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袁雪芬大师越剧原声梁祝十八相送(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

袁雪芬大师越剧原声梁祝十八相送(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5天中,七彩戏剧频道还将连续播放《名家名段》“袁雪芬和她的袁派艺术”专辑。专辑搜罗袁雪芬不同时期的舞台演出及电视影像;其中既有《西厢记·琴心》《双烈记·夸夫》等广为人知的唱段,也不乏《梅花魂·重台别》《绣百花》《女看相》等从新闻纪录片、早期影像等罕见视频资料中钩沉所得。袁雪芬在越剧《祥林嫂》中的剧照上世纪50年代的袁雪芬袁雪芬经典代表作——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将先后登陆荧屏。作为越剧四大经典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祥林嫂》则被誉为越剧改革的里程碑。这两部影片曾多次播出,每逢重播,必受到戏曲爱好者的欢迎。袁雪芬塑造的祝英台、祥林嫂形象,堪称越剧袁派艺术难以逾越的高峰。除两部流传较广的电影外,特别版面还将播映三集电视连续剧《祥林嫂》。该电视剧版本此前鲜少播出,在观众中流传度不广;此次经过整理修复后完整呈现,成为献给戏迷的一份惊喜。相较90分钟

为纪念袁雪芬诞辰100周年,3月22日起,上海广播电视台七彩戏剧频道将推出特别版面,连续5天播出袁雪芬经典越剧作品与珍贵影像。在这个因疫情而“倒春寒”的春天,用熟悉的旋律与唱段,再度让戏迷领略大师风采。

袁雪芬大师越剧原声梁祝十八相送(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1)

2011年2月25日,戏迷送别越剧艺术家袁雪芬

重温袁雪芬经典越剧作品

在从艺生涯中,袁雪芬留下的舞台影像资料较少;尤其是后期,她为培养青年演员和主持越剧理论建设,主动让出舞台,排演的新剧目少之又少。此次“纪念人民艺术家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特别版面集纳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影像资料,展示越剧袁派艺术孕育、发展、成熟的艺术历程。

袁雪芬大师越剧原声梁祝十八相送(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2)

上世纪50年代的袁雪芬

袁雪芬经典代表作——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将先后登陆荧屏。作为越剧四大经典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祥林嫂》则被誉为越剧改革的里程碑。这两部影片曾多次播出,每逢重播,必受到戏曲爱好者的欢迎。袁雪芬塑造的祝英台、祥林嫂形象,堪称越剧袁派艺术难以逾越的高峰。

除两部流传较广的电影外,特别版面还将播映三集电视连续剧《祥林嫂》。该电视剧版本此前鲜少播出,在观众中流传度不广;此次经过整理修复后完整呈现,成为献给戏迷的一份惊喜。相较90分钟的电影版本,近30小时的越剧电视剧,故事内容更详尽,人物关系、矛盾冲突也更复杂,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经典艺术不断打磨、修改,臻于完美的过程。袁雪芬在剧中饰演的青年祥林嫂形象也填补了电影版本的空白。

袁雪芬大师越剧原声梁祝十八相送(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3)

袁雪芬在越剧《祥林嫂》中的剧照

5天中,七彩戏剧频道还将连续播放《名家名段》“袁雪芬和她的袁派艺术”专辑。专辑搜罗袁雪芬不同时期的舞台演出及电视影像;其中既有《西厢记·琴心》《双烈记·夸夫》等广为人知的唱段,也不乏《梅花魂·重台别》《绣百花》《女看相》等从新闻纪录片、早期影像等罕见视频资料中钩沉所得。

展现袁派艺术的风采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是袁雪芬留给越剧人,也是留给世人的谆谆教诲,语言质朴但掷地有声。

特别版面还将播出四集人物专题片《听·雪——艺术大师袁雪芬艺闻录》。专题片以袁雪芬生前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访谈及讲话资料为主体,通过本人讲述以及师友、弟子的回忆,展现了一个浙东山区的小女孩如何成长为越剧表演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在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袁雪芬如何在上海自立自强,主导越剧改革;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追求进步,主张男女合演;又如何在晚年不断创新,关注越剧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

更难能可贵的是,《听·雪》挖掘修复了1959年《梅花魂》演出片段、1979年现场演出《绣百花》片段、上世纪80年代越剧演员回故乡现场演出等珍贵视频资料;同时还对《方玉娘哭塔》《古庙冤魂·梦会》《一缕麻·哭夫》《香妃·哭头》《梁祝哀史·楼台会》等袁雪芬早期唱片进行了音配像,邀请袁派花旦方亚芬及青年演员徐莱、黄莺、陈慧迪、俞景岚等为老师的演唱配像。

越剧的发扬光大,既要继承传统,更要有所发展。这是袁雪芬始终坚持的理念。虽然她一生不曾正式收徒,但袁派弟子遍布全国各地,袁派艺术在新时代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特别版面中,《一代宗师 百年流芳——纪念袁雪芬专场》《一代风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纪念专场》将集中展现各地袁派弟子的风采。

今年既是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也迎来越剧改革80周年。用电视艺术纪念、缅怀前辈艺术家,是七彩戏剧频道开播以来的传统。据悉,频道还将通过形式多样的荧屏呈现,展现戏剧人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用戏曲这一魅力独具的“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时代故事。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张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