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简介(一种稀有而孤独的存在)
聂隐娘简介(一种稀有而孤独的存在)在众人长年累月的无限期盼下,阔别银幕多年的侯导在乐此不疲的提拔完新人,操心完金马奖各种大小事后,总算慢工出细活带着新作《刺客聂隐娘》亮相于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一鸣惊人,拿下众望所归的最佳导演,他对于电影的超高要求和自我的坚持又再次让人肃然起敬。侯导从小就在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各类电影的熏陶下长大,老早就表现出了他对于电影不俗而敏锐的能力,偷师打完下手,出演过几部电影后,侯导开始试着自己掌镜,拍完像《风儿踢踏踩》和《在那河畔青草青》这类反响不错票房屡创佳绩的主流爱情商业片后,尝到甜头的侯导并没有被扑面而来源源不断的名利冲昏头脑,而是一意孤行投入到了另一种更走心、深沉、文艺范的高逼格电影形式中,继而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一员。之前断断续续有看过一些侯导珍贵的采访,非常低调和朴实的电影人,谈吐看似慢条斯理实际上井井有条不失风趣幽默,一个很有个性、主见和想法的老头,在如今神马鬼片都能捞上一笔,烂片成河
有惊险刺激飞檐走壁的武打场面?木有,有爱恨交织看点十足的谈情说爱?木有,有荡气回肠渐入佳境的剧情走向?木有,啥都木有那还看个毛线啊,想必这是不少追求感官刺激花钱买娱乐的观众询问过后的第一反应,在107分钟的时间里,电影院里嘈杂声不断,坐我左边的是一对小鲜肉,闲聊、扯谈、傻笑一刻没停歇,坐我右边的是一对好基友,聚精会神看了个片头后就一直陶醉在亮瞎眼的手机屏幕中,前面的大头哥和小头妹早已入睡,这样非比寻常不刻意讨好观众的独特电影,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会是大多人的下饭菜。
点到即止蜻蜓点水般的武打场面,欲说还休断断续续的剧情,台词寥寥数语几句白话文外加晦涩的文言文占主导,看似清汤寡水,异常的克制和冷静,有点让吃惯“通俗”这碗饭的寻常老百姓难以轻松消化。实际上侯导有意留给观众更多自行理解、品味和联想的微妙空间,看似莫名的戛然而止有时候反倒是一种更为巧妙的延续和叙述,颇有胆识的丢弃了电影看似不可或缺的特点和要素,拍出了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在很多电影人相继无奈、被迫动摇和妥协的时候,侯孝贤依旧还是那个“完全不把观众放在眼里”一意孤行的侯导。
看到评论不少人表示看不懂,当然,提前做足功课,预习好剧本弄清其中人物的关系,对剧情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也能更好的融入时代背景,但其实我觉得就像欣赏一幅久远的古画,没必要非得弄清其中的来龙去脉,沉静的体会其中的笔墨神韵,便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思和情怀,例如八大山人的那种悲切绝望的笔调,从他的画风和描绘对象中简易却不简单的神态和感觉中便可体会,相信当今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跌宕起伏的人生是多么的凄凉,而现在不说去了解作者本身,其画已经很少有人能潜心的研究和品味了,就像很多人无法欣赏《刺客聂隐娘》是一个道理,如今各种诱惑、肤浅和浮躁,归于平静和耐心可谓难于上青天。
侯导是非常舍得下狠心力求完美和自主的电影人,不顺眼就一口气全剪了,不管费了多少令人咋舌的胶片,包括高捷和戴立忍两老爹连面都没露的所有戏份,剧情上不少人表示就像一些零碎片段之间的穿插,完全衔接不上,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太难理解,即使完全没看过唐人小说,电影有时候不是过目即忘的影像,而是激发观众思考能力和自我判断的有力工具,侯导其实扔出了不少象征和暗示,很多情节无需过多的挑明,供观众自觉的前后联系或拼接,脑海中会自动的浮现出一根细绳,将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相互串联起来,电影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逃不开主观二字,而这部电影的评论想必也会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发展。
