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汉服大襦裙(南北朝时期广袖襦裙)
魏晋南北朝汉服大襦裙(南北朝时期广袖襦裙)这种士人对服饰的审美倾向,加上服散的时尚,衣着趋于宽大,见此空愁。南朝士人崇尚老庄,向往自然与飘逸之美,
且复小垂手,
广袖拂红尘,
折腰应两袖,
顿足转双巾峨眉与曼脸,
见此空愁。
南朝士人崇尚老庄,
向往自然与飘逸之美,
加上服散的时尚,衣着趋于宽大,
这种士人对服饰的审美倾向,
影响了当时服饰的风格走向。
《说文》云:“襦 短衣也。”
襦裙,即短衣搭配长裙的装扮。
自东汉起,层层缠绕的深衣不再流行。
至三国西晋,
襦裙则成为女性最普遍的日常穿扮。
东汉至三国西晋时期服饰,
史称 “汉魏衣冠 ”,
被后世誉为华夏服饰的正统。
十六国时期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南下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
这种“华夏正统服饰”受到极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晋室左迁,
“汉魏衣冠”随之在南方得以保留发展
并沿袭至南朝
因而东晋南朝的服饰在文化上承袭正统。
汉晋女性襦裙衣袖多为直袖,
即使袖型宽大,但上下臂袖宽大体一致,
袖端均有收口的“祛”以避免拖沓。
与之相反,南朝人刻意增加衣袖下臂的布幅,
且袖端不收口,
使衣袖呈现出上臂袖相对窄、下臂袖宽的喇叭状,
这种衣袖被称为 “广袖”。
晋至南朝宋早期,
女性襦裙均为直袖,
上襦长至腰腹,不束入下裙。
最迟自南朝宋中期,
广袖襦裙流行,
上襦束入下裙,长至腰腹 。
自南朝齐起
裙束上襦的穿法逐渐增多 一直流行到南朝末 。
这种穿法似源于南朝中晚期的广袖纤腰之风。
裙束上襦,系宽腰带,
可彰显纤细的腰肢。
从南朝齐至南朝梁,
女性襦裙领口相对小,
脖颈浅露,广袖下裙束襦,腰线偏低 。
南朝梁普通六年后,
女性襦裙依旧保持交领广袖、下裙束襦的基本形制,
但式样逐渐发生了变化,
上襦领口变大,近乎露肩,
下裙腰线提高,近乎齐胸 。
后来逐渐取代小领口成为最流行的式样,
这种样式一直持续到南朝梁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