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职学生人口(常住人口五分之一)
惠州中职学生人口(常住人口五分之一)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近年来,惠州持续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好人之城”建设,民间好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信用姐”曾彩香到“活雷锋”赵喜昌,从“托举姐”陈小利到“挡刀快递小哥”黎志伟,从市民合力抬车救人到“百米冲刺”救人的“辅警哥”曾勇军……他们或是淳朴的本地村民,或是外省市追随子女来度晚年的长者,或是从异地来惠州干事创业生活的后生仔……一个个普通人,用勇气、正气、骨气,谱写着一曲曲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乐章。“惠州志愿者”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时代精神的激励;既有榜样力量的引领,又有政府部门的大力弘扬。志愿者助力疫苗接种。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摄志愿之风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乐章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孕育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尚礼重义的传统美德,为道德的深度教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惠州人。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
滚滚车流中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救起6岁儿童……日前,惠州“辅警哥”曾勇军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什么是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光彩夺目的英雄,但能站在历史聚光灯下的人,毕竟是少数。支撑起整个时代的,更多的是“平民英雄”,他们默默无闻、用爱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惠州,这样的“平民英雄”有一个新的名字——志愿者。一种情怀、一缕善念,蕴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心中,他们默默无闻、艰苦付出、不求回报,构成了惠州的志愿者现象。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传递着深入人心的力量,通过志愿服务,于细微之处点亮道德之光,用凡人善举托起文明之城。
志愿者助力疫苗接种。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摄
志愿之风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乐章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孕育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尚礼重义的传统美德,为道德的深度教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惠州人。
“惠州志愿者”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时代精神的激励;既有榜样力量的引领,又有政府部门的大力弘扬。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近年来,惠州持续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好人之城”建设,民间好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信用姐”曾彩香到“活雷锋”赵喜昌,从“托举姐”陈小利到“挡刀快递小哥”黎志伟,从市民合力抬车救人到“百米冲刺”救人的“辅警哥”曾勇军……他们或是淳朴的本地村民,或是外省市追随子女来度晚年的长者,或是从异地来惠州干事创业生活的后生仔……一个个普通人,用勇气、正气、骨气,谱写着一曲曲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乐章。
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行动。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摄
这座城市的“好人密码”并不止于此,一个个“身边好人”在交出一份份闪亮的道德答卷后,又继续投身这座城市的文明建设,用一个新的身份——惠州志愿者,在这座城市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好人”李乾国1994年从四川来到惠州,2009年开始投身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成立惠东县爱心群志愿者协会,目前累计个人服务时长近1.3万余小时。去年以来,他一直组织带领志愿者坚守在惠东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建设宣传中。
“中国好人”马相华从车祸中汲取经验教训,成长为一名专业交通安全宣讲员,从事交通安全公益宣讲13年来,坚持通过在路口进行交通劝导,通过对新驾驶员进行授课、录制交通安全宣讲视频等方式开展公益宣讲,“只愿天下再无车祸”。马相华还带着他的团队不遗余力地助力文明出行、安全出行,日常组织志愿者到市区繁华路段红绿灯路口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河南水灾发生后,惠州狼帮救援队、惠州蓝天救援队两支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集结,星夜兼程驰援郑州、新乡以及卫辉等受灾地区,他们在受灾一线无私无畏、支援抗洪救灾,展现全国文明城市惠州的大爱与风采。
“平安春运·暖冬行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国梦·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抗“疫”行动志愿服务……全市广大志愿者通过整合和链接各类社会资源,走进社区、乡村、基层,常态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一棵棵“独木”汇聚成林,继而形成森林效应。透过这样的惠州志愿者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惠州这座城市,居民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志愿之风盛行,既是惠州人基本道德规范的体现,也是文明建设在惠州的具体实践。
志愿者助力文明交通出行。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摄
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23.4万人
城市有城市的品格,家庭有家庭的规矩。为了让志愿服务“代代相传”,惠州不断推进制度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实施志愿服务“一张网”管理,惠州对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和政策法规保障等核心业务流程实现100%信息化,惠州志愿服务在精准化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并形成“细水长流”的常态化机制。
加大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在巩固与惠州电大合作的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创办惠州志愿服务学院,与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办市志愿服务救护培训中心,学院和中心形成“一学院一中心一基地”的惠州市志愿服务培训平台体系,并正在建立惠州市志愿服务培训师资库。
坚持培训和服务并重的原则,利用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利用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和人才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做实回馈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为志愿者提供信用保障支持、引导企业定期开展志愿者消费优惠活动、持续为建成区实名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让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没有“后顾之忧”。
……
环卫志愿者齐行动, 保洁志愿服务扮靓城市。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为惠州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肥沃的“生长土壤”,惠州注册志愿者呈几何级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达123.4万人(7年前为100多人),全市每5名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注册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371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6.1万个。
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便成为燎原之火。600万惠州人崇德向善,人人共为善行,同为义举。百多万惠州志愿者、“好人”通过整合和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常态化参与我市的基层社会治理,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精准帮扶,为乐于奉献的群众找到用武之地,凝聚起向上向新向善的文明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龚妍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