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长沙轴承厂是全国轴承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市手工业联社第五金属合作社。初期厂房分散,坡子街的这栋房子就是其中一处。与药材公司仓库毗邻的曾是长沙轴承厂车间。2003年,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拆迁,位于中六铺街129号的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搬到这里落户。该厂隶属长沙市冶金机械工业局,主要生产螺旋机,提升机,矿车、皮带运输机,矿山机械产品等。它的前身为利民麻绳厂,始建于1957年,属街办企业,手工生产各种规格的苎麻绳索,后升格为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上世纪末,此处厂房一度改为布匹市场。2012年11月,华远楼盘建设动工,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搬离坡子街。矿运机械厂的西边是药材公司仓库,储放中草药。后来,仓库搬走,这里就挪作它用,在坡子街拆迁前,这里还做过布市。

文/汤武

上篇《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七)》从鸿记钱庄讲到了沿江大道,本篇接着从内正巷往西继续讲: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1)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2)

从内正巷到永远街

内正巷的西侧,原来是一家集体性质的机械工厂车间。

2003年,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拆迁,位于中六铺街129号的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搬到这里落户。该厂隶属长沙市冶金机械工业局,主要生产螺旋机,提升机,矿车、皮带运输机,矿山机械产品等。它的前身为利民麻绳厂,始建于1957年,属街办企业,手工生产各种规格的苎麻绳索,后升格为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上世纪末,此处厂房一度改为布匹市场。

2012年11月,华远楼盘建设动工,长沙矿山运输机械厂搬离坡子街。

矿运机械厂的西边是药材公司仓库,储放中草药。后来,仓库搬走,这里就挪作它用,在坡子街拆迁前,这里还做过布市。

与药材公司仓库毗邻的曾是长沙轴承厂车间

长沙轴承厂是全国轴承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市手工业联社第五金属合作社。初期厂房分散,坡子街的这栋房子就是其中一处。

1965年国家投资,在黄兴镇新建的厂房竣工后,老城区内的所有厂房均迁往新址。坡子街的厂房就移交给长沙白铁制品厂做车间。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3)

1950年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在岳麓山猎杀的老虎 马永东供图

再隔壁是长青药店,据说是以前的老西协盛药铺。1954年,长沙警备司令部在岳麓山后山捕杀的老虎,制成标本后,就陈列在该药铺的窗橱中。药店规模不算大,却经营中西药,是劳九芝堂、西协盛、东协盛关门大吉后,坡子街唯一的一家药店。

长青药店的西边有条叫永远街的小街,此街狭窄且弯曲,北起坡子街,东止路边井,全长约250米。从坡子街进入约20多米,有永湘新街与之垂直相交,进入永湘新街(往西)20多米后,90度向南拐,一直延伸到豆豉园。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4)

永远街到湘江中路

永远街西侧有家两开间门面的百货店,店内商品齐全,小到针线,大到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是坡子街唯一的一家百货商店。

百货店隔壁是航运局宿舍。航运局宿舍隔壁是罗家开的小槟榔店

槟榔店隔壁是市日杂公司小西门日杂店,商店营业面积达56平方米,,店员9人,属大集体性质。店铺虽不宽,但品种齐全:碗、盘、碟 勺、瓢、筷、盆、杯、盒、炒锅、肥皂、水壶、垃圾桶、塑料袋、洗衣粉、扫帚、拖把、畚箕、垃圾桶、厨用刀具、晾衣架、扁担、绳索、藕煤炉、提桶、脚盆……品种齐全。

