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两种,但现在应用广泛的,基本都是人工合成的。其次,大多数甜味剂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热量,这对追求减少热量输入的现代人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甜味剂进入人体,基本不会被分解,也不会被吸收,它们就是单纯地为我们提供甜味而已。经过人体消化系统之后,会随着我们的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古人想方设法想吃糖,我们现代人却想方设法的不吃糖,这还真有点讽刺!甜味剂,顾名思义,能使食物变甜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为“代糖”。这里的糖,指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能直接为我们提供热量的糖类。甜味剂相比传统的糖类,有它的绝对优势。首先,甜味剂能大幅度地减少生产成本。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与蔗糖作比较,往往要高于蔗糖好多倍甚至上万倍。所以,要想达到与蔗糖同样的甜度,甜味剂的使用量通常很小。这对生产企业来说,绝对是减少成本的绝佳选择。

人对甜的东西,有一种源自于本能的喜爱。这一点从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哪一个孩子能抵挡得住糖果的诱惑?甜,能让我们心情愉悦。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

传统意义的糖——甜的最初来源

在过去,甜主要来源于我们所说的糖。古人因为技术以及原料的限制,糖属于绝对的奢饰品。毕竟,在那个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能吃上一口甜食,绝对是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待遇。古人获取糖的途径有限,能获取到的糖的种类也有限。麦芽糖、蔗糖是主要的糖类。再加上受地域以及交通影响,古人想吃上一口糖是真的不容易。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2)

甘蔗、甜菜是目前白砂糖的主要来源

但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却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糖,而是食品添加剂当中使用特别广泛的一类——甜味剂。

我很甜,但我不是糖——甜味剂

甜味剂,顾名思义,能使食物变甜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为“代糖”。这里的糖,指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能直接为我们提供热量的糖类。

甜味剂相比传统的糖类,有它的绝对优势。

首先,甜味剂能大幅度地减少生产成本。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与蔗糖作比较,往往要高于蔗糖好多倍甚至上万倍。所以,要想达到与蔗糖同样的甜度,甜味剂的使用量通常很小。这对生产企业来说,绝对是减少成本的绝佳选择。

其次,大多数甜味剂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热量,这对追求减少热量输入的现代人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甜味剂进入人体,基本不会被分解,也不会被吸收,它们就是单纯地为我们提供甜味而已。经过人体消化系统之后,会随着我们的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古人想方设法想吃糖,我们现代人却想方设法的不吃糖,这还真有点讽刺!

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两种,但现在应用广泛的,基本都是人工合成的。

几种常用的甜味剂

人工合成甜味剂

1. 糖精

一提到“糖精”的鼎鼎大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80后”以前的人来说,糖精在童年时光里那是常客。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碗白米粥里加上一粒糖精,就能让孩子喝得津津有味。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3)

糖精:小小的一粒,就能解了孩子的馋

糖精,化学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是甜味剂的祖师爷。

糖精其实跟传统的糖八竿子打不着,虽然都是甜的,但根本就属于不同的化学物质分类。

1879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康斯坦丁法赫伯格(Constantin.Fahlberg)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回到家中吃饭。吃饭时,夫妻二人发现很多饭菜突然莫名其妙的变甜了。出于科学家的职业好奇心,饭后法赫伯格仔细寻找甜味的来源,发现凡是自己接触的地方都出现了甜味。甜味其实出自实验室。回到实验室的法赫伯格,经过不断检查,终于找到了甜味来源——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糖精由此诞生。此后,法赫伯格申请了专利,办起了糖精厂赚了一笔。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糖精是纯粹的人工合成物质,最初原料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煤焦油。又黑又臭的煤焦油!糖精很难溶于水,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其实是更易溶于水的糖精钠。我们平时所说的糖精,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糖精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也只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限量要求。

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不含任何热量。进入人体后不参与代谢吸收,会随排泄物排出体外,所以相对比较安全。

糖精虽然是甜味剂的鼻祖,但并不是没有缺点。

第一,糖精有后苦味和金属味,口味较差,甜味不纯正,这是一个口感问题。甜跟苦看起来很矛盾,但如果你有机会舔一下糖精,你会惊奇得发现糖精竟然是先苦后甜的。低浓度的糖精确实很甜,但浓度稍微一高,苦味便会显现出来。

