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岳阳楼游记(岳阳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记忆岳阳楼游记(岳阳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根据文献记载和塔的造型,慈氏塔应为宋代重建。当时塔旁建有寺庙,且竖有孟珙的铜像。可是明代弘治年间,岳州知府张举下令将寺庙毁了,宝塔却被保留至今,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古塔之一。据说曾经有几次有人想毁掉慈氏塔,除了有识之人的极力阻挠外,还有其神秘的传说。当时岳州知府张举曾派人爬上塔顶,准备毁塔时,突然狂风大作,塔内上百只乌鸦从塔内飞了出来,把整个塔团团围住,并发出凄厉的叫声。毁塔者被吓得魂不附体,只好作罢。1996年,有人也将脚手架搭上了塔顶,要拆除这“四旧”的产物。当拆塔者将要挪动塔顶铁刹时,塔内突然冒起一股青烟。有人说是菩萨显灵,便不再对塔进行拆毁。据古建筑专家说,高层古建筑上常衍生一种小虫,偶遇气候异常,或受骤然惊扰,便群飞而出,呈烟雾状。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高耸入云的慈氏塔能否降妖镇邪,不得而知,但几百年来它昂首蓝天,雄视洞庭,却被人们把它列为巴陵
波 影 沉 古 塔周忠应客人每来岳阳,首先想到的是岳阳楼,对于慈氏塔,却不是那么熟悉了。其实要了解岳阳,不看看慈氏塔确实是一种遗憾。从岳阳楼下乘船,沿湖南行大约一公里路程,便来到慈氏塔下。有躺着的洞庭湖,便有站着的慈氏塔。远远望去,慈氏塔就像男人的阳具,很雄性地立在洞庭湖边。这是一座七级八面的唐代古塔,高三十九米,与金碧辉煌的岳阳楼遥相呼应,与浮在洞庭水面上的君山隔水相守。“远望君山好似青螺浮水上,近观宝塔犹如嫩笋插江边。”这是一幅写意画,画中的景物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有水才有君山的奇妙;有水才有慈氏塔的雄风。站在历史的时空,仿佛有惊涛骇浪托着慈氏古塔飘浮而来。
古时候,塔在人们的心中是神物。居在湖边,有塔在眼中,心里便踏实,安稳。因为塔是降妖、镇邪的象征。慈氏塔的前方是一条比较窄小的古巷,叫塔前街。幽长的塔前街,一直在慈氏塔的视野里挥之不去。塔是神秘的,也是伟岸的。而温暖的慈氏塔,更是以他慈爱的胸怀庇护着洞庭湖区的万物生灵。
相传唐开元年间的某日,来自西域的僧人妙吉祥神秘地跟当地百姓说,西方有一条白色孽龙,被他的师父所镇压,如今已逃到洞庭湖,日久就会兴风作浪,危害一方百姓,他的师父特意派他来到洞庭湖来镇压这条孽龙。在妙吉祥的带动下,当地群众为此开始募集资金,按照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使用的雌雄鞭式样,修建镇妖宝塔。由于地少人稀,宝塔只修了一半,款项便花完了。当时附近有一个寡妇慈氏,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她的亲人被洞庭湖的狂风恶浪吞没了,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孤苦伶仃。为了修塔镇妖,解救黎民,她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养老防身钱全部捐献出来,才使宝塔修建完成。据说,为了修建宝塔,她亲自来到工地烧水送茶。可是这塔还未完全竣工,她因过份操劳染疾而去。又有一说,在此塔竣工之日,妙吉祥说要此塔显灵,就必须有一个善良生命作为塔之魂。慈氏知道后,便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为纪念这位为民积德从善的巾帼英雄,就将此塔取名为“慈氏塔”,并在附近修建了一座慈氏庙,常有人去焚香叩头,奉慈氏为神。
慈氏塔高度凝缩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善良的崇尚和对平安的向往。慈氏塔,全部由青砖砌成,每一片青砖都拷贝着一个美好的梦幻,都浸透着建设者的汗水。整个塔身自下向上依次缩小,每一层塔檐下无斗拱,塔身四面都设有小佛龛,塔顶作八角攒尖式,造型相当秀丽,蔚为壮观。慈氏塔到底建于何时?大家说法不一,有的说建于唐代,有的说建于明朝。据《巴陵县志》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竣工于741年,前后花了28年时间。又据清同治《巴陵县志》云:“宋治平,建炎间两经修葺。”明代《隆庆岳州府志》则记载:“晋沙门妙吉祥造,宋制置使孟珙修。”
根据文献记载和塔的造型,慈氏塔应为宋代重建。当时塔旁建有寺庙,且竖有孟珙的铜像。可是明代弘治年间,岳州知府张举下令将寺庙毁了,宝塔却被保留至今,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古塔之一。据说曾经有几次有人想毁掉慈氏塔,除了有识之人的极力阻挠外,还有其神秘的传说。当时岳州知府张举曾派人爬上塔顶,准备毁塔时,突然狂风大作,塔内上百只乌鸦从塔内飞了出来,把整个塔团团围住,并发出凄厉的叫声。毁塔者被吓得魂不附体,只好作罢。1996年,有人也将脚手架搭上了塔顶,要拆除这“四旧”的产物。当拆塔者将要挪动塔顶铁刹时,塔内突然冒起一股青烟。有人说是菩萨显灵,便不再对塔进行拆毁。据古建筑专家说,高层古建筑上常衍生一种小虫,偶遇气候异常,或受骤然惊扰,便群飞而出,呈烟雾状。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高耸入云的慈氏塔能否降妖镇邪,不得而知,但几百年来它昂首蓝天,雄视洞庭,却被人们把它列为巴陵八景之一,为岳阳增添了无限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