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啥伟大(斯大林为什么能崛起)
斯大林为啥伟大(斯大林为什么能崛起)由于斯大林经常在工人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参加秘密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等等,这么活跃的斯大林终于挑战了学院委员会的底线,他们在1899年5月把斯大林开除了。这么一来,反倒让斯大林更加可以自由参加革命了。斯大林智商很高,学习能力很强,他除了对那些启迪思想的政治书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还对文学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有颇深的研究,这为他积累下了丰厚、扎实的学识基础,为他日后形成出色的文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直到1937年,斯大林的母亲在临终前见了他最后一面,她问儿子是做什么的?58岁的斯大林颇为得意地告诉母亲,他现在已经是和沙皇一样的苏共中央了,没想到母亲听了之后,说了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太遗憾了,孩子,你终究还是没有当上一个神父!1894年,15岁的斯大林被送进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那时候,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也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迅速传播。列宁领导下的彼
斯大林为什么能崛起?
年轻的斯大林
斯大林与陈独秀同龄,都是生于1879年。据斯大林自己讲述,他的父亲是一位脾气暴躁且酷爱酗酒的鞋匠,经常打老婆骂儿子。斯大林曾告诉女儿,小时候有一次他的母亲又遭到父亲毒打,他一怒之下将刀子扔向父亲,只不过没有扎中父亲而已。
对斯大林来说,一个糟糕的父亲让他的童年倍感痛苦,但好在他有个好母亲,他的母亲是个虔诚善良、精明能干的东正教徒,靠着给人洗衣服含辛茹苦地把斯大林养大。她认为神父就是个非常好的职业,所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儿子当上神父。
直到1937年,斯大林的母亲在临终前见了他最后一面,她问儿子是做什么的?58岁的斯大林颇为得意地告诉母亲,他现在已经是和沙皇一样的苏共中央了,没想到母亲听了之后,说了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太遗憾了,孩子,你终究还是没有当上一个神父!
1894年,15岁的斯大林被送进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那时候,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也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迅速传播。列宁领导下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推动工人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了斯大林所在的第比利斯。
斯大林第一次读到了列宁的著作后,他庄重地向同学宣布:我无论如何都应当见到他(列宁)!正是列宁的著作把在东正教中学读书的斯大林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
斯大林智商很高,学习能力很强,他除了对那些启迪思想的政治书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还对文学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有颇深的研究,这为他积累下了丰厚、扎实的学识基础,为他日后形成出色的文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斯大林经常在工人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参加秘密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等等,这么活跃的斯大林终于挑战了学院委员会的底线,他们在1899年5月把斯大林开除了。这么一来,反倒让斯大林更加可以自由参加革命了。
列宁和斯大林
1900年12月,莱比锡出版了列宁筹办的《火星报》,报纸被偷运入境,很快就成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喉舌,产生了极大影响,这自然引起了斯大林的极大兴趣。他完全赞成、拥护列宁的主张,认为列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以及无产阶级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导师!
斯大林毫不掩饰对列宁的崇拜之情:我深信列宁是个非凡的人物。在我看来,他不是我们党的一个普通领导者,而是我们党的实际的缔造者。我总觉得列宁的战友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等人都远不如列宁。列宁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道路前进。
把列宁称为“山鹰”,这是斯大林的首创,而且,斯大林还是当时党内最早使用“列宁思想”这个名词的人之一。斯大林领导格鲁吉亚社会民主党的第一张秘密报纸《斗争报》于1901年9月创刊,该报始终贯彻列宁《火星报》的思想,其中的文章大多是由斯大林操刀撰写的。
1901年11月底,党组织派斯大林前往巴士姆,斯大林在这里,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11个社会民主党小组,这让沙皇政府对斯大林恨之入骨,于是,1902年4月5日,斯大林被逮捕。1903年秋,斯大林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东部。这年12月,斯大林收到了列宁给他的第一封信。
列宁的这封信给斯大林极大的震撼,虽然这封信比较简短,却给了斯大林极大的冲击,他认为,只有列宁才能把最纷乱的事情讲得这样简单、明了、扼要和大胆。斯大林认为,列宁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射中目标的子弹。这封信让斯大林更加坚信列宁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山鹰。
1904年1月5日,从西伯利亚东部逃回高加索的斯大林,迅速参与到了列宁发起的对孟什维克的斗争当中,他积极、主动、坚决地站在列宁这边,并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其中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当中去。
老年斯大林
1905年,26岁的斯大林第一次见到了35岁的列宁,完全颠覆了他对列宁的想象——他一直以为作为党内山鹰、伟大的列宁必然是身材魁伟的,谁知竟然是个身材比较矮小的凡人;更没想到列宁竟然毫无架子,开会决不迟到,反而是早早来到会场,然后躲在角落里和那些普通代表热烈交谈。
刚开始,斯大林内心有点无法接受列宁的样子,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列宁这种质朴谦虚、平易近人的特点,不正是列宁作为“新群众的新式领袖”所具有的最大长处吗?近距离接触列宁,让26岁的斯大林产生了强烈的模仿自己偶像的心理,一回到高加索的斯大林就被人称为“列宁第二”。
原因是,斯大林不仅以自己的言行强有力地支持列宁,他还刻意模仿列宁的言谈举止的风格,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称呼他为“列宁的左脚”。
但从1907年到1912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遭遇严重危机,濒临崩溃的境地,大量活动分子逃离,而坚持活动的人则大量被捕,在这种形势下,列宁尤其呼唤绝对坚定的人,而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于是,1912年,中央委员会不仅补选了斯大林,还选举他为“俄国局”的4名成员之一。
从1902年到1917年,斯大林共被捕7次,被流放6次。期间,一战爆发后,俄国有300万难民无家可归,这就导致了人民对沙皇政府的不满迅速积累、增长。工人罢工迅速增多,到1916年就有超过100万人参加罢工,罢工次数多达1500次。士兵、农民也在各自领域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17年4月下旬,列宁回到俄国后,斯大林迅速站到了列宁身后,他以极为出色的文笔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阐释列宁的理念。这自然引起了列宁的高度关注,于是,在列宁的亲自提名下,斯大林顺利地进入了党中央。
1917年5月,斯大林就成为第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并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4大领袖。也是在这一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给斯大林带来了真正崛起的机遇:他迅速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比如,成为政治局7名成员之一,不久又成为军事革命总部的5名成员之一。至此,斯大林真正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