第二,糖精钠水溶液凝固点比较高,含糖精钠的液体,在稍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凝固成固体,所以不适合寒冷的地区使用。

随着其它更好的甜味剂的出现,糖精钠的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4)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5)

注意,罐头当中是不能添加糖精钠的。

2.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精、蔗糖素,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左右,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三氯蔗糖是由英国泰莱公司(Tate&Lyie)与伦敦大学共同研制并于1976年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甜味剂

三氯蔗糖无热量,甜味纯正,安全性能极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甜味剂,在很多甜味食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6)

三氯蔗糖应用的产品真的很多。

3. 安赛蜜

安赛蜜,又名A-K糖,化学名乙酰磺胺酸钾。甜度是蔗糖的200-250倍。安赛蜜的热稳定性非常高,且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非常广。安赛蜜的安全性非常高,是目前公认的最安全的甜味剂。

安赛蜜无热量,甜味纯正,进入人体后,同样不参与人体的代谢与吸收。但安赛蜜和糖精钠一样,在高浓度时会出现苦味。所以,安赛蜜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它甜味剂共同使用,达到协同作用。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7)

4.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又名甜味素,化学名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度是蔗糖的180-200倍左右。阿斯巴甜的甜味非常纯正,安全性也非常高,所以用途非常广泛。但阿斯巴甜非常不耐热,而且对pH值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pH3-5的食品。所以,阿斯巴甜也经常与其它甜味剂,比如糖精钠、安赛蜜共同使用,达到协同作用。

阿斯巴甜水解后会产生苯丙氨酸,这对苯丙酮尿症患者非常危险,所以在使用阿斯巴甜时,配料表中必须标注为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8)

注意:苯丙酮尿症患者绝对不能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因为阿斯巴甜能分解出苯丙氨酸。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9)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0)

5. 纽甜

纽甜,化学名N-[N-(3 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属于新型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8000-10000倍。中国卫生部于2003年批准纽甜作为甜味剂用于各种食品当中。

纽甜的甜味比较纯正,而且耐热性强及酸碱度要求不高。纽甜的安全性也非常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纽甜作为甜味剂。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1)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2)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3)

纽甜的适用范围非常多广,可见其安全性很高。

天然提取甜味剂

1.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是用玉米、小麦等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提取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0.65倍。赤藓糖醇甜味纯正,口感接近于蔗糖,而且有清凉感。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因为其极高的安全性和低热量,在各类食品中都可以按生产需求适量添加。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4)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5)

赤藓糖醇可放心食用

2. 木糖醇

说起木糖醇,很多人想到了口香糖,甚至现在我们都直接称呼口香糖为木糖醇。

木糖醇的甜度与蔗糖相当,甜味非常纯正,但热量只是蔗糖的60%左右

木糖醇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代谢速度快,而且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所以木糖醇是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糖替代品。

木糖醇的另一个好处是不能被细菌分解,因此能很好的预防龋齿,这也是木糖醇被广泛应用于口香糖的原因。

在《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木糖醇可用于各类食品中,可按生产需求适量食用。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6)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7)

3. 甜菊糖苷

甜菊糖苷属于新型甜味剂,主要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的,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8)

甜菊糖苷的口感接近与砂糖,但浓度过高时会有微微的涩味。甜菊糖苷的热量也十分低,同样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蔗糖替代品。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19)

食品中可添加的甜味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系列)(20)

人类对于“糖”与“甜”的纠结

糖是一个双面侠!

一方面,糖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能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糖是必不可缺的;另一方面,过多的摄入糖,又会为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

问题是,人类对于“甜”的追求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而甜味剂恰好能完美地协调这一切。甜味剂让我们在享受“甜”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又能防止过多的能量摄取。

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低热量、低糖甚至是无糖的健康概念,但我想说的是,任何营养成分的摄入都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量的平衡。只要合理控制饮食,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糖的摄入会损坏我们的身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