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世顿pro x20(进化重生更加全面的单动铁)
威世顿pro x20(进化重生更加全面的单动铁)至于这根原配线的粗细,一直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但官方表示这根线绝对足够坚固,用力扯也扯不断的那种,要不哪位勇士下次去他们展台试试...?而且84股纯铜镀银绞合用料也不算差,说白了,作为一款单动铁产品来说本身调音空间就小,我并不认为官方使用这根线是为了节省成本,它在保证了能够发挥PRO X10的声音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佩戴的无感程度和收纳的便捷性,只是从收纳状态展开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一不小心还是挺容易缠一块儿的。Linum Bax T2的插针我是头一回接触,插入方式我感觉和Pentaconn Ear还挺像的,锁扣方式也比较方便拆卸、但又有足够的牢固程度,算是一种兼顾了过去的MMCX和0.78的优点的插针,但是现在插针标准那么多、新款插针也很难普及,所以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T2应该会取代Pentaconn Ear会成为新一任的“孤儿插针”。别的型号不敢保证,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打包票的是
最近要写的东西可真多、而且东西还真的都不错,可把我给头疼坏了,威世顿代理那边的小姐姐突然跟我说他们的PRO X10开卖了问我有没有兴趣听一下。单动铁?那我可就来劲了,目前为止我总共已经写过30篇左右单动铁产品的评测、也专门做过单动铁的单元技术科普,加上我又是一个当年UM1的忠实用户,PRO X10这款迭代作品我自然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虽然目前所有的顶级旗舰基本上都配备了多颗动铁单元,但是单动铁领域里还基本上没有一款真正称得上是高端的作品,单动圈和单动铁的上限的差距也在逐渐被拉大,厂商们对于单颗动铁单元的调教手法也远不如动圈来的那么多。所以,我一直非常佩服能够把单动铁的声音做好听的厂家,即便是只把某个频段做好听,我认为都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像安桥IE-C1、Final FIBASS等能做出很高素质与独特听感的单动铁产品,则更是目前行业里可以视为宝藏的存在。对于威世顿家来说,他们的UM1、UM10系列,其实一直偏中频的产品,即便是高频暗淡、低频敲铁皮、声场窄小的问题人人皆知,但威世顿家独特的中频韵味、近乎完美的佩戴与被动降噪效果也一直让非常多的用户为之迷恋,曾经有一副UM1,整整陪伴了我四个学期的期末备战。
PS:大家熟悉的Westone,过去的威士顿,现在的新版中文名为威世顿,不是错别字哦。
威世顿近几年进行过一些产品线的升级,比如新版的UMPro系列、新版的W系列,但这些产品的单元方案完全没有更换、只是提升了做工、线材、包括标配了蓝牙线等,举个例子,其实W4-W4R-W40-新W40,其声音硬件方案是没有本质变化的,尤其是相对高端一些的W60、W80系列,其外壳容积和低端的型号其实完全一致,导致其采用的比较古老的复合动铁方案在2021年这个时代听起来还是“古早味儿”有些过浓了。
别的型号不敢保证,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打包票的是,PRO X10绝对是一款硬素质水准对得起它价位、综合实力全方位提升了的产品。
全新的PRO X10,从命名上来说依旧是定位舞台监听的东西,外壳形状我没看出有什么变化,但老实说威世顿应该是全行业最有底气不改外形设计的那个,说白了真的就是佩戴过于完美、无处优化了。配件方面除了耳塞套、收纳袋以外,半透明的防水收纳盒也依旧沿袭了下来,只是颜色会比过去要更加鲜艳。
同样更加鲜艳的还有腔体本身的部分,我们能够看到内部的排线和导管口的部分都有红色的处理,应该是有意为之的,在同系列产品腔体形状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作为区分的方式。
Linum Bax T2的插针我是头一回接触,插入方式我感觉和Pentaconn Ear还挺像的,锁扣方式也比较方便拆卸、但又有足够的牢固程度,算是一种兼顾了过去的MMCX和0.78的优点的插针,但是现在插针标准那么多、新款插针也很难普及,所以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T2应该会取代Pentaconn Ear会成为新一任的“孤儿插针”。
