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我想,这也是去年山东把济南、青岛、临沂列为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原因。烟台的人工地表面积虽然也有所扩大,但与临沂的扩张相比并不显著。可以说,仅从人工地表面积上来说,烟台这二十年来发展相对滞后。在地表覆盖图中,红色的是人工构造地表,和建成面积这一名词的意思差不多。我们先来看看山东近二十年间的三张地表覆盖图。通过这三张图,可以看出山东省近二十年来城市发展的历程,16市建成面积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人工构造地表面积和集中度上来看,2020年山东最耀眼的是青岛、济南和临沂。由于地形分布的原因,青岛、济南的人工地表并不集中,反而是临沂已经俨然有大城市的感觉。

我们知道,分析一个城市的实力时,GDP、常住人口等指标往往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所表达的并不是那么客观。

今天,我想用三种图,来客观地反应山东16市真实的发展水平,其中一些数据可能颠覆大家的认知。

01 地表覆盖图

地表覆盖图已经是一种制作十分成熟的地图,反映了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造物的分布。我国清华大学已经绘制出世界首幅1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图,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在地表覆盖图中,红色的是人工构造地表,和建成面积这一名词的意思差不多。我们先来看看山东近二十年间的三张地表覆盖图。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1)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2)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3)

通过这三张图,可以看出山东省近二十年来城市发展的历程,16市建成面积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人工构造地表面积和集中度上来看,2020年山东最耀眼的是青岛、济南和临沂。由于地形分布的原因,青岛、济南的人工地表并不集中,反而是临沂已经俨然有大城市的感觉。

烟台的人工地表面积虽然也有所扩大,但与临沂的扩张相比并不显著。可以说,仅从人工地表面积上来说,烟台这二十年来发展相对滞后。

我想,这也是去年山东把济南、青岛、临沂列为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原因。

下面是青岛、济南、临沂三市近二十年来地表覆盖图的变化过程: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4)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5)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6)

山东这三个中心城市近二十年来虽然发展不错,但也只是在省内。仅拿2020年的地表覆盖图来说,和一线城市、大湾区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7)

上图可知,一线城市和大湾区、长三角的这些城市面积都不太大,人工地表面积的密度和总占比十分庞大。山东省内,缺少这种发展成熟的城市。

有人说你为什么偏和我国最好的城市相比,这不是黑山东吗?须知,只有和好的城市相比,才能只能差距,才有追赶的目标。和差比好,除了自吹自擂外,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再把上图和16市建成区面积的数据做一对比: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8)

上表中,左侧是贴吧一大神自己测量的16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右侧是官方公布的建成区面积,可能由于统计方法不同,两组数据差别较大。不过,左侧数据的排名和上面的地表覆盖图人工构造地表面积更加相符。

无论是上面的建成区面积,还是地表覆盖图,都指出了一个事实,临沂在快速崛起,烟台则发展较缓慢。

另一方面,老牌工业城市淄博、东营的建成区面积仍是十分可观的。济南与淄博、潍坊、东营、滨州的城区相距较近,已经快连成一片了;青岛城区则与胶东经济圈其他四市相距较远,中间形成了一片“真空地带”,这是省会经济圈相对于胶东经济圈的优势。

02 百度热力图

地表覆盖图反应了一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热力图则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

百度热力图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网上访问流量,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越多,颜色越红。

由于百度热力图只有手机版百度地图软件才有,我用了3个小时把山东16市的热力图拼接成了下图。原图50MB,无法上传,只能用压缩版。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9)

从这个图上能够明显看出山东各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范围和密度最显眼的仍然是青岛、济南、临沂三个城市。另外,还可一观的城市还有烟台、潍坊、淄博三市。

每个城市分开来看的话,青岛的灯光图沿胶州湾形成了一个环状,与青岛环湾发展的规划相符,已经搭成了大城市的框架。青岛的灯光图范围在山东最大,但人口集中在东西两岸,胶州湾西北明显暗淡。

济南人口密度不错,但城市发展架子太小,基本发展成了黄河和泰山之间的“油条状”,这也是济南名列“堵城”的原因。下一步,如何扩大城市空间,应是济南重点关注的。

烟台、威海都是海滨城市,两个市区离得近,基本快连接起来了。但这两个城市人口集中在沿海,成沿海带状发展,没有像青岛那样向内陆延伸。这间接说明烟台、威海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城市空间向内陆扩展。

