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等 到大家注意到他,都围过来,问他关于爱国的想法。他一句“这样的国,无药可救 ”,惹了众怒,遭到学生集体围攻。学生们的饭放在那里,都没来得及吃呢。陈独秀衣衫褴褛地坐到桌前,捧起他学生的饭盒就吃。一、陈独秀二次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流亡日本。有一次,陈独秀被李大钊的文章吸引,特意去找他。当时正好李大钊与一群学生正在辩论,如何爱国,要不要打倒袁世凯。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1)

电视剧《觉醒年代》演绎了一百年前动荡社会里的一群年轻人,努力改变世界,创建新中国的激荡岁月。那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毛泽东、胡适、鲁迅等等。

我们熟悉,是因为在中学课本里见过,从老师的口中听过,甚至对于他们的事迹,我们还作为考题一遍遍地背诵过。

然而,那时候的他们,在我们的心里,就是一群了不起的伟人,是开创新纪元的人,也是令人高山仰止、不敢望其项背的一些人,崇敬却不亲切,敬佩却不鲜活,只是存在书本上的历史人物而已。

《觉醒年代》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为革命奋斗的艰难历程,而一直吸引我看得我津津有味的,不止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与牺牲,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平凡、风趣,从而展现出的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2)

一、陈独秀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流亡日本。

有一次,陈独秀被李大钊的文章吸引,特意去找他。当时正好李大钊与一群学生正在辩论,如何爱国,要不要打倒袁世凯。

学生们的饭放在那里,都没来得及吃呢。陈独秀衣衫褴褛地坐到桌前,捧起他学生的饭盒就吃。

等 到大家注意到他,都围过来,问他关于爱国的想法。他一句“这样的国,无药可救 ”,惹了众怒,遭到学生集体围攻。

李大钊拉起陈独秀,奋力奔跑,终于逃出包围。

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后来李大钊听说陈独秀一行要回国,而陈独秀连身换洗衣服都没有,忙拿起自己的大衣,递于陈独秀:一路保重。

陈独秀欣然接过,道谢说:守常,我这是欠了你三个人情啊。

李大钊一愣,哪有三个人情?

陈独秀笑着说:一是你帮我解围;二是人借我衣服;

李大钊,三还能有什么?

第三个人情是我蹭了你的饭。不过,还没吃饱就被打跑了。

众人哈哈大笑。齐声要求李大钊,我们也饿了,我们也要一起蹭饭。

生活虽苦,乐观精神不缺。由此可见,陈独秀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之人。

人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日后陈独秀成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先驱,也是必然的。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3)

二、胡适

胡适作为一个青年才俊,自然受到进步女青年的喜爱。关于这一点,他的朋友同事可没少拿这事开玩笑。

有一次,北大新青年编辑部开会,地点在陈独秀家里。陈独秀首先申明,今天只开会不管饭。大家忙问为什么 。

陈独秀说:要请客也应该胡适请,他的薪水已经涨到了280大洋,享受一级教授待遇,他不请谁请?

这时候,高一涵趁机吐槽:我与适之在一个小院,可倒了霉了。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女士来找他,弄得我也不得清静。

适之每天要收五封信,会见两三个女客人。

胡适回道:你每天不编排我三两次,心里不痛快是不是。

沈尹默上前道:黄凯在上课时,跟学生说,陈独秀给北大带来了“三白”,白话文、白话诗、小白脸。那些女学生每天找适之调情,败坏了北大的门风啊!

院子里一片笑声。

后来,胡适把妻子接到了北大。他的妻子江东秀家风很严,每天晚上十点必须上床睡觉。

对于这个家规,惧内的胡适从不敢违反。对此,陈独秀不止一次调侃。

文人们之间总是惺惺相惜,有才之人哪怕有些短板,他们也是调侃一下,一笑了之。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4)

三、李大钊

李大钊先生把妻子和孩子们接到北京,准备带孩子们去吃涮涮羊肉。

恰好,两个学生来访,因为其中一个学生交不起学费,想让李大钊替他在教务处做个担保。

得知学费只要五块大洋,李大钊爽快地答应自己替他付了。可是家里只有两块大洋,他贤慧的妻子立即拿出剩下路费,凑了五块大洋。

学生千恩万谢地走了。

麻烦来了。孩子们吵着要去吃涮涮羊肉。李大钊很无奈,虽然答应了孩子们,可是现在囊中羞涩呀。

他灵机一动,拉过孩子:听爹爹跟你们讲,吃肉它会塞牙,塞牙要剔掉很疼的。边说还边装着牙很疼的样子。

孩子们吵闹了一会,嘟着小嘴进屋了。

这时候有人敲门,原来是蔡元培校长特意让人送钱来了。蔡校长知道,李大钊向来热心肠,花钱大手大脚,绝大部分工资都帮助别人了,现在妻儿来了,一定是没有多余 的钱安家。

这些钱是平时蔡先生从李大钊的工资里扣下来的,他派人送给李夫人。

此可谓雪中送炭。

李大钊马上把孩子们喊过来,笑眯眯地说;走,吃涮涮羊肉去。孩子可能怕他再反悔,忙说,爹爹,我吃肉真的不塞牙。李大钊笑了,其实爹爹吃肉也不塞牙。

这一段让人哈 哈大笑的同时,也挺感动的。李大钊先生热心助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亲切的父亲形象也栩栩如生。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5)

四、鲁迅的幽默打破了现场的凝重感

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愿为孺子牛”的硬汉,其实硬汉也有柔软的时候。

陈独秀从狱中归来,师生们为他举行欢迎宴会。

其间,蔡元培、胡适等致欢迎词、献诗,拉开宴会的序幕。

刘半农朗读了他的诗文《D!》,李大钊更是深情朗诵长诗,大家听得激动不已,个个眼含热泪。

对陈独秀的想念,对他在狱中受苦的心痛,大家通过诗歌表达了出来。

一时间,欢迎宴会的气氛凝重而庄严。

这时候,鲁迅看大家差不多已表完心声,就来了一句:什么时候开席呀,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家回过神来,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陈独秀望着鲁迅,你也该开席了,我可等着你的小说盛宴呢!

鲁迅叹了一口气,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仲甫兄吃不足,催稿的本事可见长了。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6)

结语:

相比于教科书上的伟人事迹,电视剧刻画地更加全面、细腻。看完《觉醒年代》,了解得远远不止名人的历史伟绩,更是感受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有趣的灵魂,在感动、钦佩之余,愈加地喜欢他们,真的有那种,他们永远活在心里的感觉。

@脉脉风如果上学时候,有这样的机会看剧了解历史人物,或许那些曾经枯燥的背诵也变得有趣了吧。

60年代的长辈成长经历简介(看伟人们之间如何逗趣)(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