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1)

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

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廓庵师远〈十牛图颂〉(1)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2)

(2)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3)

(3)见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4)

(1)起步摸索∶这个阶段包含修行者对开悟境界(见性)的向往与寻求(寻牛),修行若干时日后所获得的某些不甚明确的见性体验(见迹),以及终于有悟境产生(见牛),然所未载,这当是在某处从事‘牧牛’功夫的缘故。(4)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 烟云深处居。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5)

(5)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6)

(6)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7)

(2)证悟、见性∶这一阶段包含得牛、牧牛、骑牛归家三图。‘得牛’是指清晰、全面地见到本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染污习气的牵引,因此,这一境界还是有退堕的可能(小乘佛教有一种退法阿罗汉,即略同于此)。于是,在证悟之后努力地维持、调御(牧牛),久而久之,这条心性之牛,自能驯服,而让你安稳地‘骑牛归家’。禅宗六祖惠能在证悟、得到衣钵之后,有十余年时间销声匿迹,其行踪为《坛经》识也一并不存(人牛俱忘),终于回到法性的本来面目(返本还源)。本地风光,自然朗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7)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8)

(8)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9)

(3)功夫纯熟∶这是悟境更加稳固,功夫愈趋精淳的阶段。本性的证悟境界完全稳定,‘人’与‘牛’合而为一,心目中不再有牛存在(忘牛存人),进而连觅牛的自我意而却仍无法清晰、全面地把握。古今中外的修行人,在这一阶段里停滞不前,终不能‘鲤跃龙门’的为数最多。(9)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10)

(10)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佛教十大圣迹排名(禅宗十牛图)(11)

(4)渡化众生∶小乘的修行功夫,大抵到返本还源即止,而大乘佛教则必须转而从事渡化众生。证悟者不应只在山林中自我满足,应该到人间垂手渡众(入廛垂手),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其故即在于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