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紫砂壶大师(小伙带来一把百万紫砂壶上台)
湖南卫视紫砂壶大师(小伙带来一把百万紫砂壶上台)专家刚一拿到壶立刻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顿时让刘先生内心一沉,但专家却并未察觉到而是继续讲述。方曾三的紫砂壶我一直看的都是仿品,近三十年我都没见过真的。而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介绍一下方曾三。方曾三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人物,以擅长制作紫砂壶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将军壶,因此方曾三的紫砂壶竟然会出现有人模仿的情况,导致其中的仿品居多,方曾三本人的紫砂壶数量极少。那么刘先生带来的这个壶到底是不是方曾三的真品呢?
伴随着音乐的开场,一个小伙子捧着一个茶壶走上了舞台。按照他的说法,这是方曾三的壶。关于这壶的真伪,专家和店主给出完全相同的看法,那么这个壶到底是真是假?
(一)小伙名叫刘轩明。按照其说法,前一段日子他爷爷来了一个朋友,并且带来了一个方曾三的紫砂壶,称是花费了五万元购买。也正是因此,这才促使了刘先生来到舞台的原因。
原来,刘先生的爷爷早年间就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收藏过不好的东西,其中就有这个方曾三的紫砂壶。
所以爷爷一听自己朋友竟然花费了区区五万元购买到了方曾三的紫砂壶,顿时说他买亏了,这个绝对是赝品,两者争执不下,这才选择让刘先生来到舞台,希望请专家进行鉴定。
而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介绍一下方曾三。
方曾三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人物,以擅长制作紫砂壶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将军壶,因此方曾三的紫砂壶竟然会出现有人模仿的情况,导致其中的仿品居多,方曾三本人的紫砂壶数量极少。
那么刘先生带来的这个壶到底是不是方曾三的真品呢?
(二)方曾三的紫砂壶我一直看的都是仿品,近三十年我都没见过真的。
专家刚一拿到壶立刻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顿时让刘先生内心一沉,但专家却并未察觉到而是继续讲述。
首先上面的壶盖握口是一个镂空,底座也同样镂空,底部的款则是方曾三。但这到底是不是方曾三的紫砂壶,确实存在了一定的鉴定困难。
其中就是因为紫砂难度就存在在紫砂这一方面,因为紫砂泥这种时间沉淀是不一样的。目前判断的方法,乃是根据紫砂泥的颗粒大小进行判断年代。
古代的紫砂泥颗粒相对较大,但现在的紫砂泥,通过了机械的加工,所以在质地上相对细腻。想要鉴定这种壶,除了这些之外,就是针对使用时候产生的包浆。
所谓包浆,乃是指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导致壶的表面形成一种污垢,因此称之为包浆。
同时也是其中关键之处。
现在流通在市场上的壶大多都是仿品,那么这尊壶到底是真是假?
(三)经我鉴定:真品!这是一尊清代初期由方尊三本人亲手制作的一件高圆紫砂壶真品。
根据历史上可以明白,方尊三制作出来的紫砂壶乃是最少的,他每制作出来一件壶的时间跨度大概在两到三年,所以在数量上极为稀少。
而刘先生的这一把壶,其造型乃是清朝时期最典型的造型,壶盖和壶身贴合紧密,都在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最终的还是其款式,乃是方尊三经典的万字花边款。
至于关于方尊三的拍卖壶价格,由于市场大多数都是赝品,所以关于方尊三紫砂壶的拍卖价格自然也没有参考,所以只能够给出一个类似的市场价格。
那么店主又将会给出什么样的价格?
