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佛骨舍利(汶上宝相寺佛舍利)
三藏佛骨舍利(汶上宝相寺佛舍利)金棺由纯金打造 长26厘米 高28厘米 宽8.4厘米。棺体头大尾小 棺盖为五棱体;上有金质封箍 将棺盖、棺体固定在一起;上面覆盖着黄绫和水晶摩尼珠。金棺放在银制棺架上 棺前有银制水月观音菩萨一尊 体态轻盈;金棺一侧还放着一个水晶净瓶 葫芦宝刹造型;金棺头部悬吊着两枚金质“太平通宝”钱 是皇室为赏赐道观、寺院而专门制作的 也叫供养钱。太子灵踪塔历经近千年的风剥雨蚀、人为破坏 塔体损毁严重。1993年8月 汶上县文保部门决定对其进行修葺。1994年3月14日清晨 佛塔的修缮工作接近尾声 可当施工人员对塔底最后清理时 突然发现了一个隐门。经反复认真观察 考古人员判定这可能是塔宫的隐门。经济宁市文物局同意 考古人员开始对塔宫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用青砖、糯米和白石灰混合砌垒成的隐门 突然 一个圆形的圈门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个圈门就是塔下地宫的宫门 宫门向里便是甬道。据当年参加发掘的县
文/周东升
至高无上的佛塔层级 最高等级的安葬规格 珍罕无比的佛教圣物 举世无双的菩萨造像……这是国内外佛教界人士对汶上县宝相寺内的太子灵踪塔以及塔下地宫中瘗(yi)藏的金棺、银椁、佛牙、舍利等稀世珍宝的一致赞誉。
1994年3月 这些佛教圣物一经出土 便轰动了全国 均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 这些国宝级文物静静地展示于汶上县中都博物馆内。
汶上县宝相寺内的太子灵踪塔 当地百姓俗称为佛塔 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该塔建造规制极高 为砖砌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在佛塔建造中 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舍利才能建十三层级。
太子灵踪塔历经近千年的风剥雨蚀、人为破坏 塔体损毁严重。1993年8月 汶上县文保部门决定对其进行修葺。1994年3月14日清晨 佛塔的修缮工作接近尾声 可当施工人员对塔底最后清理时 突然发现了一个隐门。经反复认真观察 考古人员判定这可能是塔宫的隐门。
经济宁市文物局同意 考古人员开始对塔宫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用青砖、糯米和白石灰混合砌垒成的隐门 突然 一个圆形的圈门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个圈门就是塔下地宫的宫门 宫门向里便是甬道。
据当年参加发掘的县文物馆董文华馆长回忆 刚进入甬道时 忽觉檀香扑鼻 金光闪烁。甬道正北面立有一座佛龛 上面摆放着一件石匣 石匣左侧放置着一尊双膝跪拜的菩萨造像。掀开石匣 里面摆放着许多奇珍异宝。最令人惊讶的是 石匣正中安放着一座金质棺椁。
金棺放在银制棺架上 棺前有银制水月观音菩萨一尊 体态轻盈;金棺一侧还放着一个水晶净瓶 葫芦宝刹造型;金棺头部悬吊着两枚金质“太平通宝”钱 是皇室为赏赐道观、寺院而专门制作的 也叫供养钱。
金棺由纯金打造 长26厘米 高28厘米 宽8.4厘米。棺体头大尾小 棺盖为五棱体;上有金质封箍 将棺盖、棺体固定在一起;上面覆盖着黄绫和水晶摩尼珠。
轻轻揭开棺盖 一个长方形银椁展现眼前。银椁分前后两室 前室有檀香木盒一只 一枚牙齿静放在盒内。这颗佛牙颜色白而微黄 形状微曲 牙根参差不齐 神经纹络依稀可见 牙体有不规则细小裂纹。牙长约5.5厘米 上有明显的毛笔墨迹 墨迹虽不十分清晰 但可以隐约看出是“东府”二字;在银椁的后室 有黄色锦绸包裹 内有300多颗舍利。这些舍利是红、白、黑三色的半透明结晶体 圆润光洁。
