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近代 亚雄刻黄苗子书《说葫芦》题辞葫芦出版:王世襄著,《王世襄集·说葫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187页。 葫芦长丈许,柄绾一结,圆转柔婉,色泽深黄,莹洁无暇。王世襄先生 “对《说葫芦》、《中国葫芦》两书之改正与补充”一文中道明此葫芦原为美国友人Jim Widess不远万里寄送。 近日发现对拙作《勒扎萌芦》一节中之绾结萌芦(俗称系扣萌芦)又应有所补充。 当年予编写《说萌芦》时,深信道光间张叔未(廷济)曾多方试种绾结葫芦而未能成功。为此我又多次访问京津植匏者及古董杂项摊贩,均谓所见系扣葫芦皆传世有年,未见有新种者。后于《群芳谱》查到埋巴豆一法。烦人试种,亦告失败。于是对埋巴豆法是否可信,不免产生疑问。故吾曾以为系扣之法恐已失传而深以为憾。 出我意外,美国友人寄我一书,名曰《葫芦从种植到装饰》(Gourd From Vin.e to Design; Donn Kelver;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1)

清晚民国 官模子八方七言绝句蝈蝈葫芦及官模子缠枝莲纹蝈蝈葫芦

年代清晚民国

尺寸15.8cm. (6 1/4 in.) high.; 12cm. (4 3/4 in.) high.

官模子八方七言绝句蝈蝈葫芦,范四瓣。诗曰“诸佛由来只此心,何须泥塑与装金!世间点烛烧香者,笑倒慈悲观世音!” 官模子缠枝莲纹蝈蝈葫芦,周身范缠枝莲纹,花叶舒朗,皮色红润。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2)

近代 长柄绾结葫芦

年代近代

尺寸100 cm. (39 3/8 in.) high.; 17.5cm. (6 7/8 in.)diam

出版:王世襄著,《王世襄集·说葫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187页。 葫芦长丈许,柄绾一结,圆转柔婉,色泽深黄,莹洁无暇。王世襄先生 “对《说葫芦》、《中国葫芦》两书之改正与补充”一文中道明此葫芦原为美国友人Jim Widess不远万里寄送。 近日发现对拙作《勒扎萌芦》一节中之绾结萌芦(俗称系扣萌芦)又应有所补充。 当年予编写《说萌芦》时,深信道光间张叔未(廷济)曾多方试种绾结葫芦而未能成功。为此我又多次访问京津植匏者及古董杂项摊贩,均谓所见系扣葫芦皆传世有年,未见有新种者。后于《群芳谱》查到埋巴豆一法。烦人试种,亦告失败。于是对埋巴豆法是否可信,不免产生疑问。故吾曾以为系扣之法恐已失传而深以为憾。 出我意外,美国友人寄我一书,名曰《葫芦从种植到装饰》(Gourd From Vin.e to Design; Donn Kelver; 2000; National Council of State Garden Clubs; St.Louis; Missouri)书页43中一图,竟是正在系扣中之长颈葫芦幼实。文中言及由于颈部易断折,往往试系若干枚始有一二成功者,可见亦须有一定之耐心及技巧。但此法美国植者人尽知之,不足为奇。盛情可感,此后竟蒙美国友人寄我一长颈系扣者,即照片中我手持一件。予喜示天津友人万君,并烦其转告所识植匏者。系扣葫芦,选种务求长颈者,此点至关重要。数月前万君告我天津已有系扣成功者,并正在研究如何用颈较短之葫芦系扣,进一步将试验如何将两枚葫芦用系扣将其联结在一起。我已有预感,系扣葫芦正如四十年前已渐绝灭之范制葫芦将喜庆重生。不出十年,系扣葫芦在京津亦将不再是稀罕之物矣。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3)

近代 亚雄刻黄苗子书《说葫芦》题辞葫芦

年代近代

尺寸27cm. (10 5/8 in.) high.

约腰大葫芦,天然生成,包浆莹润。上肚刻莲花座佛造像,下肚镌刻黄苗子为《说葫芦》行书题辞;击而不食圣人徒,玩物成家世所无。夺得天工传妙手,画瓢何必指葫芦。不冤正乐故常冤,人得天机妙莫宣。休问此中装甚药,一瓢知足是颜渊。落款:旧作题畅安送兄说葫芦,辛巳苗子书亚雄刻。印文:苗子、亚雄子制。 黄苗子(1913-2012),当代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曾作《王世襄其人其书》、《烟云小记》记录与王世襄先生的交往。他评价王世襄先生是一个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生活和民俗学的人。1958年初,黄苗子搬进王世襄先生芳嘉园东屋“结孟氏之芳邻”。 1993年,为了让范匏传统的技艺在海内外更加广为人知,王先生在香港壹出版社用中英文出版《说萌芦》一书。此书分上、下卷,翔实地叙述了天然、人工雕饰的萌芦以及贮养鸣虫的萌芦,使这一濒临湮灭的传统技艺绝处逢生后又登上了可以传承相袭的学术殿堂。 此书1989年定稿,黄苗子先生为此绘“葫芦”图并题辞以表祝贺。王世襄在谈到自己在范匏上的种种努力时,曾道:“凡此虽得诋之为玩物丧志,亦喜其可冶性陶情。毁誉纵殊,终不失为我国独有之民间习俗。鉴于明、清以来,鲜有形诸笔墨,故不辞琐屑,缕缕述之。知我罪我,皆非所计也。” 此件葫芦2001年(辛巳),由王亚雄刻铭。王先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也是黄苗子先生高足,曾为黄先生制金石拓片、木刻陶艺颇多。可以说,此件葫芦既见证了王世襄与黄苗子两位邻居、两位挚友之间的亲密感情,又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4)

清晚民国 勒脖倒栽札嘴葫芦及棒子式小蝈蝈葫芦

年代清晚民国

尺寸18.3cm. (7 1/4 in.) high.; 17cm. (6 3/4 in.) high.

