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寻娘的故事(赤眉乱长安南阳赵熹)
赵匡胤寻娘的故事(赤眉乱长安南阳赵熹)终于逮到机会,他身怀利刃,结交宾客,去寻仇家报复。不料,到了仇人家一看,他却傻了眼。早年,他的堂兄被人所杀。当时只有十五岁的赵熹,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为堂兄报仇!孰不知,在东汉建武元年,也出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个人在赤眉乱长安时,不恤性命,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死一生,不仅是“千里送京娘”,还是千里送了“一群京娘”。这个人就是东汉初南阳人赵熹。据《后汉书》记载,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城人。他个性强,品行高洁,崇尚义侠,有国士之风,所以年纪轻轻就成了南阳郡的名士。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五代”后汉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在寒微之时,专爱打抱不平。一次,他愤起惩暴后,为避祸离开长安,在太原清油观发现一名被强人掳来暂押于此的青年女子赵京娘。出于义愤和侠义本性,他不惧长途艰辛,强人出没,徒步千里,护送京娘回到家中。并且,他还婉言谢绝了京娘以身相许、报答万一的好意和深情,毅然离去。也由此,赵匡胤不近女色,见义勇为的美名传遍天下,天降大任,风云激荡,崛起于群雄争霸,建立了大宋王朝。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不过,赵匡胤是否真的“千里送京娘”,如今已经不可考证。而民间则以京剧等戏曲形式,将这一故事不断演绎、演化、固化和神化,传颂至今。
孰不知,在东汉建武元年,也出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个人在赤眉乱长安时,不恤性命,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死一生,不仅是“千里送京娘”,还是千里送了“一群京娘”。
这个人就是东汉初南阳人赵熹。
以直报直、以怨报怨的磊落少侠据《后汉书》记载,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城人。他个性强,品行高洁,崇尚义侠,有国士之风,所以年纪轻轻就成了南阳郡的名士。
早年,他的堂兄被人所杀。当时只有十五岁的赵熹,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为堂兄报仇!
终于逮到机会,他身怀利刃,结交宾客,去寻仇家报复。不料,到了仇人家一看,他却傻了眼。
原来,仇人一家老小都卧病在床,连一个能够动手的正常人都没有。赵熹完全可以乘隙杀了仇人全家,但他认为这样做“非仁者心”,胜之不武,于是压下心中翻腾的仇恨,释放了仇人全家。临走时撂下话:“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意思是你们要是病好了,有多远跟我滚多远,别让我再看见你!
仇人全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吓得体似筛糠,眼瞅着赵熹横刀、撤刀,扬长而去。后来,仇人病好了,为感谢不杀之恩,把自己绑缚起来,跑到赵熹家负荆请罪,期望得到宽恕,两家和解。
然而,当时的风气和道德观,好像不提倡“以德报怨”,而是讲究“以直报直,以怨报怨”。对于仇人登门拜访,赵熹拒不接见,绝不接受和解,终于找到一个堂堂正正的机会,一刀两洞,给堂兄报了仇。
仁者无敌的南阳千里驹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起义军烟尘滚滚,席地卷起,攻城掠地。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柱天将军李宝率军攻打舞阴县(今沁阳县西北),由于当地李姓大户顽强拒守,久攻不下。几番谈判交涉后,李姓大户提出投降条件是,让宛城赵家唯一的孙子赵熹来,我们就开门出降。原因无它,赵熹这个人极讲信用。
刘玄无奈,只好让人去请赵熹。当时赵熹不到二十岁,看上去毛躁青年一枚,刘玄难免轻视和失望,质疑:“小牛犊!就凭你,难道能负重做大事吗?”不过,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刘玄还是当场任命赵熹为郎中、行偏将军,让他去舞阴劝降。
说来也怪,赵熹不费一兵一卒,甚至不用唾沫飞溅,报上大名,验名正身后,李姓大户马上就投降了。一时间,赵熹仁义美名远播,让刘玄刮目相看,寄予厚望,
当时,更始军攻略颍川一带,在一些地方受阻,无法攻克。刘玄即令赵熹去劝降。每到一地,赵熹报上“宛城赵熹”名号,对方听了马上开门纳降,就这样竟劝降了颖川全境未下之地,又将汝南郡收入囊中,才回到宛城复命。
刘玄连连夸赞赵熹是大汉朝的千里驹,好好干,前途无量啊!(卿名家驹,努力勉之。)
在昆阳大战之时,赵熹也率军前往昆阳助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跟着刘秀等将领与王寻、王邑的新莽官军展开殊死搏杀,并在战斗中多处受伤。昆阳大捷之后,他被晋升为中郎将,封勇功侯。之后跟随更始帝刘玄出南阳,进洛阳,定都长安,出生入死,战功赫赫。
