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鲤鱼既然可以作为一种礼品用于赠送,有时献鱼者在赠鱼给某人时,为了让他更好地明白献鱼人的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放在其中,慢慢地,这种做法成为风气,所以后人往往称书信为“鱼书”。而鲤鱼也渐渐成为书信的使者,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后人们就流行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这个成语也就诞生了。▲ 鱼书 不过鲤鱼得宠的历史更早些。早在八千年前的后李文化,鲤就已经进入到先民们的食谱之中,在安阳殷墟小屯遗址中就有鲤鱼骨的出土。 先秦时期,鲤是公认的珍贵食材,一般只有王侯盛宴才能享受到这种美食。诗经里说,“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意思是说,娶妻就娶妻,非要娶齐国那个著名大美女姜吗?吃鱼就吃鱼,非得吃河里最好吃的鲤鱼?把鲤鱼和美女姜相比,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当时还流行送礼就送鲤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被锦鲤刷了屏。为什么“天选之子”是锦鲤,而不是鲫鱼、黑鱼、鲳鳊鱼呢?

说起来网上疯狂法转发的锦鲤与红烧的鲤鱼都是同一个老祖宗分化来的,而它们自古以来就是非同一般的“祥瑞”。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

古人为何如此青睐“鱼”?除了讨个“鱼”之谐音“余”的好口彩,还包含着丰富的鱼文化:比如古代药铺招幌要挂鱼,寓意“愈”;古人钥匙要制成鱼,取鱼“不瞑目”的习性来辟邪镇宅;古代房屋山墙“悬鱼”,取义“如鱼得水”进而“以水克火”企盼防火消灾……

为啥是鲤鱼?

根据宋代科学家沈括的 《梦溪笔谈》,鲤鱼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 鳞上有像十字的黑纹,三十六乘以十,刚好是一里的步数(古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鱼和里合起来 是一个“鲤”字,鲤鱼因此得名。

不过鲤鱼得宠的历史更早些。早在八千年前的后李文化,鲤就已经进入到先民们的食谱之中,在安阳殷墟小屯遗址中就有鲤鱼骨的出土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3)

先秦时期,鲤是公认的珍贵食材,一般只有王侯盛宴才能享受到这种美食。诗经里说,“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意思是说,娶妻就娶妻,非要娶齐国那个著名大美女姜吗?吃鱼就吃鱼,非得吃河里最好吃的鲤鱼?把鲤鱼和美女姜相比,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当时还流行送礼就送鲤,送鲤有多贵重呢?孔子结婚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送了一条鲤鱼作为贺礼,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特意为儿子起名“鲤”,字伯鱼。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4)

▲ 鱼书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5)

鲤鱼既然可以作为一种礼品用于赠送,有时献鱼者在赠鱼给某人时,为了让他更好地明白献鱼人的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放在其中,慢慢地,这种做法成为风气,所以后人往往称书信为“鱼书”。而鲤鱼也渐渐成为书信的使者,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后人们就流行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这个成语也就诞生了。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6)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7)

▲ 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陶缸绘有鹳鸟衔鱼

古人之所以如此崇拜鱼,早期主要原因在于鱼的超强繁殖能力。在太极图上,组成宇宙的就是“阴”与“阳”两类物质,分别代表女与男、地与天、坤与乾等。古人还将一对鱼并排一起暗喻为女阴,与此相对应的是,将“鸟”作为男性的象征,于是在早期曾出现过很多“鸟衔鱼”、“鸟食鱼”等主题的图画。古人送礼不送一条鱼,而要成双成对送,就是这种原始生育崇拜在礼俗上的反映。

鲤鱼的大IP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8)

▲ 琴高的坐骑——一条赤红的大鲤鱼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9)

鲤鱼如此贵重,商贾的开山祖师陶朱公——范蠡自然不会放过大好商机,在齐国搞起了鲤鱼养殖,还写了一本《养鱼经》,专门传授养殖秘诀。他认为养鱼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就会从此发了。

汉代鲤鱼开始有了自己的IP:传说有仙人名曰琴高,出行坐骑一条赤红的大鲤鱼,为鲤日后成为祥瑞的象征打下基础。后来又有了普通捕鱼人子英乘坐鲤鱼成仙的故事,从此人们认为鲤鱼有灵性,能通神,只要乘着鲤鱼升天就能成为神仙。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0)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1)

▲ 王祥“卧冰求鲤”

鲤鱼还成了孝顺的代名词。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一个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性至孝,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说的是大冷天王祥的妈想吃新鲜的鱼,这孝顺孩子就脱了衣服趴在结冰的河上,突然冰就融了,两条大鲤鱼自觉跳了出来……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2)

