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弘扬工匠精神迈向时代强国(工匠标兵挺起智造名城)

弘扬工匠精神迈向时代强国(工匠标兵挺起智造名城)脱胎于生活的艺术这双手的主人——梁文斌,是南海平洲玉器街里的一名玉雕大师,笔者眼中的“鬼手”。玉雕“鬼手”梁文斌化腐朽为神奇“我能看看你的手吗?”“不好意思,有点灰。”他赶紧拍了拍手掌,才伸出来。十指匀称、饱满、软和,没有感觉到有茧子,正是这双沾着“玉灰”的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他出手雕刻的《春满人间》,拿下2014年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玉雕总决赛第一名。

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句”,一时风行全国。佛山,要实现从“制造名城”到“智造名城”的转变,更要从“工匠精神”上找到突破口。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举办首届“佛山工匠标兵”推选活动,并最终从五区内评选出30名首届“佛山工匠标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标兵是看得见的“哲理”,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今日起,本报将推出“智造名城匠心雕琢——标兵引领”系列报道,以达到通过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片的目的,让工匠精神深入佛山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弘扬工匠精神迈向时代强国(工匠标兵挺起智造名城)(1)

梁文斌在认真雕刻翡翠作品。

玉雕“鬼手”梁文斌

化腐朽为神奇

“我能看看你的手吗?”“不好意思,有点灰。”他赶紧拍了拍手掌,才伸出来。十指匀称、饱满、软和,没有感觉到有茧子,正是这双沾着“玉灰”的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他出手雕刻的《春满人间》,拿下2014年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玉雕总决赛第一名。

这双手的主人——梁文斌,是南海平洲玉器街里的一名玉雕大师,笔者眼中的“鬼手”。

脱胎于生活的艺术

2014年11月底,天气已经有些凉了,但2014年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玉雕总决赛实际操作环节的题目却是《春满人间》。

梁文斌领到巴掌大小的原石,乍看有点其貌不扬,“白中带了点黄,中间还有一些裂痕,品质不太好。”对于参赛选手而言,有缺陷的原石就是考验,“怎样把有缺陷的材料变成艺术品,并且要符合题目,很考验选手的巧妙构思。”

梁文斌仅用半个小时,心里就有谱了。阳光照耀下,细柳拂风,燕啼声声,老牛犁田的春耕图渐渐从“缺陷”原石中脱胎而出,最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评委面前。

老牛、耕田,这对从广东茂名高州农村出身的梁文斌来说再熟悉不过了。1988年,梁文斌还是十六七岁的年纪,高中毕业后,他从农村去到镇上,跟人学画山水画、人物炭画,“帮人画像,一幅画两三块钱。”没坚持多久,他又回到乡下种田了。

正是这样的农村生活经历,让他在日后的创作中有了许多创意灵感和素材,他的作品中不乏牧童骑黄牛、春耕这样的题材。在玉器行业,佛、观音是最常见的题材,春耕、骑牛这样的生活题材,可谓十分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从雕象牙到雕翡翠

“这一笔要刻深一点,线条要细一点,用细的刻刀,周围要圆点。”梁文斌刚新迁铺址,在一栋两层多的楼里,一楼还在装修,二楼,他的五六个徒弟已经在作业了。一张书桌,一盏灯,一个简易的水桶透出一根细软管,软管不停地往下滴水,及时冲走了钻头磨出的石粉,黄传光手中正在雕刻一只翡翠马蹄莲,“我跟师傅学了3年,师傅偶尔指点下,其他都要靠我们自己找感觉、自己去领悟。”

梁文斌正在雕刻一条比巴掌略大的鱼,绿色中带有黑色花纹,他说这是鲶鱼,细看,真的像极了。雕刻时,他的眼珠一动不动,在鱼鳍上画了条线,钻头上的刻刀慢慢划过,水滴冲走石粉,鱼身上出现了一条不深不浅的纹路。

