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包括郭德纲在没有出名前,也曾在电视台参加过一次待在街边封闭橱窗中独自生存48小时的实验。后来,陈冠希也做了一场类似的行为艺术——《我拉和吃都在这儿》。他在一间玻璃房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展出,让观众透过玻璃看他生活。1978年,一位名叫谢德庆的艺术家,创作了一个作品叫《笼子》。就是把自己关在只有6平米的笼子里一整年,不说话、不听音乐、不看书、不写字,什么都不干就活着。这种自虐式的行为艺术,仅仅是为了展现当代人生活得有多孤独。

记得点击关注“装个好房子”哦~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1978年,一位名叫谢德庆的艺术家,创作了一个作品叫《笼子》。

就是把自己关在只有6平米的笼子里一整年,不说话、不听音乐、不看书、不写字,什么都不干就活着。

这种自虐式的行为艺术,仅仅是为了展现当代人生活得有多孤独。

后来,陈冠希也做了一场类似的行为艺术——《我拉和吃都在这儿》。他在一间玻璃房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展出,让观众透过玻璃看他生活。

包括郭德纲在没有出名前,也曾在电视台参加过一次待在街边封闭橱窗中独自生存48小时的实验。

这种「无聊」的行为艺术,放到几年前,没几个人能看懂。

但当疫情下的今天,新裤子乐队的成员庞宽再次把自己活成一个「景观」,在一个6平米的箱子上生活了14天后,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我在偷窥你的生活,又好像是你偷窥了我。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

4月20号,庞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3)

行为很猎奇,但如果发起人是庞宽,便又不足为奇了。毕竟,他又不是第一次搞这些奇奇怪怪的事儿。

早在2020年,新冠刚发生那会儿,他就凭借清奇的画风、无厘头的喜剧风格,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那时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被恐惧支配着。于是陆续有音乐人站出来,试图用拍音乐短视频的形式,给大家一些安慰。

这时候,庞宽衣衫不整、蓬头垢面地出现了。

坐在浴缸里,边弹琴边唱着“everybody is here now”;

,时长02:55

边淋浴边在套了层防水袋的键盘上演奏《Sex Drugs Internet》;

,时长01:32

躺在床上光着身子,来首《Bye Bye Disco》;

,时长03:05

在下了雪的北京,赤裸着上半身唱歌,把琴搁在垃圾桶上伴奏。

,时长00:48

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画面,不少人调侃:一场疫情,把一个好好的艺术家搞疯了。

但其实,庞宽的「疯」,是另一种善意的表达。

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他坦言:

“那个时候,大家都出不了门,最需要的是娱乐,是开心。因为每个人都不开心,所以我就需要拍点与众不同的,给大家带来快乐。”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4)

快乐很容易上瘾,接受快乐是,制造也是。

所以后来,庞宽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到西藏一个山洞隔离14天,做一场直播。最终山洞选好了,却因为那儿没有wifi,实现不了。

直到今年4月,他还是打算把这个事儿捡起来。思来想去,决定在6平米的箱子上生活14天,吃喝拉撒,全部在上面完成,并全程直播。

消息一出,立马遭到了朋友们的阻拦。大家不明白他要干什么,觉得在狭小的空间里,做极端的生活体验,对身体很不好。

但庞宽从未将这14天定义为痛苦,他也不希望这是一场苦修,反而应该是兴高采烈的、治愈的。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5)

当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冲动行事,也为了这场「行为艺术」能符合自己的预期,庞宽做了很多前期准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品和价值的排序。

6平米,14天,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和不便的生活条件下,「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如何排列组合,才能确保生活有序,又不会索然无味?

起初,他打算带14个土豆,一天一个,但权衡之后发现,这场直播归根结底还是直面都市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荒野求生,所以不必极端。

最后,他准备了14天所需的正常食物,28盒自热米饭,60瓶水,红茶和无糖可乐26瓶,还有一些酒和零食。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6)

简单解决了吃喝拉撒后,庞宽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精神粮食」上。

于他而言,这场「行为艺术」更像是一场party。

所以他带上了红酒和音响,还准备了14套衣服。

除此以外,还有三本杂志和一本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

这就是庞宽隔离14天的全部家当。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7)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8)

2022年4月23日下午16:00,涂着红色指甲的庞宽出现在星空展厅中央一座6平米的箱子上,之后14天里的每一分每一秒他都将在这里度过。

起初,大家好奇的,不是他会以什么状态扛过这14天,而是他要如何上厕所。

4月24日,#庞宽上厕所#甚至还冲上了热搜。

在准备之初,庞宽就很慎重的对待过这个问题,他一度想放个帐篷在台子上,结果遭到了策展人的否决,一来是太占据生活空间,二来不真实,有了帐篷能藏的事情就太多了。

最终,他妥协了。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9)

等真正要上厕所的时候,镜头前的他背过身去,披着块毯子,拿纸擦了一把,很自如的完成了整个动作。

这很好地满足了大家的窥私欲,直播间人数一度突破了200万。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0)

这之后,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平平无奇」。

刷手机、看杂志、挠痒、喝茶、睡觉、挨着马桶吃自热米饭、还有做核酸......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1)

