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  李,是姓氏。  这就要从古代国人对男子的称呼说起。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清明刚过,被贬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好友的关心让身心俱疲的白居易非常高兴,便写下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来表达他对李宣赠予新茶、用新茶来激励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宣,就是诗中李六郎。  白居易为何要把李宣写成李六郎呢?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清明刚过,被贬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好友的关心让身心俱疲的白居易非常高兴,便写下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来表达他对李宣赠予新茶、用新茶来激励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宣,就是诗中李六郎。

  白居易为何要把李宣写成李六郎呢?

  这就要从古代国人对男子的称呼说起。

  李,是姓氏。

  六,是排行。

  郎,是古人对男子的一种称谓。

  郎,在现代是非常亲昵的称呼,譬如:新郎、郎君。但是在古代,郎不仅是称呼,也是官职和身份。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1)

《古今大战秦俑情》张艺谋剧照

  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张艺谋饰演的蒙天放的官职就是“郎中令”,相当于中央警卫部队指挥官。而郎中令当中的郎,就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官职——郎官。

  郎官,一般由贵族、功臣子弟和身家清白的少年充任,文职的叫侍郎(后来的六部侍郎就是加强版的文职侍郎),武职的叫中郎。汉魏时经常出现的“中郎将”,本意是统领中郎们的将领,后来演化成武职。

  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够被选拔成为郎官,跟在皇帝身边做侍从,不仅是身份和面子,更是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捷径。比如汉武帝时代的名臣霍去病、金日磾、苏武、张骞、霍光,都是郎官出身。

  有了“郎”的身份,就意味着未来无限可期。

  因此,郎在官职之外,也成了古人对有身份、有才干的年轻男子的尊称。

  到了唐宋,郎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譬如太尉在秦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但到了两宋,一路帅臣(军分区司令)和高阶武官都能被称为太尉。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2)

武大郎

  而郎,也从皇帝侍从变成了对男子的一种表示亲近的称呼。譬如武大郎,顾名思义,在家族中排行老大;武松就是武二郎。某位作家笔名春叁拾郎,就可以理解成他是一个在春天出生的、家族排行第三十、很有才华的年轻男子。叫起来是不是特别亲切?

  古代女子称呼情郎不便直接指名道姓,也是用姓 郎——“某郎”来代替。譬如《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和段誉父子,就是阿姨和姑娘们口中的“段郎”。

  说完“郎”,再看排行。

  唐宋时很多诗歌文章当中看到某某十九郎、某某二十八郎的称呼。譬如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三郎,只不过一般没人敢这么叫他;颜真卿就是二十八郎。

  而位于姓和郎之间的数字,则是某人在家族平辈兄弟中的排行。

  古代家族平辈兄弟姐妹的排行规则跟现代不同。一是男女分开排行,二是有明确的次序。通常前四个是伯(孟)仲叔季,后面的则没有明确的指代。

一 伯

  伯,把也,把持家政之意。又引申为父亲的哥哥,如伯父。

  当然,长兄的名字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譬如孔子的长子叫孔鲤,字伯鱼,说明孔鲤是孔融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嫡子,所以用“伯”。而曹操在家族当中虽是老大,但他不是正妻所生,所以不能用“伯”,只能用“孟”,字孟德。

二 仲

  仲,中也,位在中也。

  孔子在家里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三 叔

  叔,年少,通常指父亲的弟弟,或是丈夫的弟弟。潘金莲就曾对武松说:“叔叔如有意,请饮了这半杯残酒……”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3)

四 季

  季,是幼小的意思,但不一定排行第四。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他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得意洋洋地跟老爹炫耀:“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怎么样,我比老二强吧?当然后世也有人看不上刘邦的出身,每每唤他“刘季”。这里的“季”,就有点“那臭小子”的意思。

  汉末孙坚四个儿子的字就是按照伯仲叔季来排的: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除了表示兄弟排名,“伯仲叔季”还表示事物的顺序,比如唐朝诗人李邕的《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礼》《乐》《诗》《书》,伯仲叔季。”还泛指四季“春夏秋冬”: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女子出嫁前是没有名字的,未婚女子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区分排行。如古书所记仲子、叔姬,意思是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至于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其实并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儿。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4)

孟姜女

  简简单单一声“三郎”、“六郎”,便可读出姓氏、出身、家族来。古人为什么要多生儿子?一来儿子多劳动力多,二来真要遇到什么事,吼一声“大郎,带弟弟们来”,从大郎到叁拾郎,呼啦啦一大片,还没动手就气势逼人,谁敢惹?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5)

杨老令公的儿子们

  若是“十九娘”,则表示姐妹众多,养得起那么多女儿的非富即贵。即便娶不到,也可以考虑其它姐妹。娘家强则小家旺。

  到了现代,男子和女子只要是平辈,在家族里是混合排列的——大哥,大姐,二哥,二姐。但是在古代,男子和女子在家族当中是分开排行的。大哥称大郎,二哥称二郎;即使长女的年纪比二哥小,也要称呼“大娘”,次女称“二娘”。

  这里的大娘可不是中老年妇女的意思,而是排行老大,指没有嫁人的年轻女子。而没嫁人的年轻女子又统称为“小娘”。古代很多女子的名字就是“排行 娘”,譬如:公孙大娘、叶二娘、杜十娘。

古代的家族排名:古人的家族排行密码(6)

《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

  注意,称呼女子为“小娘”时,千万不要多一个字喊成“小娘子”,后者轻薄浮浪,是要遭人鄙视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从陕北押运猛火油来到长安的物流大哥第一次跟龙波打招呼用的是“这位大郎”。这里的大郎不是指龙波在家族中排行老大,而是一种在不确定对方具体身份情况下的模糊敬语,类似于现在我们见到有点身份的男子,开口就是“这位大哥”一个意思。是不是很江湖?

  不知道自己在家族平辈当中到底排行第几?

  不知道自家姓氏由来?

  无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