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生活日记:想当年 人间指南1980 编辑部的故事
80年代的生活日记:想当年 人间指南1980 编辑部的故事由于杂志办得不怎么样,销量严重下滑,老陈决定辞去主编职务,退休回家,退位让贤,但谁才是贤呢?老陈看着这些死气沉沉的编辑们,心里也拿不到主意,于是便让这五个编辑说出自己的看法,谁的办法能让《人间指南》质量又好、销量又高,谁就接替他的位置。《人间指南》是一份卖得不怎么样的杂志,在这份杂志的编辑部里,有主编老陈(吕齐饰演),有在改开之前就参加工作的牛大姐牛玉清(童正维饰演)和刘老头刘书友(张瞳饰演),有中年男人余德利(侯耀华饰演),有新晋青年李冬宝(葛优饰演)与戈玲(吕丽萍饰演)。同《儒林外史》一样,《编辑部的故事》尽管看似是一个接一个的单元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彼此联系还是很密集的,第一集定调,中间部分慢慢上扬,最后一集升华,在不露声色之间完成了长篇连续电视剧的三级跳。——既然这样,那它就一定是有主题表达的,而一部有主题表达的电视剧,一定会在头尾表现得特别明显。第一集叫做《谁主沉浮》。
编者按:这里是个怀旧剧场。
今儿咱聊一特像《儒林外史》的情景室内剧,它比《我爱我家》还早了一年。
《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句话是:“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死活要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神仙圣贤拉到凡间,用镜子照一照它那阴暗面。今儿要聊的这部情景剧没那么狠,虽然也有社会百态,也有清高的知识分子们的阴暗面,但总体上它的故事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点到为止,不再深挖,既可博观众一笑,也可供观众沉思,至于您看出了什么,那是您自个儿的事儿了。
这个螺蛳壳,叫做《人间指南》编辑部,这部剧就叫做《编辑部的故事》。
同《儒林外史》一样,《编辑部的故事》尽管看似是一个接一个的单元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彼此联系还是很密集的,第一集定调,中间部分慢慢上扬,最后一集升华,在不露声色之间完成了长篇连续电视剧的三级跳。
——既然这样,那它就一定是有主题表达的,而一部有主题表达的电视剧,一定会在头尾表现得特别明显。
第一集叫做《谁主沉浮》。
《人间指南》是一份卖得不怎么样的杂志,在这份杂志的编辑部里,有主编老陈(吕齐饰演),有在改开之前就参加工作的牛大姐牛玉清(童正维饰演)和刘老头刘书友(张瞳饰演),有中年男人余德利(侯耀华饰演),有新晋青年李冬宝(葛优饰演)与戈玲(吕丽萍饰演)。
由于杂志办得不怎么样,销量严重下滑,老陈决定辞去主编职务,退休回家,退位让贤,但谁才是贤呢?老陈看着这些死气沉沉的编辑们,心里也拿不到主意,于是便让这五个编辑说出自己的看法,谁的办法能让《人间指南》质量又好、销量又高,谁就接替他的位置。
第一集有趣就有趣在这里。
一声令下,众人都忙活了起来。从戏剧角度看,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合理的外力动因推动剧情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我们来看看能看出什么好玩的东西。
先说余德利。余德利,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当然他是“德利”而不是“得利”,并且“德”在“利”前,这一点很值得注意。果不其然,老陈这话说出去之后,余德利立马想到的就是去拉广告找赞助,他的算盘是有了广告赞助,编辑部就有了经费,经费到手,自然不愁没钱请大作家们来写稿子了。
余德利说:“我认为啊,咱们这刊物,办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费不足。因为咱们稿费低,所以咱们失去了一部分作者;因为咱们旅差费少,所以咱们的作者啊,就只能坐井观天,不能深入生活。咱得自个儿想辙啊。(老陈:那你有些什么好主意呢?)已经有四家企业,同意在咱这刊物上做广告。我撒开手那么一张罗,保证不出仨月,咱这《人间指南》啊,不仅销量大啊,经费也解决了。”
老陈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而是接着让别人继续发言。
和余德利正好相反,下一个发言的是牛大姐。牛大姐是很有政治素质的,在思想上能把得了关,但有时会有些僵化。她上来就否定了余德利的想法,她认为现在刊物办不好,是因为大家积极性不够,对国家对社会的热情和责任心不够,因此强调如果她做了主编,一定在思想上好好让读者端正态度。
刘老头和牛大姐是同时期出来的,但刘老头没那么强的想法,他从苦日子过来的,一心节俭、处处节约,他也想做主编,不过他没提出什么有效建议,自打老陈说准备退休后,刘老头便在这方面动了心思,老陈一下班他就上前去攀谈,想着跟老陈套近乎。
至于剩下的两个年轻人,李冬宝和戈玲,因为是年轻人,所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研究了几本卖得好的杂志,然后提出了要进行杂志栏目改革的方案,要一改过去僵化死板的栏目、陈词滥调的文章,做到让栏目和文章吸引读者、喜闻乐见。
李冬宝说:“可以把其它刊物中,办得最有人缘的栏目综合在一起,重新编排出一组《人间指南》的栏目来。内容呢,则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风格,和陈词滥调的长篇大论,侧重喜闻乐见和排忧解难,短小新奇和通俗易懂的文章来,加大信息量,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