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晚会齐天乐的主要内容(十位音乐鼻祖穿越千年)
元宵节晚会齐天乐的主要内容(十位音乐鼻祖穿越千年)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并为其作诗:《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元宵佳节,央视一曲《齐天乐》,让我们领略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曲中十位来自不同时代的乐器演奏家,穿越千年于今,共同演绎了传承千年的华夏文明。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十位人物演奏的乐器与背后的故事。
第一位:诸葛亮空城抚琴
诸葛亮大家非常熟悉, 首次北伐当中,因为马谡的无能而丢失街亭,从而导致司马懿的大军长驱直入,直达蜀军后方的辎重大本营西城。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从不冒险,而这一次也不得弄险一次。一次才有了,一曲琴声吓退司马懿的十万大军的说法。琴声中充满的杀气弥漫四方,让司马懿以为周边有埋伏,故而退兵三十里。现在也有人认为,是司马懿听懂了诸葛亮琴声中的无奈与悲愤,联想到自己日后难免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而故意退兵。不管真相如何让,我们聆听琴声就好,鼓角争鸣的战场已离我们而去了。
第二位: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并为其作诗:《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当时的身价之高,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第三位:阮咸弹中阮
阮咸:阮咸字仲容,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琴弦婉转,有余音绕梁之美。因生性淡泊,既不像嵇康那样狂放,也不像阮籍那样不羁,在竹林七贤中是最后一位比较低调,所以名声也不是太显赫。
第四位:八仙之一韩湘子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 相传为韩湘子所作。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华轩居士据《道论诠绎》记载,应铁拐李之邀于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列入八仙之列。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非传说中的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
第五位:好名声的宦官徐衍
徐衍,字不详,徐州下邳郡人。东汉末年宦官。当时在宫中,徐衍与济阴丁肃、、南阳郭耽、汝南李巡、北海赵祐都因为清廉忠正被士人所称赞,五人都生活在宫中小巷里,不和别人争夺威势权力。
《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宦者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祐等五人称为清忠,皆在里巷,不争威权。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定,争者用息。
从徐衍的为人看,他不贪慕名利,为人清廉正直,淡泊明志,在当时宦官干政,腐朽黑暗的大环境下可谓是难能可贵。从与徐衍齐名的丁肃、李巡、赵祐的事迹上看,加上他名列五人中的第二位,就可以推断出,丁徐衍其人在东汉末年的士人中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从史书记载上看,中平年间徐衍还在世,他的死因,很有可能是像《三国志》记载那般,在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失败被杀,汉少帝和陈留王被部分宦官胁持到洛阳市郊,袁绍等将领带领士兵杀入宫中不分老幼良善,只要是宦官就杀。徐衍很有可能死于那场战乱中。
第六位: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学过“乐”,谙乐理,善乐技,还做过乐吏,善吹笙。《礼记·祭统》说:“墨翟者,乐吏之贱者也。”《吕氏春秋·贵因》说:“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艺文类聚》卷44说:“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墨子曾穿着锦衣,为楚王吹笙,是历史事实。
《非乐》说,子墨子之所以非乐,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墨子尽管“非乐”,但对音乐等艺术活动的美感功能,也有所肯定。他虽然“耳知其乐”,但由于认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大搞乐舞,满足私欲,“不中万民之利”,不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对“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无补,所以要“非乐”,批判统治者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
第七位:羯鼓李龟年
李龟年,邢州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出身赵郡李氏。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
第八位:抗金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本为江南名妓,仰慕抗金英雄韩世忠,后经人引荐嫁于韩世忠,被后人称为南宋抗金女英雄。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第九位:敦煌飞天反弹琵琶女
这不用我多说,大家就知道这是我国佛家当中瑰宝。里面的壁画精美绝伦。但在1840以后各国列强的入侵深入了大西北,在道士王圆录的手里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法器都被侵略者以很小的代价还走了,这也成了人们心中对敦煌佛教圣地的永远遗憾。
第十位:戚家军唢呐
戚家军就更不用说了。抗倭英雄戚家军,独创鸳鸯阵,不仅能大量的杀伤敌人,还能有效的自我保护。在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和俞大猷将军的指挥下 一举荡平了扰乱多年的沿海倭寇。
除此之外,戚家军在北方那更是无敌的存在,在长城边境线上对待蒙古骑兵,基本都是只见枪响,不见人影,在与蒙古骑兵的对决当中有了很大的优势。唢呐一响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