日杂店的前身是一家专卖陶器的私人专卖店,商品有罐、盆、缽、壶、缸、碗等,公私合营后,由日杂公司统一经营。

紧靠着日杂店的是面馆,长沙人喜欢吃面、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面、粉的小店。

面馆的西边是肉店,那时在肉店工作还是蛮吃香的,居民都巴不得肉店有熟人,可以买到好部位的肉,特别是能买到猪肚、猪脚、板油之类的紧俏货。

肉店由两缝门面组成,东边原是家香烟店,西头是刘家开的豆腐店。公私合营后,两个门面合二为一,就成了肉食水产公司小西门肉店。

肉店西头紧靠半湘街。半湘街北起坡子街,南止西湖桥,全长约700米。半湘街原是靠近城墙的洼地,清同治初年尚未形成街道。城内居民把垃圾倒在这里,洼地逐渐被填平。后来有人在此搭建棚屋,逐渐形成街道。开始叫半边街,到同治末年改叫半湘街。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5)

坡子街福

临街口以西 汤武 摄于2001年

街内先后驻有半湘街小学、长沙市再生资源开发总公司半湘街综合经营部、半湘街粮店、西区搬运机动车俢理制造站、长沙岳麓打火机厂、自立机械厂、长沙电器开关厂、长沙文化用品厂、长沙市噪声控制设备厂、长沙压延厂、长沙坩锅厂、学院街半湘街综合工厂等单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半湘街自发形成布艺市场,各地及本地的布商云集于此,一些窗帘加工和布艺门面也加入其中。本来不宽的街道两侧,被伸出来的布摊占据,显得更加拥挤。

2001年,沿江大道扩宽改建,征用了半湘街西侧的所有房屋,布艺市场被迫搬迁。大部分布艺商家迁往火车南站的新布市,小部分迁往坡子街,租赁门面继续经营。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6)

半湘街布市 汤武摄于2001年2月

上世纪50年代起,湘江航运繁忙,从客运码头登岸旅客提袋挑担,涌向坡子街。因此,小西门一带的旅社应运而生。

半湘街北端西侧有家“革新旅社”(该旅社的前身是我小学同学李芝刚家开的“群大旅社”,参加公私合营后,统一由市服务公司管理), 隶属市服务公司集体旅社总店,门面很宽,两层楼,砖木结构,八十年代改建成三层半钢混结构建筑,顶层可住客,另有一间仓库。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半湘街形成市场后,一楼门面出租给商家做生意。

坡子街西口南侧,有家“红卫旅社”,隶属湘江旅社管辖。旅社为两层建筑,部分三层,楼身很长。原有员工约40人,因为他的门面临街,下河街形成市场后,一楼都出租成了门面,楼上改成了仓库,员工也就分流到其他旅社去了。

我的同学陈霞林就租用过红卫旅社的门面,批发双沟酒、洋河酒,后来店子搬迁到杜甫江阁对面去了。

坡子街西街口、沿江大道东侧有一栋四层楼建筑——湘江旅社。此楼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砖混结构,建筑面积达 3000多平方米,面临湘江中路。是当时沿江标志性建筑之一。旅社有员工100多人,常住旅客大多是各地采购员。洞庭湖地区有多个单位在旅社设立办事处。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7)

坡子街与小西门下河街交汇处 汤武摄于2001年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8)

沿江大道

坡子街西头,从半湘街口开始起坡,上完陡坡,出了街口便是一条与坡子街垂直的大马路,以前叫沿江大道,现在叫湘江中路。

沿江大道紧靠湘江东岸,东靠城区原老城墙,南起西湖路,北止新河路,全长4.542公里,宽25米,是市区沿湘江东岸的主干道,是当年长沙市区内最长的马路之一。因临湘江而得名。

自民国时期起,沿江大道东侧,沿街有众多洋行商栈盘踞,西侧沿河有大小码头数十处,一个紧挨一个,是长沙内河航运中心、商业主要集散地。

195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将修建沿江大道列为长沙市五大市政工程之一。在当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拨出拆迁安置费1.3亿元旧人民币和大米274万斤,对3000多棚户全面进行了拆迁安置。

1952年,沿江大道建成碎石路面,1959年加铺沥青路面。七十年代修建了花岗岩防洪堤,堤宽8至18米, 高于路面80厘米。

2000年至2005年,长沙市政府陆续迁移了沿江所有码头、仓库,兴建了大型截污工程,设置5处排渍站,拆迁了马路东边的房屋,拓宽了马路,打造了含有历史文化景观的绿化带、花坛,设置十余个休闲健身广场,加高了防洪堤,建筑了花岗岩防洪墙。在沿江大道与湘江之间建成了一个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湘江风光带。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9)

