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绘本的正确阅读方法(绘本教学有门道)
经验之谈绘本的正确阅读方法(绘本教学有门道)反过来说,同样读故事书,家长老师就可以更加“做作”一点。利用刻意制造的机会和事先设计的互动对话,来达到很好的沟通。但是,跟自闭症孩子一起读故事书,因为孩子本来就有的社交与沟通上的困难,这样的语言交流就不是可以”自然而然”出现的。绘本故事书是亲子师生互动的好伙伴,家长老师可以藉由书上的题材、图片 跟孩子做很多交流,这样的交流非常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看《三只小猪》的故事 会自然地问:“你会想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你觉得大野狼会怎么做?”“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社交的对话 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练习,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对于书本与文字的概念。
以下文章来源于谆仪行为咨询 ,作者林凡裕
谆仪行为咨询
为全国各地的家庭提供行为咨询服务,立足于应用行为分析技术的传播。
1
绘本故事书是亲子师生互动的好伙伴,家长老师可以藉由书上的题材、图片 跟孩子做很多交流,这样的交流非常自然而不矫揉造作。
看《三只小猪》的故事 会自然地问:“你会想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你觉得大野狼会怎么做?”“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社交的对话 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练习,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对于书本与文字的概念。
但是,跟自闭症孩子一起读故事书,因为孩子本来就有的社交与沟通上的困难,这样的语言交流就不是可以”自然而然”出现的。
反过来说,同样读故事书,家长老师就可以更加“做作”一点。利用刻意制造的机会和事先设计的互动对话,来达到很好的沟通。
所以,该怎么做呢?八个小步骤,让我们一起来讲故事、读绘本!
01
确定目标
一听到故事书,大家都眼睛放光啊!立马就要采买有趣的绘本。可是,先等等,所有个体教学都要瞄准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可以引导我们整体活动的设计。有了目标行为,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现在的需求,提升孩子的能力。
同样一本故事书,两个能力不同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操作。
语言能力好的孩子,我们可以设置各种问题,让孩子学习摘要,也学习预测,还没翻到下一页之前,问问,现在发生了什么,而等下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呢?
对于语言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跟随,用手指指书上的图与字,帮助孩子学习关于书籍与文字的概念,也可以设计机会让孩子翻书。一本书多用,关键点就在于孩子当前的能力与我们为孩子设置合适的行为目标。
02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书
这应该是所有的步骤中最有趣、最要紧的一步了。孩子有动机,才会注意故事书,才会跟大人互动,这样的活动时间才会有成效。
所以,家长老师可以选择跟孩子的兴趣有关系的题材。同时故事书里面的图案也很重要,需要明亮多彩,但是不要太过繁琐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会很重视细节,太多太乱的画面,反而会出现反效果)。
在审核书中所用的语汇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对于小龄的孩子来说,语言的重复性和韵律性都是好用的故事书特质。
有些故事书本身的写作模式就把共同阅读考虑进去,因此,剧情写作清晰有趣,很容易设计互动,这样家长老师就可以省很多时间与气力。
03
设定环境
这里的环境,同时指读书的时间与地点。我们不会选一个很吵闹,根本静不下来的时段来读书,除此之外,将读故事书这个活动变成孩子日常规律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特别是自闭症的孩子常对于常规有一种不容碰触的固执,撇开不知变通的问题,我们反倒可以拿这点来作为帮手。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会到读书的环境去,开始跟我们一起读书。
不管是把它当成睡前的一个功课,还是当成每天固定的听故事时间,都会让孩子更容易进入状况。(附带一提: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只做固定的事情,对于大人小孩建立常规,都是非常好用的策略。)
04
取得孩子注意
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比较欠缺共同注意力。你说看书,孩子可不知道在看哪里。在“被动地”听故事之外,我们可以想想看在哪些地方可以给予额外的提示与辅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直接邀请孩子来看,或是指一下书上的内容或图片,甚至说几个孩子感兴趣的字眼(如果这本书是孩子感兴趣的题材,那么自然会有很多字词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得到孩子注意力,我们就成功一半了。
05
问问题
既然一起读故事书的终极目标在于互动,那么就需要有对话。
考虑到孩子社交语言上的困难点,这些对话、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设计过。千万不要一边讲故事一边想问题,常常我们临时想出来的问题或者太难或者太简单,不符合孩子的能力。而且边想边讲,会把故事拖慢,反而会让整个故事时间变得很僵化,搞得好像就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一点乐趣也没有了。
要问什么问题呢?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模式:
1、认知物件 (标签):可以是要求表达的命名(这是什么呢?),也可以是听者语言的动作(请指一指小木屋;小猪在哪里呢?)
2、选择题:其实就是把一个是否对错的问题(这是稻草吗?), 延伸成为一个选择题(这是木头还是稻草呢?),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孩子更多机会练习口语对话,扩展孩子对于语言的使用。
3、填空题:直接把关键字抹掉,让孩子自己来填空,这特别适合目前句式结构比较短,只能说一两个单词的孩子。家长可以说 “小猪在盖…” 让孩子来说“房子”。之后再配合肯定的反馈“对的!小猪在盖房子!”
4、命名动作:乍看和认知物件很像,不过这个类别更加强调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一来就可以有很多个对话的来回。比如问,“小猪在做什么?” 孩子回答“盖房子” 就可以紧接着问“他在盖什么房子?房子是什么颜色的?他用什么盖房子?”
5、开放式问题:问是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难度就比较高了,孩子的回答往往不是一两个的单词了,可以更有创意,也更近似一般我们跟孩子在读故事时候的交流方式。
06
等待时间
不是每次家长提了问题,孩子立刻就会回答。给孩子一点等待的时间 (3~5秒),不要立刻就帮孩子做答——这跟我们的无错教学是反过来的状态。
先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才给与辅助,别等得太短,孩子还来不及反应(特别是那种找找看什么在哪里,真得花些时间,跟桌面呈现图卡的单纯操作很不相同);可也别等太久,等太久了孩子的注意力早就不知道飘哪去了。
07
示范辅助
万一问了问题,孩子不答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是给提示的时候,最常见的辅助是直接示范仿说。
家长老师也可以不用那么拘泥一个固定的模式,主要还是要看孩子的情况给不同的提示。有时候不用直接给答案,用手远远指一下,或是说第一个字,让孩子把整个词汇完成,也是不错的方法。
08
反馈
也就是孩子回答问题之后,家长老师给孩子的回复。
这个回复可以是延伸孩子的语言(比如从单词延伸为完整的句子),或者是给予孩子新的讯息,做延伸的讨论,或者是给刚才孩子讲不清楚的地方做出澄清。从这里,可以制造更多互动的机会,让被动地听故事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交沟通。
参考资料
Zimmer K. (2017). Enhancing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through storybook reading: a caregiver’s guide. Young Exception Children 20(3) 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