这种专注,梁文斌在1988年时就开始修炼了。

1988年,适逢县城招象牙雕刻工,有着美术梦想的他骑着自行车从村里到城镇上参加考试,路程四五十公里。第一场考理论,300多人参加。

第二场考实操,刷一半人,留一半人。现场画一只年画公鸡,梁文斌深知在纸上呈现的主体比例,要给主体留白。最终他顺利地进入了象牙雕刻厂。

“雕象牙时,就一颗小拇指肚大小的圆珠,要用刻刀在上面雕刻出各种纹路,经常被刻刀戳破手指,而手指捏着珠子用力过猛,也常常留下一个浅坑。”梁文斌凭借此前积累的经验和勤奋的练习,两个月后就从30人中脱颖而出,成了小组长,指导他们雕刻。

1990年,象牙纳入禁止进口之列,梁文斌无奈转入东莞一家玉雕厂谋生,从此与玉雕结下不解之缘。

化腐朽为神奇的“鬼手”

对于一个匠人而言,最直接的肯定除了客人出的价格越来越高,还有就是在各种技能比赛中斩获大奖。

梁文斌也不例外。在2013年举行的广东省玉雕工艺职业技能大赛上,梁文斌一鼓作气连中三元。在2014年的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玉雕总决赛上,梁文斌一举夺魁,从此晋升为高级技师。

手艺的纯熟,只是工具;而心思的巧妙,才能创造出艺术。在他展示的《拂尘了凡》《苦行修心》《心清月明》《禅定星辉》这一系列以“佛”为主题的作品中,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完成一件好作品不是一两天的事,要经过选材、构思、雕刻、打磨等一系列程序,构图是最难的。”梁文斌说,原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因素,都会影响雕刻,如何巧妙利用这些元素,取长补短,雕刻出一块独一无二的作品,就在于构思是否巧妙。

在梁文斌看来,工艺人就是要有变废为宝的能力,“我们工作的宗旨就是用雕刻工艺让一块石头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不同人面部特色各有讲究

梁文斌从业的几十年里,从未收藏过自己的作品,直到遇到了《金婚》。这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作品,多人问津,他却不卖。

最初的原石也只有三个手指大小,“像个鼓面,上半部分有两块红色,是分开分布在左右两端的。”最初买来这个石料,他苦思冥想了一个多月,迟迟未能下手。

直到有一天,他参加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看到那对新人携手结誓,相视而笑,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几天后,这个名叫《金婚》的作品就被雕刻出来了,作品呈现的是一对老夫妇,老者天庭饱满,鼻高目阔,老妪姿态略低,仰头微笑,慈眉善目。线条流畅自然,将两位老者的发鬓与皱纹表现得细致入微,别有一番韵味。

“很少雕刻这么细致的人物头像,连人的鼻子大小都有讲究,女性的鼻子,要秀气,小一点,男性的鼻子要大一点,才有福相。”梁文斌说,要精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表情,神态,动态与年龄之间的界线,一笔一划皆是讲究。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面部特色,即使是老头与老妪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皱纹,男的一般比女的大,皱纹应该深一些。”

梁文斌是一个匠人,机器可以流水线生产,但是手工和技艺却不可替代。在他看来,经过思考的构思和设计,再加上一年一年积累的技艺,才能让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艺术作品。

弘扬工匠精神迈向时代强国(工匠标兵挺起智造名城)(2)

郭玉山用工具测试研发的仪器。

微型限电流控制器研发者郭玉山

工作就是责任

“绿灯表示宿舍电压正常,红灯表示宿舍电压过大,只要检测到宿舍电流超过设定范围,控制器就会单独切断该宿舍用电,以保证整体的线路安全。”

5月17日上午,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分公司工程师郭玉山通过演示板,讲解微型限电流控制器如何工作,“当过量电流通过控制器时,控制器内部会通过电磁作用,将内部弹片弹起,起到断电的作用,等到电流恢复正常,过几秒便可通电。”

作为微型限电流控制器的研发者,郭玉山的成就远不于此,3项国家专利,37项“五小”发明,另有两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在公司内部被称为发明达人。