第一位店主给出的价格是四千元,按照他的说法,万字花边款乃是晚清时代经常出现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时代一个款,所以万字花边款代表的就是晚清时期。
但方尊三乃是清朝初期的人,自然不可能生存在晚清时期,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想要真正地鉴定一个藏品的年代,看其中的包浆是一部分,但并不代表包浆就是鉴定其价值和年代的关键。
因为瓷器和紫砂壶并不相同,紫砂壶乃是日常使用品,频繁使用的话,短短数年就可以让其出现大量的包浆。
所以第一位店主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件建国之后的仿品,并非是方尊三的真品,这才给出了四千元的报价。
这个壶的年份我个人看着是比较晚的,所以我就不估价了。
按照第二位店主的说法,方尊三其实名气上并不是很大,在清朝初期只能够算得上是小有名气,跟其他的大家比起来顶多算得上是一个后生,因此他的壶即便是一件真品,实际上也根本达不到非常高的价格,一件真品大概也就在三四万元的价格。
加上紫砂的颗粒不一样,刘先生的壶看起来相对细腻,根据颗粒程度判断应该不属于古代,再者就是下面的镂空纹饰,丝毫不存在老化的皮革物,换句话说,就是不存在岁月的沉淀。所以认为其是一件现代的工艺仿品。
眼看着专家和店主的意见竟然截然相反,场面顿时有一些小尴尬,而主持人立刻将话题转移,揭晓专家估价,竟然高达一百五十万元。
专家随即开始给出自己的解释,首先根据刚才店主说的花边款是在晚清时期出现,但专家却明确指出了自己拥有证据,其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
所以拿一个时代一个印款来说明显然有一些不合适。因此专家认为依靠底款来判断年份显然不具备科学依据,其次就是想要判断年代终究还是需要看紫砂壶的本身。
店主说的包浆确实是一个问题,通过包浆来判断壶的年代属实有些草率,三五年使用过的紫砂壶包浆也同样非常严重,关于这一点,专家也给予了认同。
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鉴定方法,主要就是看内部。
外部乃是给外人看的,所以很多匠人自然会将重心放在壶的外部,将其打磨得非常光亮,非常美观,所以针对内部的装饰,一来是没有那么必要,毕竟很少有人去观察壶的内壁,二来就是因为壶的内壁打磨非常困难。
因此从外部看,很多的紫砂壶都是偏向细腻,但是如果从内部看,那么自然很容易看得出来差距,内部的壶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紫砂的颗粒大小问题。
所以,根据壶本身的造型,已经下面的款式,专家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就是方尊三本人制作出来的紫砂壶。
单论这个万字花边款来说,就从目前市场上流行地方曾三的紫砂壶仿品来比较,里面就不存在这样的花边。
因此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依旧是真品,并且给出一百五十万的价格,甚至直言表示,自己给出的价格并不算是很高。按照专家的说法,很多大师的壶拍卖价格都在几百万的价格,而他给出的一百五十万已经算是一个保守价格。
而根据观察席的意见,也站在了店主的一方。先不说真假,单论方曾三这个人的名气,也就是一个小有名气,跟其他的大家比如明朝末期的时大彬以及清朝初期的陈鸣远还有清朝中期的杨彭年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跟这些真正的大师级别人物比较,方曾三也顶多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
所以上述的几位大师级别人物能够拍卖出来几百万,属于正常情况,但方曾三的价位显然达不到这个数字。
其次再说一下壶的本身,从壶盖上的纽扣就已经不算是真品。按照观察席的说法,种方形的纽扣盖子,是属于明朝时期,但到了清朝时期的纽扣盖子乃是圆形的,其类似于大将军的那种官帽。
所以单从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明其赝品。
第二点就是刚才一直提及的紫砂料颗粒的大小问题。按照清朝时期的紫砂壶制作流程,首先是将矿石拿出来让其自然风化,而风化出来的紫砂颗粒大小不一,接下来就需要工人使用石埝将其碾碎,需要多大的颗粒,则是需要筛网来进行挑选。
至于我们现在的制作方法,主要就在这个粉碎问题上,古代使用风华,现在使用粉碎机粉碎,机器制作出来的东西显然就非常均匀,大小形状趋于相同。
通过这个壶,就可以看得出来,刚才说的颗粒却是相当均匀,根本不存在那种大小不一的状态。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方曾三的款式,据相关数据统计,方曾三共计使用过三十多种款,但这三十多种款里面并不存在这种万字花边款。
最后就是包浆,内部的包浆实在太厚,而自然形成的包浆厚度则有深有浅,从根本上有着区别。
综合上述,观察席也同样认为这是一个赝品。以上各个人都在保留自己的观点。
但也同样的,正是这样针锋相对的画面,才更加让我们大开眼界,节目的本质就是在宣传科普文物知识,而这种店主和专家等人的各抒己见,也刚好为我们大众普及了相关的文物知识,这对于我们大众收藏爱好者,才是最大的财富。
也正是如此,更是提醒了我们,由收藏古玩的爱好是好事,但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必须要找到真正的真品进行收藏,不要胡乱购买东西,以防购买到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