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感情中你想要怎样的自由(面对多变的生活)

感情中你想要怎样的自由(面对多变的生活)‖“我害怕他会采取糟糕的举动,即某种“听了搜主意”后的“鲁莽之举”。 说得更直截了当一点,我是怕没有我在他身边拦着,他会把自己的命都赔进去。‖我和舅舅贝恩的关系非同一般,舅舅是我最亲近的朋友,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懂舅舅,义无反顾地保护着舅舅的生活。面对多变的生活,纷乱的感情,我们是想要纯粹、还是心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或许能给我们一种答案。>> 小说梗概《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初版于1987年。小说人物以第一人称出现,讲述了我的舅舅贝恩——一位植物学教授的情感历程。

最近读了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读这本书,是冲着1976年作者就获得了诺奖的头衔去的。

初读《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时,真有点吃力,感慨于诺奖作者的思路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

索尔·贝娄(1915—2005),是个文学大家。出生在加拿大一个犹太移民家庭,九岁时举家迁往美国。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他精通俄语,法语,英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等多国语言。

大概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环境的多变,贝娄似乎有着流浪情怀,所以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主人公贝恩舅舅喜欢不停地旅行,遇到让他生活变得烦乱的女人时也会不断地逃离。

面对多变的生活,纷乱的感情,我们是想要纯粹、还是心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或许能给我们一种答案。

>> 小说梗概

感情中你想要怎样的自由(面对多变的生活)(1)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初版于1987年。小说人物以第一人称出现,讲述了我的舅舅贝恩——一位植物学教授的情感历程。

我和舅舅贝恩的关系非同一般,舅舅是我最亲近的朋友,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懂舅舅,义无反顾地保护着舅舅的生活。

‖“我害怕他会采取糟糕的举动,即某种“听了搜主意”后的“鲁莽之举”。 说得更直截了当一点,我是怕没有我在他身边拦着,他会把自己的命都赔进去。‖

舅舅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舅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我希望能在他的影响下,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这种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舅舅几乎成了我的父亲。

舅舅是个对植物有着天赋的科学家,潜心科学研究,心思单纯,不喜交际应酬,无心攀附权贵。

但他毕竟是个普通人,希望能够获得幸福生活,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又先后遇到过三个女人,但舅舅却因此陷入了令他心碎的生活状况。

小说就是在我和舅舅的无话不谈中徐徐展开。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感情中你想要怎样的自由(面对多变的生活)(2)

舅舅贝恩原本有着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他和第一任妻子感情很好,直到妻子莉娜去世,他的有序生活被打乱了。

陆陆续续的女人因为各种目的走进他的生活,比德尔太太的粗暴性要求,卡罗琳的浪漫邂逅与计划求嫁,家境优越的玛蒂尔达的婚姻设计,这些无疑都给舅舅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和舅舅结婚的是一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女博士——玛蒂尔达。玛蒂尔达婚前的温柔、善解人意变成了婚后的任性,暴躁,其实她只是想利用舅舅的学术成就和科学家名望为她的社交活动提供坚实的后盾。

在权利社会的随波逐流中,玛蒂尔达精致利己,精心设计舅舅的人生,这不是舅舅想要的,舅舅甚至快要窒息了。最终,舅舅采用他一贯的逃离方式解决问题,借着科考之机去了北极。

舅舅需要的是和美女过安定的生活,希望在自己的植物世界里,拥有一份纯粹,而不是按照别人的设计生活,他宁愿去北极和青苔待在一起。

舅舅糟糕的女人经历,让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 关于贝娄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书中故事,来源于索尔·贝娄自己的人生经历。

1985年,贝娄结束了第四段婚姻。1986年,71岁的贝娄爱上了比他小43岁的珍妮丝·弗里德曼,跟她生活在了一起。1987年,贝娄的第9部长篇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出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