不过,为了维持这看似「正常」的生活,庞宽其实经历了很多斗争。

首先是跟身体上的不适做对抗。

为了保证物资够用,他吃饭喝水都需要定餐定量。

而且吃多了,喝多了,就要上厕所,即便「一回生二回熟」,但毕竟还是在镜头前,需要克制。加上马桶也没有上下水,一天只能倒一次。

所以他很多时候都需要忍受饥饿。

很多时候实在饿得不行了,他就开着音乐蹦迪,或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看视频。

也没有条件洗澡,只能每天早起用两张湿纸巾擦擦身体。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2)

其次,是情绪开始变糟。

他用一份表格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以及情绪。

从第6天开始,他激动的心情变成了“焦虑”和“压迫感”。

第8天开始,他有了幽闭感,甚至会有幻觉出现。

因为画廊是全封闭的,还24小时开着灯,而且因为疫情原因,线下展览关闭,多数时候他都只能一个人呆着。

难受、无聊、孤独、漫长的等待、情绪低落......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3)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4)

到这里,网友们看懂了——

我们不是在偷窥他的生活,我们是在直面自己的日常。

但好在,庞宽始终没忘记,他要做的是一场「好玩又治愈」的直播。

于是,在与各种不舒服共处的时候,他还是做了很多好玩的事——

他设计了一个环节,想趁着大清早没什么观众的时候来一次出逃,结果6点醒来,打开抖音一看,几千人在线,被围观了,逃不掉了。

但好不容易玩起来,他哪肯放弃,于是他拿着水果刀开始在台子上凿洞,洞越来来越大,他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只能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5)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6)

到了第9天,他开始在台子上写诗、画画。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7)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8)

第11天,庞宽换上了自己最时髦的「红配绿」,开始蹦迪。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19)

第12天,终于洗了头,穿了红衬衫、紧身裤、切尔西靴,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地读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想象自己在夏日圣迭戈的玫瑰庄园里正在给玛丽亚念诗。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0)

整场表演下来,满是诙谐的味道,有网友发文称「还要感谢庞宽,放着他一惊一乍的深情的朗诵,写论文变得非常快乐」。

直播最后一天,他更是来了个「孙悟空式」的退场。放着西游记的片头曲,直接跳下了台子,消失在了镜头里。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1)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2)

这场14天的直播结束了,庞宽的这场「隔离」,带给每个人的冲击是不一样的。

有人觉得那些窘迫的瞬间,如同一场笑话,让人快乐。

有人觉得过于写实,当下的我们都像极了6平米台子上的庞宽,只觉得压抑。

也有人觉得行为艺术并不能改变什么,不如捐钱来得实际,大可不必。

但在房君看来,存在即合理,这场「行为艺术」带给我更多的,是反思。

当生活空间和生活条件都被无限压缩的时候,我们反而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我究竟需要什么」以及「我究竟能干什么」。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3)

前几天,我在分享《封控48天,上海自由职业者靠7平米储物间,养活5个人和12只动物:断舍离?别闹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粉丝留言说,教断舍离的是你们,不让断舍离的也是你们。

其实,断舍离虽然好用,但也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它会格式化的告诉你,留下生活必需品,不要的通通舍弃。但它让你舍弃的那些「非必需品」,一定是你当下或者未来,不要的吗?

就如庞宽。14天的生活条件窘迫成那样,吃喝这些看似必需品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无关紧要,反而放了一堆无用之物。但偏偏是这些「非必需品」,成了他最好的消遣,也是这14天里的精神支撑。

所以,「我究竟需要什么」,是每个人都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它可能是别人眼里的「垃圾」,但如果在你心里的价值排序靠前,那就是你需要的,不必强迫自己断舍离。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4)

还有前阵子上海隔离期间,除了不会抢菜的老人让人心疼外,还有独居的年轻人也备受关注。

我们写过太多独居年轻人的潇洒自如,但当意外来临,真的与外界切断联系,在看不到尽头的黑夜里,独自一个人该如何快乐,如何获得希望,便成了当代人最重要的课题。

像庞宽那样,刷手机、睡觉,当然没问题。但短而浅的快乐终究流于表面,你会很快感到无聊、空虚。一个人找回状态最好的方法,不是睡觉或者闲下来,而是找到一件深度而具体的事去做。

庞宽会设计好玩的「出逃计划」,会唱歌蹦迪,会读书。你也可以试着给自己做顿饭、煮煮咖啡、布置个居心地、收拾一下屋子、种种花和菜......

上个世纪蜗居故事(著名音乐人蜗居6)(25)

@小红书王正杰

独自生活的时候,「我究竟能干什么」,并非要你炼就什么了不得的技能,而是找到一件可以让你持续去做的事情,从中获得能量和信息。

或许你会发现,快乐还在,希望会有,而你治愈自己的能力,比你以为的要强很多。

没有人能阻止意外发生,但如何应对意外「发生以后」,不靠运气,靠本事。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庞宽,在箱子上的14天》

新浪微博@庞宽新裤子国货教父

新周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