这片讲究更多是意境(义静),是氛围和镜像中流淌着的味道和气韵,侯导延续了以往的传统,编剧找来朱家血脉,演员依旧还是淇震配,而周韵气定神闲唯我独尊似的表演相当惊艳,对于唐朝时期的服饰和布景设置,侯导丝毫不马虎,可谓精致到了一针一线,再见熟悉悠远的长镜头,中景耐人寻味的定格和静置,出入画上的巧妙安排(镜头对准一个方向,突然声音从另一方向传来,或一角色从另一方位进入),这些镜头上的惯用手法,加上实景上一丝不苟的拍摄,使得宁静致远的画面美出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震撼,侯导曾说过:我的能力是在观察和选择上面,这片的节奏和剪辑就是最佳佐证,一个画面可以超时定格,一个看似没啥含义的镜头就像静止了一样摆在眼前,让急不可耐的人难以理解,他们将其归于沉闷和无聊,却体会不到其中的静美和韵味。
配乐上侯导摒弃了一切技术手段,运用了不少传统乐器,古色古香的调调和影片的情境相辅相成完美贴合,片中一段唐朝的传统演奏赏心悦目,有种入耳难忘余音绕梁的魔力,但整体来说还是相对低调,因为听到更多的还是自然之声,始终处于一种归于平静的漩涡和收敛中,这片是用胶片拍摄,这是现在贵圈里几乎不多的坚持,不少人表示还能瞧见颗粒,眼力不行的我是没怎么察觉,反倒是觉得画面上很有质感,有种原始的“真”,从开始黑白画面渐入彩色,若隐若现的镜头感,这种效果的营造对于境的渲染是数字拍摄难以达到的,就像现在很多人用电脑画画,但笔纸之间自然的触感和反应是科技所不能比拟的。这部电影的运作是很收的,小小的波澜也不过就像舞剑般凌厉而迅速,嗖的一下出去不加思索的立马收回,情感和动机紧紧的揣在手里不外放,却能感受到他们的角色状态和内心波动。
聂隐娘是很有情义的刺客,在师命不可违的情况下,看着年幼懵懂的孩子果断选择收手,救亲人于危难中,即使被辜负还是难以下手,还救下其被害的爱妾,她是难得的侠义之士,看似冷面无情,但身上却没有刺客应有的心狠手辣和江湖俗气,乱世中的一种稀罕存在,虽然面对过往也会掩面而泣,深陷孤独,但游走天涯好过争宠被害,聂隐娘本身更像是一种没有时代阻隔的象征,不少人能从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某种敬佩和向往,远离俗世,浪迹天涯,难逃孤独,坚持自我,心如止水,就像侯导所言,只要做自己能做并认为对的事就坚持,即使终日与孤独为伴,不被认可和喜爱,被误解或被伤害也不要违背初衷,人生不可能永远都被困在过往无望的死胡同里,总会有一条明亮的生路在前方等着你。
之前断断续续有看过一些侯导珍贵的采访,非常低调和朴实的电影人,谈吐看似慢条斯理实际上井井有条不失风趣幽默,一个很有个性、主见和想法的老头,在如今神马鬼片都能捞上一笔,烂片成河,演员卖脸,追名逐利,越发浮躁的电影圈,能有这么一号人物的存在无疑是稀有而罕见的,淡然的侯导始终在边缘小众的地带里捉摸和游走,不随波逐流从未妥协,力求坚持,不求后悔,拍自己无愧于心的电影才是王道。侯导曾多次坦言,没钱又如何,没票房又咋样,只要有真正懂得欣赏电影的人喜欢我的电影就已知足。
在众人长年累月的无限期盼下,阔别银幕多年的侯导在乐此不疲的提拔完新人,操心完金马奖各种大小事后,总算慢工出细活带着新作《刺客聂隐娘》亮相于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一鸣惊人,拿下众望所归的最佳导演,他对于电影的超高要求和自我的坚持又再次让人肃然起敬。侯导从小就在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各类电影的熏陶下长大,老早就表现出了他对于电影不俗而敏锐的能力,偷师打完下手,出演过几部电影后,侯导开始试着自己掌镜,拍完像《风儿踢踏踩》和《在那河畔青草青》这类反响不错票房屡创佳绩的主流爱情商业片后,尝到甜头的侯导并没有被扑面而来源源不断的名利冲昏头脑,而是一意孤行投入到了另一种更走心、深沉、文艺范的高逼格电影形式中,继而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一员。
对于那个敏感而动荡的时期,剧烈的精神刺激和感知力会迫使这些不安分有胆识的电影人做出应对和反抗,就像当年面对病入膏肓的社会环境和老百姓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一样,他们这拨思想超前离经叛道的导演透过摄影机也做出了有力的反抗,而侯导也逐渐弃商从文,他的作品从此有了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和内涵。喝过洋墨水的杨德昌有着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前卫的思想,想要努力掀翻并改变陈腐不堪的旧制度和社会面貌,不同于他的影像风格以及主旨上一针见血的尖锐和犀利,土生土长的侯导对于台湾有着更加深切的情怀和回忆,透过更为接地气民心化却不流俗的眼光和态度,展现出一个时代,一片土地,一代人甚至一段乡愁间的相互影响和牵绊,有着厚重、深沉又相较内敛、含蓄而苦闷的情感投注。