日照也是沿海城市,实力更弱,只发展成了一个点,还没有成“带”。

胶东经济圈的五个城市市中心除烟台、威海外都离得比较远,要想协同发展最好的“沟通”方式是高铁,可惜除了青岛、潍坊之间是真正的高铁外,剩下的城市之间都是250Km/h之内的动车线路,这必将影响胶东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

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老胶济铁路上的这4个城市之间,已经快连成了线。百年胶济铁路,拱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

临沂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存在。临沂的城区轮廓比较规整,已然有大城市的感觉。鲁南经济圈有临沂、济宁、枣庄、菏泽四个城市,四个城市距离较远,中心城市临沂又偏居东隅,很难有一个经济圈的直面感观。有传言说鲁南经济圈由四个城市轮流坐庄,那这样没有绝对中心城市的经济圈更加没有意义。私以为,以临沂、日照、济宁、枣庄四个城市组成鲁南经济圈更加合适,这样临沂作为鲁南中心就名副其实了,也有了出海口。

济宁和枣庄比较相似,都是城区比较分散。济宁城区不大,旁边的兖州、曲阜、邹城城区规模也不小,现在兖州还已经划区了,但济宁对这些区市的吸收同化并不强。

枣庄更明显一些,滕州市的城区颜色甚至比枣庄中心城区更红,枣庄的城区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中间的过渡地带也很大。

聊城、德州、菏泽、滨州、泰安、东营这几个城市的城区都比较小,在本市有一定的中心性,但规模是个问题。

从这个热力图上来看,青岛、济南、临沂的城区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烟台和威海抱团发展的前景更值得看好,潍坊处于济青高铁和以后京沪二通道的交界点,未来也会不错。

和热力图一类的数据是单位面积人口密度。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10)

上表是山东16市市区的人口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热力图虽然总体上和人口密度正相关,但热力图在反应人口密度的同时,还反映了人口地域分布,所以这两个指标是不能简单的看成一个的。

市区人口密度上,临沂、济宁、青岛位列三甲,后面是淄博、济南。济南因为拥有一些人口较少的区,市区虽大,但总体人口密度上就跟不上来了。济宁则是由于市区面积不大,人口集中,才导致市区人口密度高居省内第二。

不过,综合考虑市区面积、人口情况,青岛、济南、临沂仍是山东人口密度前三名。

03 夜晚亮灯卫星地图

再来看第三个指标,夜晚亮灯卫星地图。

夜晚亮灯卫星地图反映了一个城市夜经济的规模,居住人数、城市面积都能在其中体现。

这个地图很多机构都在做,像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SA(美国宇宙航天局)、谷歌地图等,在即时性上谷歌做的好点,今天就是用谷歌的夜晚亮灯卫星地图。

一张图带你看山东(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山东)(11)

从这个图上来看,青岛的亮灯规模不小,已经基本把胶州湾变成了“市内湖”。但青岛与胶东经济圈其他城市中间的间隔仍是很大。

济南仍然是东西偏长的形状,规模和青岛还有一定差距。

临沂城市分部比较规则,规模和烟台有的一拼;烟台仍是沿海一片发展起来了。

淄博得益于工业基础,亮灯规模已经快跟上济南,但集中度不如济南;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滨州这五个城市基本打成了一片,有利于抱团发展。

可见,无论是夜晚亮灯卫星地图,还是热力图、地表覆盖图,所反应的问题都是相似的,这也能相互印证这三张图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从这三张图可以发现以下现象或问题:

一,山东未来的中心城市是青岛、济南,若有副中心城市,很有可能是临沂靠前。

二,近些年来,烟台发展滞后了,临沂发展较快。

三,省会经济圈各城市市区之间距离更近,抱团发展的能级要高于胶东经济圈;胶东经济圈五个城市市区之间相距太远,尤其是龙头城市青岛孤悬海边。

四,山东龙头城市和大湾区、长三角相比还有差距。

本文来自青城山说,专写山东城市发展和楼市分析

#山东##青岛##济南##烟台##临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