赤眉乱长安,赵熹千里送京娘更始三年也就是建武元年九月,樊崇率领百万如狼似虎的赤眉军杀进了长安城,烧杀淫掠,发展到最后,甚至明目张胆地公开盗掘西汉皇陵,长安城遭遇了空前的大劫难。
面对蝗虫一样铺天盖地的赤眉军,身为刘玄更始政权官员的赵熹也是双拳难抵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只能爬上屋顶,翻墙越院,从家中狼狈逃走。
他跑到朋友韩仲伯的家,两人一商议,都赞同继续留在城中是死路一条,不如趁着赤眉军还没有完全控制住长安城,逃出升天,再翻越横亘在南边的崇山峻岭,沿着小路从武关逃回家乡南阳。
出城之后,赵熹却与韩仲伯发生了严重的意见歧,起因是同行的还有几位更始朝廷官员的女眷,行走实在不方便,并且这些女人们长得如花似玉,万一遇到土匪,对方肯定要生出歹意,弄不好哥几个性命也要搭上。
韩仲伯的意见是扔掉女人、轻装逃命。赵熹听了勃然大怒,在他看来,济困扶危、见义勇为,是君子之职责,岂有见死不救,将弱女子抛入火坑,独自逃生的道理。最后,话不投机半句多,韩仲伯独自带着老婆家小逃命。
变起仓促,这些往日一身荣光、凤冠霞披的贵妇女眷们,只能泪眼婆娑,傻愣愣地木雕泥塑般杵在原地,可怜巴巴地,将求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赵熹身上了。
此刻的赵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既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也没有束手无策,张皇失措。他略加思考,不容分说,抓起道路旁的稀泥,将泥巴涂在这些女人的脸上。很快,这些原本美丽动人的女人们,转眼间就成了黄脸婆。
化丑妆掩人耳目工作完成后,赵熹找了一辆鹿车(注意不是鹿拉的车,而是意指车内空间异常狭小,只能容得下一只梅花鹿),让几个女人挤在一起。赵熹则不辞辛苦,亲自推着几百公斤的鹿车,护送女眷,顶风冒雨,翻越崇山峻岭,一路蹒跚前行,直奔武关而去,踏上了归乡的千里征程。
我们可以想像,面对眼前的千里崎岖路,是这样一种念头让赵熹坚持到最后:一定要让这些可怜的女人们活下去,一定要把她们护送回南阳老家!
一路上,赵熹一行多次遇到了赤眉军以及盗贼的侵扰。面对眼前这些心怀不轨的散兵游勇,杀人魔头,每次赵熹只能强压下七尺男儿血性,跪下磕头,陪着笑脸,苦苦哀求,还拿出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分给散兵及盗贼。
有时,盗匪们兽性大发,执意要祸害这些可怜的女人,赵熹便一口咬定,谎称她们都是将死的病人,个个面黄肌瘦,一脸菜色,自己是受人之托准备把她们带回故乡,魂归故里,请官爷们高抬贵手。
就这样,在赵熹的竭力保护之下,这些可怜的女人们总算逃脱了虎口,保住清白之身,免于性命之忧,大难不死,出了武关,来到了南阳丹江边上。
在这里,赵熹又遇到了从长安城里辗转逃出的更始帝刘玄的老弱家眷。这些人同样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死一生,侥幸逃出魔爪,一个个面容憔悴,衣不蔽体,饥寒交迫,无法行走。赵熹见状,顿生怜悯,不顾自身艰难处境,献出仅有的衣服、粮食,并一并护送这些可怜的女人、老人和孩子,回到南阳老家。
几个月之后,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刘秀挥师拿下洛阳,并派人到南阳寻访阴丽华一家,同时把一批官员女眷们也都带回了洛阳。赵熹救出的不少女子就在其中,她们的丈夫们后来大多归顺了刘秀,因为没有家人的后顾之忧,奋勇杀敌,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了东汉王朝的股肱之臣。
从这一点上说,赵熹对于东汉立国定鼎也是有功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此后很长时间里,赵熹对于自己“千里送京娘”的光荣事迹,缄默不语,几乎没人知道这段尘封已久的感人往事。
直到二十五年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事才被天下人知晓。
建武二十六年,刘秀与阴丽华在宫里设宴,宴请朝廷高官的几十位夫人们。诸位衣着华美的夫人们在筵席之间,纷纷表示有话要说,并众口一词:“当年,若非赵熹舍命相救,我等早就没命了。赵熹,真是一个笃义多恩的大义士啊!”
刘秀听了大为感动,立即召赵熹入宫,任命他为太仆,并厚加赏赐。刘秀感叹地说:“赵卿,朕之所以拔擢重用你,不是朝廷重臣的举荐。你当年所救的那些女人们,一直都在感念你的大恩大德,是她们向朕推荐你的!”。
建安二十七年,赵熹官拜太尉,并被赐爵关内侯。
六年之后也就是建武三十二年,刘秀去世,汉明帝刘庄登基,忠心耿耿的赵熹作为辅佐重臣,终成一代名相,并以八十四岁的高龄与世长辞,谥曰正侯。
真是好人有好报啊!
在赤眉军荼毒长安,蹂躏三辅的大灾难中,人性的光芒依旧闪耀,焕发夺人耳目、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所以,赵熹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千里送京娘”的仁义壮举,无论是风骨还是勇气,都是值得后人敬仰并永远铭记,实在不应该被历史尘烟湮没。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