倒栽谓将生长时在上之蒂柄,改成贮虫葫芦之底,倒置成器也。此器贮札嘴大小合度,造型端庄而色泽精美。棒子式小蝈蝈葫芦,无花纹,惟搏泥翻范时先用纸包裹木模,故葫芦上出现不规则纸纹。以此,人或称之曰纸模子。实则仅用纸糊,不能成范也。玉米,北京俗称“棒子”。葫芦外形与玉米相似,故曰“棒子式”。此为蝈蝈葫芦之至小者,宜贮养翠绿色小蝈蝈。其长短及围径与札嘴葫芦相差不多,故亦可用以贮札嘴。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5)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铜桥耳炉

年代清早期

尺寸23.7cm. (9 3/8 in.)diam;10cm. (3 7/8 in.)high;重:3kg; 口径:22cm. (8 5/8 in.) diam.; 底座:25cm. (9 7/8 in.) diam.; 19.8cm. (7 3/4 in.) high.

此炉圆口,短直颈,上出双桥耳,大小匀称,鼓腹微垂,底设三乳丁足,齐、平有力,整器各部比例协调,造型端庄典雅。炉身厚重,精铜炼制,发色沉稳,包浆肥厚,细腻如玉。底部 “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遒劲,笔划横直,琢刻有力。久经藏家盘熟,铜炉内蕴的精光外显,熠熠生辉。 桥耳炉又称“丹眼耳”,因双耳做成有弧度的桥形立于口沿而得名。汉明帝时期,命博士祭酒讲经史,数以万计的士人环向桥门而听,故明宣德皇帝以桥耳炉赐于国子祭酒,以取“环桥听经”之意。此炉与《宣德鼎彝谱》所绘桥耳炉中之标准形制相符,此炉原配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带托泥矮香几 圆形香几设束腰,三弯腿,五外翻如意云头足,落在环形托泥上,造形优雅,线条委婉流畅,与《乾隆赏古图》中铜炉造型基本一致,凝重大气。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6)

清早期 “雅赏幽香”铜冲天耳炉

年代清早期

尺寸23.5cm. (9 1/4 in.) diam.; 12.5cm. (4 7/8 in.) high.; 重:4.45kg; 口径:23.5cm. (9 1/4 in.)

此炉唇口微外侈,束颈,冲天双耳立于沿上,浑圆腹,腹下圆收,底承三乳足。内膛可见跳刀旋纹。炉底开框錾刻“雅赏幽香”四字阳文隶书款,结体古拙,工整有度,刀法劲健,富金石气。整体造型扁圆浑厚,重心沉稳,古雅文隽,气韵不凡。 “雅赏幽香”诗文字句,意境优雅俊逸,别于一般作坊款或是大明宣德年制款,以款点题,描述情境与氛围,可以想象书斋主人焚香操琴,进而雅赏其幽香,文气清雅,品味非凡。 冲耳又称朝天耳,炉形典雅美观,器型源于宋代官窑,明宣宗曾以此式炉置于干清宫等议政殿堂,相伴朝议,于是有“敬天法祖”之意。冲耳炉不仅在宫廷中颇受青睐,亦被贵族文士争相铸造,此炉造型素简,底镌私款,持之坠手,叩之音清脆亮,颤越悠扬,气息娴静,是为文人雅器,当是文人参与定制之作。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7)

明末清初 “水月居”铜冲天耳炉

年代明末清初

尺寸12.3cm. (4 7/8 in.) diam.; 7.7cm. (3 in.) high.; 重:289.4g

炉精铜制,唇口微侈,束颈,冲天耳,鼓腹浑圆,向下承接三乳足。扁圆造型,挺拔的双耳与腹部圆浑弧线形成鲜明对比,相互衬托,更见炉形精炼雅致。蟹青色皮壳,精光内含。炉底部中央,开框减地錾刻“水月居”三字阳文篆书款,下刀坚实,琢字有法,有古籀之意,金石气息浓厚。 斋轩堂馆阁楼精舍,历来是文人高士梦想中读书、生活的雅致境界,不仅是文人雅趣,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以示人生态度。此炉私人定制,铜精工巧,以蚰龙耳炉置之书房,有韬光养晦之志,为文人志士所向往。

收藏品拍卖会上百种文玩品类(文房雅玩拍卖鉴赏)(8)

清 石叟款铜错银云龙纹蚰耳炉

年代清

尺寸13.5 cm. (5 3/8 in.) diam.; 4.8cm. (1 7/8 in.) high.; 771.1g

炉作蚰龙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腹部圆鼓略扁,圈足微外撇。双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转角圆润,浑厚有力,耳洞几近浑圆。炉身线条流畅柔美,错银饰云龙纹,分量沉重坠手,叩之金声玉振。器造型凝重典雅,铜质密实细腻,其色熠熠,蕴光其里。圈足内错银云纹环绕开框錾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又错银 “石叟”二字款识,工丽整饬,深得金石韵味。此炉附原配盖及底座,盖顶上置玉灵芝纹扭顶,衬托炉体呈现沉厚庄重的同时,又不失清秀雅致之气。 石叟,明代晚期的著名铸铜僧人,其制铜独善银丝镶嵌,在制作好的铜器上錾刻或浇铸前预留出纹饰浅槽,将银丝、银片镶嵌其中,经过打磨后形成铜中嵌银的特殊装饰效果,与春秋战国时期经典的错金银工艺相似。石叟铸铜,往往将铜料与其他金属合金铸造,独创出色泽乌黑、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与铸铜工艺,其作品多铸造文房用具、佛像,作品上常刻“石叟”二字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