除此之外,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

因长相漂亮,古人认为鲤多会化龙。中国人很崇拜“龙”,而鲤鱼就能变化成龙,此即《懒真子》中所谓 “故禹门化龙者,是大赤鲤鱼,他鱼不能也。”《太平广记》也记录了此事:“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 乃化为龙矣。 ”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3)

大体意思是说鲤鱼要化为龙,首先要跃过高高的龙门,还要经过天火烧其尾的考验,才能化为神龙,否则就只好甘心做一条凡鱼了。 这则神话传说的寓意十分明确, 即要想功成名就, 就必须努力奋斗,必须经过艰苦磨难。这个传说激励着古今的读书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用功读书,方能出人头地。因此,古时鲤鱼跳龙门常作为对平民通过科举得以高升的比喻,也是一个吉祥祝辞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4)

▲ 八王之乱

从先秦时起,鲤鱼的地位已被抬升为鱼类第一,是自带流量的网红,它唯一一次被黑是因为鱼都有的鳞片。

西晋太康年间,写《搜神记》的干宝见到两条鲤鱼摔在兵器武库屋上,就神叨叨地表示:这鱼满身鳞片,像甲胄一样,我朝日后必定要起兵祸啊。日后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全部被归在这两条倒霉的鲤鱼身上了,于是史书强行将之称之为“鱼孽”。

国 鱼

鲤鱼的黑历史大约只有那么一笔,到了唐朝,它又红起来了,真正翻身成了“龙”。

因皇帝姓李,又尊道家之主老子李聃为始祖,作为道家圣物、与“李”谐音的鲤鱼因而受到尊崇,直接叫鲤鱼还不礼貌,朝廷给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赤鯶公”

▲ 唐代铜制鱼符

过往朝代的军符一般都是瑞兽的形象,比如秦汉的虎符、隋朝的麒麟符。而唐朝则因为对唐高祖李渊父亲李虎的名字的避讳和对鲤鱼的推崇,把调兵遣将用的虎符都改成了鱼符。唐代人不仅调兵遣将用鱼符,更换行政官员的信物也用鱼符。新官员拿着朝廷保存的一半鱼符,与旧官员的另一半鱼符相合,这就表示新官取代旧官是朝廷的命令。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5)

▲ 鱼袋(左)

除此之外,鲤鱼形状的物品在唐朝也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佩戴“鱼袋”,袋内装有身份证明,称为“佩鲤”,凭此可出入宫廷。

鲤鱼这么金贵,所以《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朝廷曾严禁捕食鲤鱼,李隆基当皇帝时,曾于开元三年二月和开元十九年正月,两度下令“禁断天下采捕鲤鱼”。捕到鲤鱼必须放生,如拿到集市上卖,“杖六十”。一时之间,唐朝人民没得鲤鱼吃了,此前无人问津的草鱼、鲫鱼大受欢迎。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6)

但是法律归法律,总有人吃货胆子大照吃不误。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这里吃的是鲤鱼肉做的生鱼片。白居易《舟行 江州路上作》: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这里喝的是鲤鱼汤。权德舆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这里吃的是清炖鲤鱼。

这些文化人自己吃鲤鱼也就罢了,还白纸黑字地写成诗句,幸亏古代没有敏感词检索。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7)

▲ 明武宗

在这点上,明朝皇帝就比较好说话。虽然“朱”是国姓,但明朝人在吃猪肉方面可没什么忌讳,除了正德年间明武宗下过一道禁止吃猪肉的圣旨:照理说养猪宰猪很平常,也没啥可避讳的。只是碰巧我不仅姓朱,而且属猪,何况猪肉这东西吧,吃多了容易身上起疮,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吃。现在养猪的赶紧处理了。如果明知故犯,发配充军。

这道圣旨一发举国哗然,十天半月之内全国各处城镇乡村全部赶紧把猪宰杀卖掉,以至于猪肉价格大跌,小猪卖不出去就地掩埋。过了三个月,礼部上奏平常祭祀一定要用猪肉,现在没猪肉了只好用羊肉代替,实在不合礼法,明武宗无奈之下只好批准皇宫内祭祀可以偷偷使用猪肉。这道禁令于是也就名存实亡了。

好用的鱼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8)