这次发掘 共出土文物141件 佛牙一颗 舍利936颗。一次性发掘如此众多的佛教文物 特别是出土那么多的舍利子 这在佛教文物发现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根据地宫南壁上的手书墨迹记载:“任城左荣义、荣世 中都束德孺同迎佛牙归葬。时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政和二年就是公元1112年 距发掘时的1994年已有882年。
太子灵踪塔地宫这样的重大发现 若没有详实、可靠的文字记载作佐证 是很难解开人们心中一个个谜团的 比如圣物来自何处?何时瘗藏?又是何人所为?圣物真伪……令人惊喜的是 石匣上有一段宝贵、清晰的铭文 给出了非常明确而又毋庸置疑的答案。
石匣头部的铭文写道:“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 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 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 以金为棺 以银为椁 以石为匣 非不勤意也 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原来 宝相寺的这座佛塔原名叫太子灵踪塔 建造时间为熙宁六年(1073年)。铭文中提到的赵世昌 是有着皇家血统的名门之后 他在熙宁三年(1070年)外放离开京师 举家迁往中都(现汶上县)。平日闲暇 赵世昌常到宝相寺内造访僧人 在与寺内的永实、永坚等僧人聊天时 谈起自己的堂弟、嘉王赵頵有一颗佛牙。众僧闻听此言 都非常仰慕 也极为虔诚地表达出供奉圣物的愿望 便对他道:“如今宝相寺田园、山林众多 寺院经济富裕。侯爷若能把佛牙请来 众僧愿倾其所有 在宝相寺起塔供奉。”赵世昌听后 大为感动 就去向堂弟求取佛牙舍利。
此时赵世昌年约四十岁 而嘉王赵頵却年仅十八岁。对赵世昌求取佛牙一事 嘉王很爽快就答应了。嘉王之所以毫不犹豫地相赠 也因为他在嘉王宫秘藏佛牙而在当时的京师朝野引起“争议”有关。故而 赵世昌能够顺利求得佛牙舍利来中都宝相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世昌将佛牙舍利带回宝相寺后 众僧纷纷虔诚跪拜 附近的善男信女也络绎不绝地赶到宝相寺瞻礼膜拜。
宝相寺佛塔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水晶瓶、摩尼串珠等 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金棺银椁内的那颗佛牙 由于是流传有序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牙齿 因而在佛教圣物当中更是稀世之宝。
唐天宝十年(751年) 唐玄宗派内侍省宦官张韬光出使西域 并于天宝十二年到达犍陀罗王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张韬光的部将车奉朝因病滞留天竺。车奉朝病愈后 投在国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 在古印度游历近40载 并在60多岁时携带经书、佛牙和舍利等佛教无上至宝 于公元790年回到唐朝。唐德宗对他大为赞赏 并亲赐法名曰悟空。因此 后人将他带回来的这枚佛牙叫“悟空佛牙”。
此后这颗佛牙辗转数地。宋朝熙宁年间 作为察访使的沈括路过咸平县时 在当地的一座寺院里见到一颗神奇的佛牙 立即将所见报告了王安石。咸平知县刘定闻讯后 急忙携佛牙舍利赶往东府向王安石进献 并告诉王安石 这颗佛牙就是唐朝和尚悟空从天竺国求来的那颗。王安石甚为惊叹 就在佛牙中部用小楷墨书题写了“东府”两字。之后不久 王安石又将佛牙送给了神宗皇帝的幼弟、嘉王赵頵。
1994年6月8日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史学家、佛学家周绍良先生 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托 到汶上县观瞻了佛牙舍利和出土的佛教文物 并作出客观评定:这枚佛牙舍利在佛教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 在文物界是稀世珍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