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但凡是繁荣的文明,都离不开充沛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严重缺水省份,国家早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目前还在规划一项更大的输水工程,这就是“红旗河输水工程”,这项调水工程,被专家认为是当前将中国西南地区水资源调往西北的唯一可行方案,方案计划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丰沛水资源,通过高程逐渐降低的全程自流方式,源源不断地引入西北地区,其中就包括向新疆引入大量水源,预计每年总调水量600亿立方米。图为调水工程图为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曾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断流将近30年,导致绿色生态走廊濒临消失,同时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几乎合拢,因此能否缓解当地的土地沙漠化,关键还在于能否抢救水源越来越少的塔里木河,为了让这条新疆当地的“母亲河”重焕生机,国家在20年时间里持续进行了20次生态输水,将77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注入塔里木河下游,使得尾闾台特玛湖形成500多平方公里水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1)

图为沙漠土地

中国国土面积963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排全球第三,但是截至2014年的数据,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达到261.1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土地荒漠化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土地沙漠化,沙漠化的土地将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主要是因为沙子无法锁住水分,因此为了缓解土地沙漠化,中国启动了生态输水工程解决干旱,比较知名的是塔里木生态输水工程,塔里木生态输水工程,指向下游干旱的塔里木河支流输送水源。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2)

图为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边,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因为航拍照片形似耳朵,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为“死亡之海”,但是罗布泊曾是中国的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的湖水干枯,最终导致这片土地逐渐走向沙漠化,很大程度上和塔里木河支流改道有关,那么国家启动塔里木河输水工程,能否让沙漠不再是荒原?老外表示:也只有中国能创造奇迹,毕竟输水工程可是中国基建能力的一张名片。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3)

图为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曾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断流将近30年,导致绿色生态走廊濒临消失,同时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几乎合拢,因此能否缓解当地的土地沙漠化,关键还在于能否抢救水源越来越少的塔里木河,为了让这条新疆当地的“母亲河”重焕生机,国家在20年时间里持续进行了20次生态输水,将77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注入塔里木河下游,使得尾闾台特玛湖形成500多平方公里水面和湿地。

尾闾台特玛湖的恢复改善了周边2285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使得周边接近死亡的胡杨再次复苏,塔里木河水资源问题的缓解,能有力阻挡这片区域的土地,从荒漠化向沙漠化发展,只要土地没有彻底沙漠化,就有挽救的可能,这些年国家大力建设的西北防护林,就是将荒漠化土地变成绿洲的鲜明案例,只要水资源充沛,将能让褪色的大地重现绿色生机,水源不仅是缓解西北尤其是新疆土地恶化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推动当地发展的关键。

沙漠治理现状与方法(生态输水解决干旱)(4)

图为调水工程

但凡是繁荣的文明,都离不开充沛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严重缺水省份,国家早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目前还在规划一项更大的输水工程,这就是“红旗河输水工程”,这项调水工程,被专家认为是当前将中国西南地区水资源调往西北的唯一可行方案,方案计划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丰沛水资源,通过高程逐渐降低的全程自流方式,源源不断地引入西北地区,其中就包括向新疆引入大量水源,预计每年总调水量600亿立方米。

雅鲁藏布江是其中最充沛的引水源头,这条江流从西藏流入国外,只要修建大坝进行截流,就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无论是继续抢救塔里木河,还是继续建造更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都离不开新的水源,水源就是干旱地区焕发生命力的有力武器,如今国家规划中的红旗河调水工程,在未来还将灌溉当地的农业,使得农业发展焕发生机,让新疆成为可以种植棉花外,还能大量生产粮食的国内又一个重要粮仓,引水工程将成为惠及14亿国人的国家项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