命中注定的机电人

上世纪70年代,郭玉山的哥哥在湖北云梦县供电局任生产技术部长。在耳濡目染中,郭玉山也学会了电路维修的一些小技巧,在放学以后跟着哥哥做了不少高低压配电工作。“放学之后没什么事情干,就跟他们一起出活,主要是高低压配电这一些,接触多了就喜欢上了。”经过长期的实践,郭玉山不仅能解决电路维修这类问题,电路安装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哥哥那里学到的电子知识,竟然对他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1979年,高中毕业的郭玉山没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在振作精神之后他选择了参军。初到部队的郭玉山并不显眼,一次,营房中的日光灯坏了,需要维修。有着丰富电路经验的他只是看了一眼,马上动起手来,很快就将灯修好了。会电工活的郭玉山让部队很是高兴,便将他调入了通信部,负责电台和通信。4年后,郭玉山从山东部队转业到中建三局沙市不夜城项目从事机电管理工作,正式在机电行业扎下了根。

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1983年,项目部刚购买了一座旧的自动混凝土搅拌站,打算改造后投入使用。但是请专家改造需要花费4万元,耗费一个月,但是一个月时间实在太长,对公司市场竞争非常不利。“我就想能不能自己搞,既能为企业节约,又能将我在部队上学到的技能用上。”郭玉山谈到那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在参观过搅拌站的运作过程之后,通过结合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知识,郭玉山认为,“这肯定有戏。”凭着一股蛮劲,不懂就查资料、问专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钻研。就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郭玉山仅20天就完成了搅拌站改造,比预算节约了20多万元。“一下子感觉自己找到了可以施展拳脚的新天地。”初尝甜头的郭玉山从此对技术改造产生了浓厚兴趣。

接下来的几年内,郭玉山小发明不断,设备维修对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经过一番思索就能解决。“1991年有个大型直流电焊机坏了,公司都准备报废了,我看着好像可以修好,就花了几天时间琢磨机器,最后修好了。”凭着琢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郭玉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02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郭玉山担任了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在不放松主业的同时,也没丢掉搞发明的爱好。“我平时喜欢琢磨,吃饭的时候琢磨,工作的时候也琢磨,感觉脑袋总停不下来。”

在工作中寻求创新

在巡查工人生活区时,他发现工人们经常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有很大的隐患。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查询相关资料,向行业专家请教,在2年多时间里走访了20多个生产微型电器设备的厂家,经过不断钻研,最终发明了“微型限电流装置”,该装置可在3秒钟内让所有非正常用电设备断电。微型限电流装置在某公司珠海经理部推广使用后,仅一年时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200多万元。近两年来,该装置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近200个建筑工地推广使用,创效近千万元。

工地的升降机每周需要加油维护一次,传统的维护方法是一人在升降机上添油,一人在下操作升降机,每次升降机的维护时间都在半天以上,不仅效率低,而且危险性大。2010年,郭玉山在佛山万锦东苑工地巡视,看到一名工人站在升降机操作箱顶部加油时,险些从电梯轨道上掉下来。

考虑到工人的安全,郭玉山下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最终发明了第一代自动加油装置。第一代产品出来之后,郭玉山还来不及兴奋,就发现这个产品出了问题——出油量太大,天气冷的时候会在缆绳表面结块,影响升降机工作。为了处理好这个难题,他尝试了多种方法。经过改进后的自动加油装置投入使用后不仅解放了工人,还提高了建设效率,当年就节约费用10万元。2013年4月,该发明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并荣获了该公司“金点子”特等奖。目前,该装置已经在某公司佛山地区6个项目推广,年创效84.3万元。

为了发展出更多创新点子,郭玉山牵头成立了“郭玉山创新工作室”,并吸纳了6名成员。为了让团队更高效地创新,每周三、周五,创新工作室都会集中开会,让众人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这些想法在经过讨论后都会成为工作室的创新计划。今年,工作室已经确定了四个目标:外墙施工外架半自动施工工艺,混凝土计量器,施工用插座安全报警器,施工铝膜新施工工艺。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华丁志强实习生鲁锐

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刘贝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