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或以西语之系动词为障碍,而汉语或有利于存在意义之探究。刚。”记录在研究生课“哲学方法论”中讲的意思:“辩证法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意义上,实乃哲学本身,非后世所谓方法论可比也。刚。”如果说空中转腕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到书法中的“乾”(虽然这实际上是虚假的感觉,真正的乾只有在坤中才能体会到),那么,笔一旦落纸,就立刻会感到笔锋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于腕运的阻碍。如果只是感到阻碍,那么,这时候的“笔锋存在感”本质上还只是对于笔锋之为“存在者”的感知,尚未达到对于笔锋之“存在”的感知。在《存在与时间》研究生读书会上写的笔记:“中西相互发明,远胜其同异比较。刚。”

自然律动不是恶俗的“老干体”“抖动体”——这是学碑极易堕入的俗坑。在写金文之前,我带学员写了三次楚简,强调楚简摆动笔法的重要性,就是为了预防写碑的恶俗倾向。

自然律动的金石笔法不但不与帖学矛盾,反而可以深化帖学的纸笔对话,矫治帖学通俗化中形成的浮滑中怯之病。楚简“中壮”的摆动笔法,金文“微分起倒”的线条中段,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自然律动是坤入于乾的结果。这不是玄学,这是具体的书写经验:

我在前面讲楚简的几次课上谈到,乾就是圆转无穷的腕运摆动(横摆、竖摆、弧线等)以及空中动作与纸上动作连贯而成的圆周运动、8字运动、太极图运动等等。坤则是纸笔相触带来的对于笔锋存在感的觉知。

如果说空中转腕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到书法中的“乾”(虽然这实际上是虚假的感觉,真正的乾只有在坤中才能体会到),那么,笔一旦落纸,就立刻会感到笔锋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于腕运的阻碍。

如果只是感到阻碍,那么,这时候的“笔锋存在感”本质上还只是对于笔锋之为“存在者”的感知,尚未达到对于笔锋之“存在”的感知。

在《存在与时间》研究生读书会上写的笔记:“中西相互发明,远胜其同异比较。刚。”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1)

记录在研究生课“哲学方法论”中讲的意思:“辩证法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意义上,实乃哲学本身,非后世所谓方法论可比也。刚。”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2)

“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或以西语之系动词为障碍,而汉语或有利于存在意义之探究。刚。”

相关话题,两年前在法兰克福机场听台湾书家林俊臣兄谈过:

海德格尔论《返乡》读书会录音 |《南周》刊拙文论古典与生命的相互激活 | 真正的保存是激活:微信群讨论辑录

“在书”活动记录中也有相关思考:

在书之舞:每一粒音符都在流动,而每一句旋律都欲淹留

昨天围绕上一篇《确定而无法留驻的当下:易经与书法的生命经验》,与耽之同学的讨论亦与此相关,转来供参考:

耽之:晨起重读养生主,方觉“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似乎正可落实到老师此文所提及的书法经验。

书法是时间的书法,时间却存在于“确定而无法留驻的当下”。时间的线性并非一个个点的汇积,而是“今不一停”的泉流涌动。

我们不在时间之外,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实践都不可能超乎时间。

书法作品有别于截图或摄影,后者貌似从时间中截取到一个敞开的瞬间,把动作固定在那里,却已然是滞笔,偏离了“火传”的情实。

但即使能传之火——书写的一气流行——也并不直接就是无尽,而是在“后薪”中“养”出来的、“日新”的“不知其尽”。就像每时每刻自觉闭合的时间,又每时每刻的闭合中重新打开自己。

无竟寓:耽之比较偏重流动性,较忽略确定性。其实,“确定”和“不驻”是相反相成,缺一不可的。

“不驻”是不息的腕运,是天是乾是线性贯气;“确定”是纸笔触感的觉知,是地是坤是点性贞定,是在每一个瞬间都可以“站得住”——即使在快速使转中也是“站着的”,或者甚至可以是能“断开”和转向的,只是其“站”其“断”其“转”不能脱势,也就是说坤不宜离乾独运,“确定”终究在“不驻”之中。坤六三所谓“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即此义也。

大家可以看一下《确定而无法留驻的当下》文章里面写散氏盘的视频,在金文笔法的“微分起倒”中有更多的点性贞定,即属坤的部分。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3)

“汉墓帛书甲乙本老子与通行本不必二择一,可相参而行。刚。”碑帖亦如此,中西亦如此。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4)

学员及助教惟朴写金文后,行草书有了更多从容,这便是坤入于乾的作用。

愙斋书法草书32字大图(以自然摹仿自然)(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