▲ 药铺招幌挂着鱼形饰物

鲤鱼实在是一种多功能的祥瑞之物

古代药铺在设计招幌时,常常在下面挂上鱼形饰物。此即取“鱼”谐音“愈”之吉利,病人抓药求医,图的就是“治愈”。而且,中医以鱼为吉祥物,还牵扯到医德医风。医药行业是没有休息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时,只要病人有求,随时都得提供医疗服务。鱼“不瞑目”这一生理习性,正好符合医疗行业的要求。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19)

▲ 古人造鱼形锁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

鱼这一“不瞑目”习性,也成为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鱼不只是祥瑞之物,还是守护之神,镇宅之宝。在古代,钥匙和锁一般做成鱼形,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唐丁用晦《芝田录》中即称:“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此风俗在汉代已出现,唐宋时尤盛,如宋朝皇家一律启用“鱼钥”。元陆友仁在《研北杂志》中记载:“故宋宫中用鱼钥,降鱼取匙,降匙而鱼,古制也。”钥匙做成鱼形就可保安全,显然是一种愿望,但古人这样做,倒也不乏警示之意,提醒大家关门要上锁,不要被偷。由此还形成一种年俗,古人过年时会将一盘鱼放在正对大门的供桌上,取的就是鱼不瞑目之义,希望鱼神看护家门,防鬼怪进来,这里的“鱼”又有镇宅的作用。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0)

▲ 古建筑顶部鱼的形象

“鱼”的镇宅神性,在古代建筑上表现最明显。因鱼长年生活在水中,鱼被古人赋予了辟邪的含义,在防火设计方面,古建筑上面往往做出鱼的形象,取义“如鱼得水”。而“水克火”,能防火消灾。唐代王睿所撰的《炙谷子杂录》认为,此俗源自汉代:“汉柏梁殿频火起。巫献术取鱼尾。置于殿上穰之。”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1)

民间喜欢鲤鱼则是另一番理解:“鱼”本身同“余”,而“鲤”通“利”,所以每逢正月初五财神日,古人便会将鲤鱼作为“财神”迎回。而年画中如果有“鱼”,一定是“鲤鱼”,也是这个原因。

有门道的鱼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2)

▲ 晏子画像

其实在古人眼里,吃鱼并不简单,里面包含着治国之道和人生哲学,有时甚至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博弈。

《晏子春秋卷五》记载:当年齐景公在纪地(今山东寿光境内)得到一只金壶,壶内有“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红字。

齐景公理解,这是说吃鱼不要翻动,因为讨厌鱼的腥味;外出不骑劣马,否则走不远。晏子告诉齐景公不是这个意思,“食鱼无反”,是比喻国家不要耗尽老百姓的财富;“勿乘驽马”,是提醒君主不要将小人放在身边

古人吃鱼时不仅不能“翻”,先后顺序上也有讲究,要从鱼头吃起,顺着吃到鱼尾,寓意“头尾顺利”。而过去在中原地区,结婚时吃鱼只能吃鱼的中段,头尾都要留下,这叫“有头有尾”,以此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3)

▲ 赵匡胤

鱼端上餐桌,鱼头朝哪摆放同样有讲究,最流行的是“鱼头朝尊贵者”。传此俗因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于陈桥兵变而起。当年赵匡胤在陈桥设宴,酒过三巡,端上一盘大鲤鱼。谋士赵普提议,鱼头朝谁谁带头吃鱼。大家一看,鱼头正对着赵匡胤……酒罢,手下将黄袍披到赵匡胤的身上,此即“黄袍加身”的民间传说。其实,赵匡胤请手下喝的叫“鱼头酒”,上鱼时鱼头朝他,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4)

▲ 朱棣

要说被祥瑞锦鲤附体,明成祖朱棣的经历绝对可以让微信段子手们发挥一番。

明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建文二年四月,双方会战于白沟河,建文帝朱允炆调集大量军队支援,朱棣带领的燕军落于下风,此时平地里忽然起了旋风把对面的将旗吹折了……于是对方军心大乱,燕军胜了……

建文三年三月,夹河之战,又是平地里忽然起了一阵风,从朱棣那边呼呼地往南吹,吹得建文帝的士兵们眼都睁不开……燕军又胜了……

朱棣乘胜追击,于藁城再战,平地里这次索性起了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还是往建文帝那边的士兵吹……燕军胜……

三场风吹下来,朱棣登基。

这简直就是锦鲤附体的真实写照啊!

锦鲤一共有几选(锦鲤秘史为什么)(25)

再附一则锦鲤附体的例子: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殿试结束,79岁的乾为了给明年的八十大寿讨个好彩头,一眼相中了末尾一人的卷,钦点为状元——只因此人名叫胡长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