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字的排版(字的编排视觉设计)
怎么设计字的排版(字的编排视觉设计)字重 大小写在做字体设计前,让我们先了解下英文字母造型的基线:所有字体的字形都是在其原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些变化往往从六个要素入手:大小写、自重、对比、自宽、字形和样式。
字体编排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解读和传播文本。在视觉设计中,字体的设计和编排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先从西方字母了解吧。
字母的字形大致可分为衬线字体(serif)和非衬线字体(san serif)。衬线字体指的是文字开始和末端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在汉字中宋体是典型的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就是没有衬线的字体,与汉字中黑体相对应。
衬线字体
非衬线字体
在做字体设计前,让我们先了解下英文字母造型的基线:
所有字体的字形都是在其原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些变化往往从六个要素入手:大小写、自重、对比、自宽、字形和样式。
大小写
字重
笔画的整体粗细相对于大写字母的高度而言是会改变的。细、常规、粗和黑的笔画——呈现为逐渐加粗的变化——于是界定了一个字体样式的字族。字重的变化不仅有助于增加视觉对比,还有助于区分信息成分的层次关系。
对比 一种字体的字母笔画可以在字重上统一,也可以有显著变化;笔画变化越大,字体的对比就越大。笔画间的对比,例如从细到粗的突然变化,叫做适调;这类情况的发生指的就是字体的笔迹变化。
字宽 指的是以大写字母“M”的字宽为基准的字母比例宽度。字宽较窄的字体被称为“狭身体”,而字宽较宽的字体被称为“加宽体”。
字形 罗马体指的是其垂直线与基线成90度角的字,它们呈垂直站立状。罗马体由人文学者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斜体字母,它们向右倾斜12度至15度,模仿了书写的倾斜度。
风格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1)字体的两个主要分类:有衬线字体(字符笔画的末端有花饰)和无衬线体;(2)创造字体的历史时期;(3)字体的相对中性或花饰特征。中性字体与字体的基本结构最为接近,而那些特征被夸大的字体则属于风格字体、特殊字体或花饰字体。
字体的风格分类,对字体进行分类有助于设计师抓住字体之间的微妙区别,以便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字体进行编排。然而字体分类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现在我们字体编排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并把历史上的造型观点融合到现在观点当中。
旧式字体 以毛笔或钢笔字笔画粗细的有机对比为特征,弯曲部分具有呈角状或倾斜的轴线。小x高度明显地定义了小写字母。字母末梢呈犁形,小写字母的开口较小。
过渡字体 这种字体显示了字体结构的演变。笔画的对比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且得到更为理性的应用——其韵律感非常明显。小写字母的x高度较长啊,轴线更为垂直,衬线更加锋利。
现代字体 笔画对比及其强烈——细笔画细得就像是发丝,粗笔画则比较粗壮。弯曲部分的轴线完全垂直,连接衬线和字干的字弧已被移除,形成朴实而雅致的接合点。
粗衬线字体 粗衬线字体是另一种标题字体的产物。是把无衬线字体的粗体特征和有衬线字体的水平特征相结合的结果,其特征是
粗细保持一致。衬线和字干具有相同的粗细。
变体字 这种字体富有视觉表现力,但不适合用于长篇文本中。该类型字体包括一般书写体、奇特而复杂的书写体,还包
括具有阐明或概念功能特殊体。
大致了解英文字母字体的一些基础和规律后,我们来看看汉字的一些基本知识。
汉字体基本是在称为“假想边框”(字面框)的正方形框里调整平衡而设计出来的。
根据活字印刷时代遗留至今的规定,汉字中字面框的大小等同于字的磅值。每种字形的设计规则,由字面框中的文字所占大小,或者笔画的基本位置来决定。
宋体(衬线字体) 在被称为字面框的正方形中调整好平衡而设计出来的。
黑体(非衬线字体)即使都是汉字,相对于宋体,黑体则占满了整个字面框。
字体结构特征
单体字:一个偏旁单独构成的字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组合成的字
其中合体字又分:
而在字体的设计上,很多和字母有相似之处,掌握衬线字体(以宋体为例)的水平特征,非衬线字体(以黑体为例)的粗细统一的特征,在字重、字宽、对比、字形等方向进行改变设计等。
对字体的一些基本构成了解后,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文字在文本或是排版中的一些注意点。
字号和字距
要使读者对长篇文字如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阅读感到舒适而有效,应把字号设置在9磅到14磅之间——这时字形不会太大,不会导致其细节部分被感知为明显的视觉元素。但尽管有些字体字号相同,呈现出来的大小效果有可能不一样。比如同一字号下,无衬线字体往往呈现出大于衬线字体两磅到三磅的幅度。
而当我们说适合来阅读的字号的最佳字距,意识是字体的笔画和空白呈均匀变化。当字号变小时,字距也必须减小,是眼睛能够清楚地区分字母。而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如果字体的字号过大,并超出了适合阅读的范围,那么必须缩小字母之间的字距。
行长、行高、行间距
若段落宽度(行长)过长会增加视线换到下一行的距离。相反,行长过短会使得阅读中频繁换行,文章显得断断续续的,读者有时不知读到哪里了,有时还得重复阅读同一行,导致阅读不流畅。
设置行长的要领是阅读时不需要改变脸的方向,只需要移动视线就能读完一行的长度,这样的行长比较合适的。“分栏”是一种排版的方法,是为了合理设定行长、方便阅读长文而使用的方法。通过把文章分为几栏把它调整到适合阅读的行长。
“行高”指得是从一行的基准位置到下一行的基准位置之间的间隔。“行间距”则是某一行与下一行之间的间隔。
行高和行间距的大小,对文章的易读性有很大的影响。行与行之间贴的过紧,则会影响视线的移动,让人不知道正在阅读哪一行。正文最恰当的行高,基本应设定为其文章中文字磅值的两倍。
对齐逻辑
文本的对齐方式有行首对齐(左对齐),或各行的行末对齐(右对齐),也有是轴线位于段落宽度的中间位置(居中对齐),还有两端对齐。但过于长的文本只适合两种对齐方式——左对齐和两端对齐。其他两种对齐方式,左边一般会有差距,降低阅读的舒适感。
段落的不对齐程度有高有低(主要是针对字母单词等),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但对于整个段落而言其统一性和一致性还是让人更舒适。如果把各行变得更加长短不一或参差不齐,就会导致不对齐变得比较明显而容易引起注意,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文本内容上跳出来。在英文字母等文本中尽量少在末尾出现连字符。
两端对齐设置可产生整洁、几何型的版式效果。但两端对齐格式最常见的问题:因为数量的单词长度也不同,却不得不填充在固定的行宽内,往往出现间距的非连续状态。所以在设置两端对齐的时候首先要解决1、各行视觉密度的分散(有些行疏松,有些却由于挤压呈现出暗色);2、出现过度的连字符,甚至比不对齐格式中出现的还要多。要把这些问题减小到最低,设计师必须首先确定字符和单词的理想数量,让他们舒适地填充与两端对齐的行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