智来控制。
某些伟大的感情,某些高尚和有教养的行动,不是靠我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而是靠我们的善良天性做出来的。
蠢人读一本书是不懂得书的意思;平庸之辈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读懂这本书;伟大的人有时并没有完全读懂:书中晦涩的地方他觉得晦涩,明白的地方他觉得明白;虚夸的才子则要把一点也不晦涩的地方说成是晦涩难懂,而把非常易懂的说成看不懂。
4.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 著;蒋自强 钦北愚 等译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哲学作品,也是现代意义上的优秀经济学著作。在维多利亚时代到来前,即使是《国富论》也没有超越它的影响力。
——詹姆斯·布坎
《道德情操论》是世界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说:《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
亚当·斯密本人把《道德情操论》看得远比《国富论》重得多。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与完善上。从1759年第一版到1790年他去世前几个月第6版交最终定稿,亚当·斯密历经40年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过5次修改,而《国富论》恰恰是在修改《道德情操论》的过程中完成的。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传世佳作之一,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斯密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
5.蜜蜂的预言
[荷兰] B.曼德维尔 著,肖聿 译
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
本书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理论先导
对西方伦理学和人性论假设有极大的冲击
私恶即公德。
——B.曼德维尔
就算是莎士比亚来写一本谈论人类行为动机的著作,……那也极有可能不及在《蜜蜂的寓言》里所看到的如此有力的论证的一半。
——T. 麦考莱
18世纪初英国最有影响、最具争议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伟大的讽刺作家曼德维尔,与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大哲学家斯宾诺莎齐名。
“私人的恶德若经过老练政治家的妥善管理,可能被转变为公众的利益。”
-
法律与政府之于公民社会的政治团体,有如生命精神及生命本身之于有生命造物的自然群体。
-
使人变为社会性动物的,并不在于人的追求合作、善良天性、怜悯及友善,并不在于人追求造就令人愉悦外表的其他优点;相反,人的那些最卑劣、最可憎的品质,才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造诣,使人适合于最庞大、最幸福与最繁荣的社会。
“蜜蜂的寓言”描述了一个“蜜蜂的国度”,在那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然而整个蜜蜂的王国却由此衰落,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
“曼德维尔悖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
《蜜蜂的寓言》打破了人类“善良意志论”和“理性设计论”的迷梦,为人类大规模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路径。
《蜜蜂的寓言》所表达的“私恶即公德”的主张启发了后来的休谟、斯密和二十世纪的哈耶克等思想家。为后来斯密市场机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对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市场机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6.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 著
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
增补长篇访谈“百岁答问”、原声录音和多幅近照
倾听杨绛先生的声音
感受百年人生的执守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走到人生边上》
end
每日一书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