在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台湾新电影时期,侯导拍出了像《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等带有时代背景、历史印记和个人回忆的经典代表作,并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头,成为台湾电影的领军人物。时过境迁,社会开始步入正轨,就像河蟹国的“特殊时期”,由社会现象得到的灵感,也拍出过像《红高粱》、《蓝风筝》、《黄土地》这样的有着时代烙印的牛逼佳作,但随着环境的变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精神需求的转变,他们必须也得随之做出转变,开始必然的规划起往后的题材选取、创作理念、市场考量等一系列问题,选择新的拍摄方向,典型的例子数不甚数,有全身心投入主流商业片怀抱卖力讨好观众的,也有在充满实验性质的道路上剑走偏锋孤芳自赏的,而侯导则选择了“忽视”观众,专心致志不问世事的沉迷到自己的兴趣和执着中,在艺术片的范畴中展现出影像最大的魅力和可能。
侯导早期的作品常选用一些没有过表演经历的平民百姓出演,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演迹,一股子稚嫩、淳朴、青涩的气息扑面而来,非常自然,极富说服力,和影片情境、故事背景完美契合,熟知侯导作品的人应该都了解他的作品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长镜头的运用,拉远、定格、静置,尽量的隐藏摄影机的存在,静静的捕捉和记录,侯导曾表示他之所以这样乐此不疲运镜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是为了装逼,而是让这些非职业演员能更加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角色和情境中,不受摄影机的影响和干扰,之前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过一篇写电影《恋恋风尘》中男主角王晶文的文章,写得很走心,得知他一生就演过这么一部电影,无欲无求清心寡欲,没想过成为有名的演员或万众瞩目的明星,这片完全是他的本色演出,后来王晶文逐渐远离尘嚣,归隐山林,有种淡雅沉静之气,而这种感觉也很像侯导自身和他的大多作品给人的印象一样。
台湾新电影运动结束后,侯导开始打破传统,尝试不同类型的题材,跨时代的爱情片、人物传记片、走底层聊江湖的都市剧情片、分量厚重的年代片,除了御用团队和演员,也试着和不同国家的优秀演员交流合作,但万变不离其中,极其考究精益求精的侯导电影中那种独有的味道、气息、涵养和神韵贯穿始终,梦幻醉人的影像,混沌迷茫的人生,很多人常常大吐苦水,反应侯导的电影就像一剂特效安眠药,投入梦乡是常有的事,枯燥、乏味、冗长、缓慢、沉闷,得尽力的养精蓄锐,活跃麻木的脑细胞,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消化吸收,看完后就像活活剥了一层皮,身心俱疲,但在我看来侯导的电影其实非常耐看,看似不动声色慢慢悠悠带有很重的主观写实主义意图和风格,实际潜藏着很多暗涌的戏剧冲突和变化,只不过它常常源于生活所以被理所当然的隐于寻常,需要耐心的品味和分析,就像一杯年代久远的陈年老酒,刚开始不懂酒性的人都不敢轻易尝试,但慢慢地就会越品越上瘾,尝到它的香醇和甘甜,直到难以自拔、回味无穷,侯导的电影就有这股子魅力,
对于票房,侯导常常抱以随性淡然的态度,看似十分艰难,但还是能找到投资,在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回报率,我也一直非常欣赏侯导的坚持和心气,虽然侯导常以一种随缘的态度面对奖项和票房,不在乎得奖与否或收入多少,但从近期侯导的采访中可以看出,迫于投资的压力也好,宣传的必要也罢,抑或发自内心,身为一个电影人还是很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喜欢和欣赏他的电影,有钱为下部作品做足准备。就像现在流传于拍卖会上的珍贵拍品,大多人关心的往往是它的市场价值,有没有升值的空间或有利可图的机会,甚少有真正了解和研究其背后不可用庸俗的金钱衡量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侯导的作品也亦是如此,希望通过侯导这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能激起大伙的兴趣,让不少被院线片连哄带骗的观众欣然地放下有害身心的垃圾快餐和爆米花电影,值回票价的看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片。
PS:这里的每篇文章都是我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写出来的文章,那些不劳而获的搬运工和炒鸡无耻的抄袭汪们,请你们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