拓宽中的沿江大道 汤武摄于2001年4月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10)

小西门客运码头

坡子街西街口是旧时长沙九大城门之一旧址,为善化县靠湘江唯一的城门。

小西门在长沙革命史上,保留了光辉的一页:

1915年湖南官康将大金码头租与日本戴生轮船公司。1925年10月租期届满,日本商人竟与江西帮会私订密约续租,引起省会人民强烈抗议。10月8日湖南人民收回大金码头委员会成立,坡子街成为斗争的前哨阵地。

1925年12月17日,数千名工人学生从坡子街向沿江大道聚集,从日商手中强行收回小西门外的大金码头。

——摘自陈先枢《坡子街史话》

横过沿江大道(现在的湘江中路)马路,坡子街口的正对面是小西门湘航客运码头。

早在清末,轮船开始航行于湘、资、沅、澧、各主要水上干道。客、货运输以长沙码头最多,可辐射常德、津市、安乡、益阳、岳阳、湘潭、衡阳等地。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11)

湘江长沙段 汤武摄于2000年

1960年,修膳一新的小西门客运码头设施齐全:泊位,码头,仓库,三个候轮室焕然一新。航线主要有岳山轮、金山轮、龙山轮跑常德、津市、益阳、衡阳等地。还有跑短线的奉山轮、雪山轮、屈山轮,专跑湘阴、湘潭、靖港、霞疑、三汊矶和丁字湾。

最初的客运码头还没有安装广播,服务员只能手持着白铁皮卷成的喇叭筒边走边喊,催促旅客上船。

因为座位有限,那时的船票不对号入座,先到的就能坐到座位,后来的就只能站着。因此,通过验票口后,旅客就一窝蜂地往船上跑,抢座位,抢不到座位的就一直要站到下船为止。

上世纪70年代,下到沅江、湘阴、常德、益阳、安乡、津市、衡阳、湘潭等地的知青,都要回家过年,每逢这个时段,一票难求,客轮限载四百多人,有时挤上来六、七百人,轮船严重超载。

恰逢年底又是滩干水浅季节,船行至浅滩地段,船长、大副就守在舵房,两目注视前方,两耳细心听探水水手不断的水位尺寸报告,一旦水位只有三尺多,关闭机器,让船底擦着河床砂石慢慢溜过,在底仓能听到船底与砂石的摩擦的声音。

1968年,我下放到常德县当知青,几乎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回长沙。好不容易从乡下赶到常德市,回长沙的车票告罄,无奈之中只能选择乘轮船回家。

晚上,在常德上南门客运站上船,坐在舱底,背靠船帮打瞌睡。在蒙眬的睡意中听到水手喊:黄茅洲到了;下船啊……临资口到了,下船啊……

好不容易熬到天麻麻亮,当披着晨雾的长沙东岸轮廓出现时,船上的人顿时活跃起来,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轮船在小西门码头靠岸。

一脚踏上趸船,小心走过摇摇晃晃的跳板,蹬上几十级壁陡的码头石阶,出了检票口,横过沿江大道,进入还未完全苏醒的坡子街,看到这熟悉的街道似乎就到了家,那种难以形容的感觉终身难忘!

坡子街最好游玩的地方(走进记忆中的坡子街)(12)

1984年开始营运的新客运码头 网络图

1972年10月,湘江橘子洲大桥建成通车。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决定投入280多万资金,在中山路原汽车渡口南侧修建一座新客运码头。

1984年1月,小西门客运码头迁往占地总面积1.75万平方米的新站营运,结束了她在小西门的百年使命。

(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参考:陈先枢《湘城访古》、《长沙市志》、星辰在线-长沙晚报。感谢陈霞林、刘文如、曾永昌、范立新、刘琼英等人提供的宝贵资料。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