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征联投票的作品在哪里(观音山108万征联的审题创作与验证)
观音山征联投票的作品在哪里(观音山108万征联的审题创作与验证)二、怎样应对下联?因此,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并用对联的形式和要求把它表现出来,下联就创作完成了,这就是审题。1、前半部【观音山上】——表明了地点和方位,即地点为【观音山】,方位为【上】。2、后半部【观山水】——表明了行为目的,即行为是【观】,目的为【山水】。由于山水转品为风景,故上联就是【(在)观音山上——观景】。那下联要表达什么呢?下联肯定要接续上联,表达【观音山】这个主题。因为对联的创作要求是双矢一的,形对意联,上、下联表达的内容要统一于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上联的前半部【观音山】。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确定下联要表达的内容就是:游客来观音山,除了观景外,还有什么【行为目的】,即还能做什么的问题。
邹继海先生出句【观音山上观山水】现正在征联之中,它该怎样审题?下联怎么应对?怎样检验所对下联的正确性?今天就来简要谈谈这些问题,希望与大家交流互鉴,共同学习提高。
一、怎样审题?
来剖析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先分两部分来看,会得出如下结论:
1、前半部【观音山上】——表明了地点和方位,即地点为【观音山】,方位为【上】。
2、后半部【观山水】——表明了行为目的,即行为是【观】,目的为【山水】。由于山水转品为风景,故上联就是【(在)观音山上——观景】。
那下联要表达什么呢?下联肯定要接续上联,表达【观音山】这个主题。因为对联的创作要求是双矢一的,形对意联,上、下联表达的内容要统一于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上联的前半部【观音山】。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确定下联要表达的内容就是:游客来观音山,除了观景外,还有什么【行为目的】,即还能做什么的问题。
因此,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并用对联的形式和要求把它表现出来,下联就创作完成了,这就是审题。
二、怎样应对下联?
从上次征联揭晓的15句优秀奖可以看出,除【欢喜地中欢地天】外,其余14句全部是人名和佛仙名作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只有人名与佛仙名,才能满足有主语句式的要求,而【欢喜】根本做不了有主语句式,那为什么还入选了呢?因为创意好,表达了佛家“入清凉境,生欢喜心”的涵意,就因为这一点打动了评委,所以才破例让其入了优秀。
因此,要对好观音山下联,前二字用【人名】或【佛仙名】很重要,或用动物名也可以,比如【布谷声中布声名】,用的就是动物名,但两种句式也成立。
另外,前三字最好能表达对观音山的赞美,或突出观音山的特征,这样才会对上联有接续和提升的作用。比如【自在境】三字就表达了对观音山的赞美;再比如本人下联【度母绿中度绿光】,【度母绿】三字既表达了与观音山的联系,又突出了观音山森林绿景的特征。
后三字是表达下联的【行为目的】的,是下联的关键,上联的行为目的是【观景】,那下联要表达什么呢?各人可自由发挥,你可以是悟道,也可以是度假,还可以是明心……,总之,不能再用观景或与之相近的句了,那样就容易画面雷同、意义重叠成为合掌了。
三、怎样检验对句的正确性?
后三字是检验对句的标尺。看后三字表达的【行为目的】与上联合不合,联意是否围绕主题递进升华,就可以检验下联的正确性。
比如某网友对句的后三字为【探园林】,上联已经是【观山水】了,下联还在【探园林】,明知道【山水园林】是一起的,所以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又如本人【度母绿中度绿光】,它后三字为【度绿光】,即【度过健康养生的休闲时光】,简称【度假】。上联为【观景】,下联为【度假】,而观音山素被誉为【灵秀胜景】和【康养福地】,正是观景度假的好地方,这样一检验,它的正确性就显现出来了。它不仅合符游客到观音山的旅游目的——【观景度假】,而且贴合了新建牌坊【福山胜景(境)】的名称,故该对句是合格而优良的。
由此可见,观音山下联的审题、应对和检验,只要按上述步骤去进行,再兼顾联律与意境,相信一定能对出满意的下联来。以上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并批评指正。
撰稿人:石玉
2022年4月9日中午于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