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有几个(集字圣教序中重复出现7次的10个字)
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有几个(集字圣教序中重复出现7次的10个字)“生”,写撇注意铺毫,折处提锋换面,左竖有弧度富弹性,中圈偏下,左右不要对称,底横粗短、回锋收笔。7个“生”基本两种写法,注意头部撇横稍长,中竖有弧度,中圈空间左大右小。7个“书”字写法基本一致,注意横画长短和角度变化,中竖有垂直、倾斜;底部“日”右肩高,两短横姿态各异。“书”字上部五横,角度各异,长短以第二横最长,四横左齐边,右边下三横与“日”齐边。中竖稍倾斜。“日”右肩高耸,左竖和短横均化为点。3、生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帖1903字(前文误为1904字--特此更正),前文归纳了超多出现的11个字(共出现273次),非常多见的14个字(共出现140次),重复出现8次的字有6个字(补了一个出现9次的字),这里对重复出现7次的10个字进行一个归纳。
1、福
7个“福”字写法大同小异。注意左右上开下合,左边首点写成短撇,位置高,笔画都比较劲挺,右边撇折与中横虚连,横与“田”实连,而“田”内右上留空。
2、书
7个“书”字写法基本一致,注意横画长短和角度变化,中竖有垂直、倾斜;底部“日”右肩高,两短横姿态各异。
“书”字上部五横,角度各异,长短以第二横最长,四横左齐边,右边下三横与“日”齐边。中竖稍倾斜。“日”右肩高耸,左竖和短横均化为点。
3、生
7个“生”基本两种写法,注意头部撇横稍长,中竖有弧度,中圈空间左大右小。
“生”,写撇注意铺毫,折处提锋换面,左竖有弧度富弹性,中圈偏下,左右不要对称,底横粗短、回锋收笔。
4、地
7个“地”字,左右部姿态都有变化,左右有实连、虚连和不连,有倚靠开合区别。“土”部横画有长短,挑画有另起和连写;“也”部,中宫紧缩,三竖向内收紧,竖折钩折处圆转,不出钩。
第一个“地”,“土”竖右倾,上短下长,提实连“也”,“也”中竖垂直,两边收紧,中部紧缩,竖折成钝角打开。第二个“地”,“土”楷化,位置较低,“也”右部两竖倾斜收紧,竖折较正,折圆转近垂直。
5、明
7个“明”写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左边“目”部楷化、方正,三小横组合形态各异,右边“月”一类沉稳,一类俊逸。
第一个“明”,“目”左竖较轻,右横竖钩劲挺,三小横比较灵动;“月”用笔很实,撇直送末端才打弯出锋,两横写成“3” 居中稍斜。第二个“月”,左右体量相当,“日”左竖位置低,左上开口较大,右边“月”,撇轻起,较短,稍内擫,收笔带起,竖钩最低,内部“3”靠右。
6、乎
7个“乎”写法稍有区别,撇与两点有连断变化,横画长短有变化。
第一个“乎”取纵势,瘦窄。第二个“乎”,连带较多,动感强烈,撇点竖钩用笔都较饱满,横画轻劲,左长右短。
7、真
7个“真”,楷行均有,注意内部“潜虚半腹”,两竖左高右低错落,搭接左虚右实,底部两点打开。
第一个“真”行书偏楷化,头部横偏右,短撇较长,如写“大”;中间“目”部上宽下窄、左高右低,横画均较虚,下部长横挺直,与“目”右的竖钩相连,下部撇画较长,从横画上面起笔。第二个“真”行书,写完横画直接带上写竖(丿丨合并),又直接翻上去写竖钩,上部框一气呵成,中间三横写完两横后,第三横直接反向带过来写长横,再翻上去写撇连点,下部又是一气呵成。
8、神
7个“神”字,左右有姿态均有变化,“示”部有楷行之分,“申”也是,竖画有上长下短、尖收圆收之别。
第一个“神”,笔画均比较劲挺,左边“示”点厚重饱满,横竖连写,撇和回挑干脆有力,右边“申”,“日”位置偏下,上宽下窄,竖画起笔比左点略高,下部比左竖稍低。第二个“神”,左边楷化,点后横撇连写,右部“申”也楷化,只是竖画尾部收笔向左撇出。
9、八
7个“八”,均写成左右呼应的两点。两点短促饱满,中间留空较大,笔断意连,呼应强烈,左右稍稍错落。
10、显
7个“显”,有一个有缺损,估计因此有的字汇就算只有6个。
6个字写法基本一致,右边略有不同。左边比较正,右边也正,有的稍有倚靠之势。左右上平,右下略高,注意左中的连贯性,右中的灵巧性,右下撇点起笔位置较高稍长,而右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