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经典名句满盈则亏(道德五千言9持中守虚)

道德经经典名句满盈则亏(道德五千言9持中守虚)“功遂身退天之道”,又作“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这个成语大家都应该听过,所以意思就不展开讲了。给大家说个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汉朝的开国元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恰好就是这个成语的正反两个案例。张良和韩信,一文一武,和刘邦一同打天下,都立下了非凡的功勋。当大汉成功一统天下后,张良的选择是急流勇退,离开了政治权力中心,退隐山林,做了个逍遥翁;而韩信开始是拥兵自重,靠要挟得来了“齐王”封号,汉开国后就被贬成了淮阴侯,军权也被夺了。但韩信还是常怀不满,到处发牢骚,最后结果得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开始有点意思了,不是讲实物了,讲人的态度或者品行。老实说,我看不出什么情况下“而骄”会没有问题,所以根本不用加个“富贵”在前面。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出自《尚书》),无论何时何地,骄满的后果总不会太好。不过“富贵而骄”,可能死得更快罢了。“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不是一本方法论的经典,更不是讲价值观的,而是一本关于世界观的著作。所以指望看懂《道德经》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呼风唤雨或者成就人生巅峰的人可以作罢了。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怕同学们看《道德经》的时候找错了切入点,所谓方向错了,就什么都错了,越往深处研究,错得就越厉害。特别是此篇,咋看上去是有点方法论的意思的,但如果从这个点切入的话,就有可能犯我刚才说的那个错误。

所谓“世界观”,就是告诉你世界的真实是什么样的,当然至于你是否信服,是另外一个事情;“价值观”是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方法论”就是要达到某一目的採取何种方法可以达到或者更有效达到的论述。这里只是补充解释一下,没有下很严格的定义,说了个大概意思,意思意思。

好了,回过头来看原文。此篇全部都是譬喻,有反有正,目的还是给你讲什么是“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意思是好比一个人拿着一个盆,然后不断地往里头注水,那水就越来越满,那盆也会越来越重。如果这个拿盆的人还是不肯撒手,一直拿着,最终会坚持不住,盆子翻掉,水也全部打掉。所以说,还不如适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已”在这里是“止”的意思。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好比用一块布包着一根铁棍,此时铁棍两头是钝的,没啥问题。然后你开始磨尖铁棍的两端,越磨越尖锐,越锋利。当足够锋利的时候,这块布就包不住这根铁棍了,你也就没法再保存它了(假如你只有用布来包的方法来保存,记住这裡不过是譬喻,不用较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意思就比较浅显了,大家都应该都能了解。说个题外话,《庄子》内篇的《大宗师》裡就有一段告诉你怎麽藏东西不会被人偷走的,结论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解读文章《藏天下于天下》。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开始有点意思了,不是讲实物了,讲人的态度或者品行。老实说,我看不出什么情况下“而骄”会没有问题,所以根本不用加个“富贵”在前面。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出自《尚书》),无论何时何地,骄满的后果总不会太好。不过“富贵而骄”,可能死得更快罢了。

功遂身退天之道”,又作“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这个成语大家都应该听过,所以意思就不展开讲了。给大家说个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汉朝的开国元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恰好就是这个成语的正反两个案例。张良和韩信,一文一武,和刘邦一同打天下,都立下了非凡的功勋。当大汉成功一统天下后,张良的选择是急流勇退,离开了政治权力中心,退隐山林,做了个逍遥翁;而韩信开始是拥兵自重,靠要挟得来了“齐王”封号,汉开国后就被贬成了淮阴侯,军权也被夺了。但韩信还是常怀不满,到处发牢骚,最后结果得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咋一看老子作的这些譬喻,如果按方法论讲,看上去有道理,但都经不起推敲,并非是严格没有漏洞。随便说个,比如“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那你可以用铁盒装啊,没毛病吧!“功成身退”这个也有问题,不说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案例,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也是拥兵自重的大将,黄袍加身后成了开国皇帝,这身不退貌似也没问题啊。所以我开始就和大家说,不能按方法论去理解老子的这篇文章。老子这里不是教你怎么做人做事,是告诉你什么是“天之道”,用譬喻来加以描述而已。前面有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没有私心,不执着地对待万物。这篇的几个譬喻,也不过是此论述的扩展描述罢了。

说到底,天下万物都是生灭的,不可能只有生没有死,只有成没有败。妄想通过什么手段找到一个长盛不衰的方法,只要还是在这天地间,就不可能做到。所以,要超脱生死,就要超脱这个世界,不受这个世界所绑缚。怎么做到?庄子叫你修真,释迦牟尼叫你出“六道轮迴”,方法多得很!那些都是实证实修的法门,非这些老子的譬喻可比,但不是此篇所论,暂且放下。

总之,这些譬喻,还是用来说明道的持中守虚的特性,明白此点,足矣。

道德经经典名句满盈则亏(道德五千言9持中守虚)(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