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红色的故事(档案里的黄河故事)
关于黄河红色的故事(档案里的黄河故事)1930年,山东河务局呈省政府主席文件中称:“……下游之唐家、李家、王枣家、赵家坝、道旭、冯家、王旺庄、阎家……等处因经费支绌,连年失修,原有堤坝,除砖石坝以外,余多腐朽破烂,危险情形不堪言状。”据《惠民地区黄河志》记载: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四分五裂,黄河河务荒废。因河务经费积欠,河工多年失修,风雨剥蚀,再加战争毁坏,堤防残破不堪。1938年6月9日 当日本军队进逼中原时 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以“遏止日军西犯”为由,密令其新五军炸开了河南省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利用黄河之水阻止侵占徐州的日军西犯,结果此举不但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反而使黄河水冲出故道,向东南夺淮入海。黄河泛滥,造成一个由西向东南长800里的黄泛区,使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 125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发动内战的需要,在美国
1947年3月26日的《渤海日报》。
1947年3月26日的《渤海日报》以《蒋贼擅行合龙花园口滚滚黄水注入渤海十数处险工岌岌可危,民主政府率领群众昼夜抢修》为题,记录了当年黄河重归故道时渤海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军民携手复堤自救的场景……
文中写道:蒋贼花园口擅行合龙后,滚滚浊流于三月十五日流入我渤海区济阳县境。水经阳忠、惠民、齐东、青城、滨县、蒲台、利津,至二十日已由垦利入海。水位由五公寸涨至四公尺,宽达七百公尺,现水势仍上涨中。此次黄水之突然到来,两岸居民虽日夜冒蒋机威胁抢修,仍防不及防,张辛庄(济阳属)、苏家(杨忠属)、惠民之五甲杨等十数处险工,已岌岌可危。二十三日,惠民翟家渡口满船商旅冲没,两名淹死,其他获救,记者沿河看到滔滔河水卷着木材、烧柴、门板滚滚东去。岸上居民咒骂着蒋贼,打捞已失去的财物,全区沿河十七万亩良田及麦田已被淹没,其他财物则不可数计。现民主政府正率领群众昼夜抢修河堤险工,协助居民迁移中。省河务局亦紧急指示,各县河工队、河防队,立即上堤抢险,看守险工 并协同政府紧急动员砖石抢险。
国民党政府妄图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
1938年6月9日 当日本军队进逼中原时 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以“遏止日军西犯”为由,密令其新五军炸开了河南省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利用黄河之水阻止侵占徐州的日军西犯,结果此举不但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反而使黄河水冲出故道,向东南夺淮入海。黄河泛滥,造成一个由西向东南长800里的黄泛区,使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 125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发动内战的需要,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制定了“黄河战略”,这一决定,表面上是为了解除豫、皖、苏黄泛区人民的灾难,而实质是妄图再次以水代兵,引黄河回归故道,水淹冀鲁豫解放区,并企图以此割断华北解放区与中原、华东解放区的联系,实现对解放区各个消灭的目的。
1946年2月,国民党政府成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并于3月1日堵口动工。黄河故道自花园口到利津,原有大堤1200公里,断流7年,长年废修,秸埽腐烂,破坏严重。河床被垦作农田,新建很多村庄,数十万农民在此生活。
据《惠民地区黄河志》记载: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四分五裂,黄河河务荒废。因河务经费积欠,河工多年失修,风雨剥蚀,再加战争毁坏,堤防残破不堪。
1930年,山东河务局呈省政府主席文件中称:“……下游之唐家、李家、王枣家、赵家坝、道旭、冯家、王旺庄、阎家……等处因经费支绌,连年失修,原有堤坝,除砖石坝以外,余多腐朽破烂,危险情形不堪言状。”
据山东河务局1938年调查报告描述:“南岸自长清北店子至蒲台郑觉寺约长一百九十余里,均经去年驻军挑挖战壕,……顺堤交通沟、单人战体、大小盖沟触目皆是。所有石坝亦多被挖空改为碉堡,水势稍涨,危险立至。”“……五甲杨险工溜势上提,距堤仅五、六十米;赵家坝工情亦甚吃紧;蝎子湾大溜下移到刘春家;张肖堂去年抢险所修石坝多未完整;北岸唐家东,王枣家、南岸禹王口、冯家、王旺庄各险工或堤身单薄或坝身冲断或埽坝残缺或根石不固。”“尔后,黄河改道,山东河竭,堤防无人管理,日本军侵占时期,以堤防为作战工事,破坏惨重。沿堤村民为避水患兵荒,亦在堤上挖洞、建房,鳞次栉比。獾狐、地猴等聚结成群,营巢造穴,大量繁衍,更使大堤隐患丛生。如不经整修疏浚而将黄河引回故道,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