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杨教授说:“让我们要用奋斗去印证我们的实力!”杨教授在工作只严格要求自己,始终默默无私地奉献着。项目的《可行性调研报告》等近二十多万字的教学、科研材料,都由他亲自执笔完成的。两年来,他的付出、他的工作量、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是常人的几倍…… 现任仿真培训室主任的杨成民教授现年45岁,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热工自动化专业,1990年由哈尔滨热电厂来到电力学校。他凭借着丰富现场实践经验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带领身边的教师积极投身到仿真机的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培训工作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近几年来,省内各电厂的200兆瓦机组都先后进行了DCS、DEH改造,为了跟上运行培训市场的需求,学院的原仿真机必须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杨教授时时处处从学院着想。为了节省资金,他决定不用学院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DEH的改造项目。由于仿真机的核心技术开发方是保密的,于是,他利用出
惟 有 奋 斗 最 风 流
——记哈电院优秀教师杨成民和他的同事们
在全世界把“克隆”一词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个与克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词“仿真”也悄然走向电力系统等一些科技密集型企业,并得到成功的应用。
以生产实际、科技创新为双翼的电力仿真技术是电力企业对运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卓有成效的工具,同时也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哈电院仿真培训室自93年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省内各电厂汽轮机、锅炉、电气运行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运行期间事故演练等工作,是我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
现任仿真培训室主任的杨成民教授现年45岁,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热工自动化专业,1990年由哈尔滨热电厂来到电力学校。他凭借着丰富现场实践经验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带领身边的教师积极投身到仿真机的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培训工作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近几年来,省内各电厂的200兆瓦机组都先后进行了DCS、DEH改造,为了跟上运行培训市场的需求,学院的原仿真机必须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杨教授时时处处从学院着想。为了节省资金,他决定不用学院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DEH的改造项目。由于仿真机的核心技术开发方是保密的,于是,他利用出差路过北京的机会,到清华能源仿真公司协商此事。当他说明来意时,对方表示不能无偿合作。经过他软磨硬泡地做工作,对方勉强安排两名教师配合。杨教授回校后,迅速下电厂收集DEH改造的资料,着手改造工作。去年三月,他们进行DEH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整个过程异常艰难,当时教学上的培训工作马上开始,参加全国大机组运行竞赛的学员也要上机。杨教授和同志们无偿加班加点,终于调试成功,各项培训正常开出。两次项目改造,杨教授和他的同志们为学院节省资金三十余万元。 “杨成民干工作就像给他自己家干事一样”。 同志们一句普通的话概括了杨教授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学院的科研队伍是技术过硬的,杨教授是仿真机研发的带头人。2001年6月,鸡西电厂上马125兆瓦供热机组,杨成民和他的同志们承担了该机组仿真机的研发任务。当时实际机组还在土建阶段,设备还未安装,许多技术资料很难拿到手,更谈不上现场调试数据和各种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在该机组运行之前做出仿真机,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扩大学院的影响,锻炼科研队伍,杨教授知难而上。在项目组成员的会议上,他言简意赅地部署任务,沉着冷静地调兵谴将。他强调了“四公开原则”,即劳动强度公开,开发难度公开,可能无报酬公开,失败责任公开,并采取了“详细分工,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办法。研发的一年中,他们没有一个休息日,仅在春节休息了一周。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加班加点再加上看不到成功曙光前的黑暗,使有些同志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杨教授耐心做思想工作,并带头攻关。他始终是冲在最前面的指挥者和实干家。在今年五月份联调终于成功,成功的喜悦挂在杨成民和同志们的脸上,他们的努力再次为学院节省了近五十多万元的资金。
杨教授在工作只严格要求自己,始终默默无私地奉献着。项目的《可行性调研报告》等近二十多万字的教学、科研材料,都由他亲自执笔完成的。两年来,他的付出、他的工作量、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是常人的几倍……
杨教授说:“让我们要用奋斗去印证我们的实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现在,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仿真室可以承接各种容量的火电机组、变电仿真培训工作和其它相关科研项目。杨成民和他的同志们目前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又一次腾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