至于这根原配线的粗细,一直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但官方表示这根线绝对足够坚固,用力扯也扯不断的那种,要不哪位勇士下次去他们展台试试...?而且84股纯铜镀银绞合用料也不算差,说白了,作为一款单动铁产品来说本身调音空间就小,我并不认为官方使用这根线是为了节省成本,它在保证了能够发挥PRO X10的声音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佩戴的无感程度和收纳的便捷性,只是从收纳状态展开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一不小心还是挺容易缠一块儿的。
在写声音之前,先讲讲我的一些可能不严谨的猜想。
动铁的调音方式其实相当有限,在当年无非就是物理分频、导管、低频迷宫等,发展到后来,分频技术更加精进、相位控制更加精确、包括单元也开始衍生出了开孔单元等——但PRO X10也好,UM1、UM10也好,人家那丫可是单动铁啊,所以其实单动铁本身的素质就基本上决定了声音的上限。
过去的UM1采用的是楼氏BK系列的单元,记得没错的话BK应该是全频单元中尺寸最大的系列,没有之一,但这个系列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几乎没有变化,而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单动铁科普文中有提过楼氏和声扬两家的产品线其实几乎是完全重叠的,只是命名不同。比如楼氏的RAB系列对应声扬2600系列,而大家熟悉的29689,来自于楼氏的ED系列,对应声扬的2300系列,过去UM1/UM10使用的BK系列则对应声扬的1700系列。从声音表现来看,我个人猜测PRO X10使用的可能是开孔的1700,声音更加的宽松、有空气感、低频也更饱满,这个系列其实是声扬在2000年后的作品,硬素质放到现在还算是能站得住脚的。
从图片中的搭配大家也能看出,PRO X10依旧是相当好推的,我新换的IQOO Z5的3.5Po口就能把声压推炸,并且它的中频音色不论在什么前端下都能够发挥很稳定。
在素质层面,其实无非就是总结了过去UM1上大家的槽点,简单点说就是低频不敲铁皮了、有声场了、高频有延展了、透明度更佳、解析力与线条感更佳,同时依旧是保持了中频取胜、味道为王的路线,也是目前在2021年这个入门级耳塞市场疯狂内卷的时间里,我觉得PRO X10相比遍地的国产素质怪物们最核心的优势。
要知道,威世顿的佩戴一直是出了名的贴合,而低频这个频段也一定是佩戴的贴合度越好、量感越多的,即便是在这个前提下,过去的UM1的低频也只能说是“这个东西,我有,但也仅仅是有而已”。PRO X10的低频具备一个适中的量感和足够的肉感与弹性,这也是我为什么猜测PRO X10使用的是开孔声扬1700系列,只要你不是一个过分追求动次打次的的低频控,PRO X10的低频质感在泛流行乐的表现上都是足够有氛围感的。
中频一直是威世顿家最王牌的频段,说白了即便是PRO X10的中频和过去相比完全没有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对它的喜爱、以及它人声毒性的塑造,而且它韵味的塑造也不是靠单纯的染色来实现,甚至我并不觉得它对于一些特定人声的“还原”是到位的,比如其实听很多ACG女声它都不够甜,但PRO X10通过它的绵密、带着一股子的昏黄感与慵懒状的独特质感能够让许多也许它还原并不到位的人声变成了“西石味”。有一类器材通过调音的倾向去“迎合某一类人声”,而威世顿的东西则是可以把各种的人声“赋予威世顿自己的味道”,也许因为我们很多人是被威士顿带入烧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某类失真的包容性,但我还是想说,威世顿的中频是真特么的好听,而且只从中频来说,我一直不觉得过去的UM1会输给更贵的W60、W80。
PRO X10的声场和UM1相比,几乎是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跨越,过去的UM1咱们不谈纵向了,其横向都很狭窄,PRO X10除了横向规模不错以外,纵向高度和纵深都谈不上是拥挤的,而且作为一个中频做的比较近的塞子,我个人对PRO X10的声场表现已经是喜出望外;同理,PRO X10的动瞬态、结像清晰度虽然也经过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我给这些素质表现给出的评价,结合其988的价格来说,和同价位的许多国产动圈耳塞相比是不具备优势的,只是你单纯问我,PRO X10好听吗?我会回答好听,但能打吗?反正威世顿日常被吊打嘛。
抛开情怀不谈,我认为这次的PRO X系列,从X10的表现来说着实给我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而且就以“声音素质”这一核心部分来说,这回威世顿的升级是真的进行了“重生”,而不是对包装线材配件蓝牙什么的做一些外在的“补充”。也许PRO X系列会是威世顿新篇章的一个序章,声音素质更加现代的同时,西石味儿也还是那个西石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