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真是雍正一生之敌吗:为什么雍正王朝里打猎的时候 蒙古诸王
胤禩真是雍正一生之敌吗:为什么雍正王朝里打猎的时候 蒙古诸王因为在《雍正王朝》里,这个玉如意实际上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获得这个玉如意,就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帝国继承人。并且当有蒙古王公替胤禩站台,在康熙面前说胤禩的好,这就说明了胤禩在私底下,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了。如此默契地替胤禩站台,甚至可以认为是在为未来铺路了。我们先不论这野兽究竟是哪种野兽。就从胤禩的行为来讲,这是一场典型的在蒙古王公面前的作秀。抓住猎物是为了证明有能力,不杀猎物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凸显仁爱之心。表面看起来,胤禩的这个举动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确与众不同,苍天有好生之德,胤禩富有仁爱之心,一下子赢得了很多蒙古王公的好感。而胤禩的出风头,在蒙古王公们的面前,邀买人心,这是个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文/炒米视角
在《雍正王朝》里总有些人”大智若愚”,比如图里琛、李卫这些底层人精。那自然就有些人“大愚若智”,比如八阿哥胤禩!
在康熙47年”木兰秋狝”的时候,康熙身体已然不行了,便坐镇等各位阿哥们代天子取战果。结果几个阿哥各分秋色,大阿哥打了7只野兽;三阿哥打了4只野兽;九阿哥打了6只野兽;十阿哥打了9只野兽;十三阿哥打了18只野兽;十四阿哥打了13只野兽。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没有参与围猎。
唯独八阿哥胤禩抖机灵,他没有猎杀野兽,而是活捉了11只野兽。
我们先不论这野兽究竟是哪种野兽。就从胤禩的行为来讲,这是一场典型的在蒙古王公面前的作秀。抓住猎物是为了证明有能力,不杀猎物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凸显仁爱之心。
表面看起来,胤禩的这个举动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确与众不同,苍天有好生之德,胤禩富有仁爱之心,一下子赢得了很多蒙古王公的好感。
而胤禩的出风头,在蒙古王公们的面前,邀买人心,这是个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并且当有蒙古王公替胤禩站台,在康熙面前说胤禩的好,这就说明了胤禩在私底下,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了。如此默契地替胤禩站台,甚至可以认为是在为未来铺路了。
因为在《雍正王朝》里,这个玉如意实际上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获得这个玉如意,就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帝国继承人。
然而胤禩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但他此刻尚未自知。那就是你有上天好生之德。而康熙一生射杀了那么多猎物,你置康熙于何地?
炒米相信胤禩一旦回过神来,必然背后冷汗直冒。好在在这种场合下,碍于面子,识趣的没人会捅破。
但是皇帝的新装在小孩子面前是一丝不挂的。弘历把这个错误逻辑给捅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