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讲鸿海(万亿鸿海下南洋)
郭台铭讲鸿海(万亿鸿海下南洋)一路向南现年72岁的郭台铭,已辞任鸿海董事长,仍留在董事会。这位万亿企业的缔造者,正在注视其产业版图向南延展。这一举动,对应了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战略。“我们也深知,在去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的趋势下,必须采用创新的营运思维,创造所在国家、在地企业以及鸿海供应链的三赢局面。”6月初公布的2021年报中,鸿海管理层这样描述其区域布局,东南亚、印度渐成重点,不只代工业务,其大力开拓的电动车、半导体业务,均集中在这片区域。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覃毅 编辑/ 陈晓平
郭台铭和他一手创办的鸿海精密,在大举投资东南亚和南亚。
一周前,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宣布,批准鸿海合资成立电动车公司Horizon Plus,项目投资额约为10.4亿美元,鸿海在当地电动车布局正式启动。
这一举动,对应了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战略。
“我们也深知,在去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的趋势下,必须采用创新的营运思维,创造所在国家、在地企业以及鸿海供应链的三赢局面。”
6月初公布的2021年报中,鸿海管理层这样描述其区域布局,东南亚、印度渐成重点,不只代工业务,其大力开拓的电动车、半导体业务,均集中在这片区域。
现年72岁的郭台铭,已辞任鸿海董事长,仍留在董事会。这位万亿企业的缔造者,正在注视其产业版图向南延展。
一路向南
鸿海下南洋,起步于十多年前。
早在2007年,越南加入WTO时,郭台铭亲自参观从深圳龙华工厂到越南河内的跨国运输路线,一口气在越南北宁买下400多公顷的土地。
“前进越南”,这位当家人当时向外界宣告,鸿海拟投资50亿美元在越南,40亿用于“造镇”,10亿用于建设电子产品制造产线。
彼时,鸿海在中国大陆有百万员工,越南地位并不显眼。2018年后,鸿海明显加大越南等地布局。
官网显示,其在“南洋”有三家核心公司:
在印度,为新兴之星移动印度有限公司(Rising Stars Mobile India Private Limited);在越南,则为富宁精锐部件有限公司(Funing Pricision Component CO. LTD )、富宏精密部件有限公司(Fuhong Precision Component(BAC GIANG)CO. LTD)。
从股权穿透结果来看,这些公司均由鸿海100%控股。
《21CBR》记者查阅越南本地调研公司VietnamCredit的报告显示,富宁精锐部件、富宏精密部件均由卓贤宏(ZHUO XIAN-HONG音译)控股,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07年1月。
其中,富宁精锐注册资本为8000万美元,主营业务是路由器、调解器等通讯设备制造,公司员工共有13000人;
富宏精密部件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制造,合作伙伴有佳能、英特尔、三星电子等,公司共有9625名员工。
工业富联年报显示,2021年,鸿海又在当地新设一家“富裕精密组件”的公司。
来源:视觉中国
据越南媒体报道,2020年时,富士康在当地营收规模已达60亿美元,较前一年翻了一倍。富士康高层人士表态称,未来3-5年内,推动年营业收入提高至400亿美元。
富士康从昆山等地区,选派员工前往越南传授经验。
“我们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公司的文化与工作氛围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一位女工这样撰文回忆,2020年中开始,她赴当地工作18个月。
据她所见,鸿海在越南厂区规模非常庞大:
“公司在越南的投资主要包括桂武大厂区&黄田厂区&光州厂区&云中厂区,我们FIT就坐落在云中二厂区,一眼望去几十栋厂房,好壮观,拥有近3万名员工。”
另据行业消息,鸿海在加大印度的投资,计划承接iPhone 一定份额的产能。
“国际厂商、不同产业加大在印投资是大势所趋,而且速度会更快。”今年5月,鸿海集团现任董事长刘扬伟表态称。
有报道称,端午节前后,旗下富士康郑州工厂派出20多名员工,到印度工厂传授经验。
“3 3”布局
刘扬伟接过鸿海帅印后,拟定了短期、中期、长期三条行动路线,分别为F 1.0现况优化、F 2.0数位转型、F 3.0转型升级,齐头并进。
F3.0是路线图的重点,具体为“3 3”计划,鸿海要涉足三大行业:电动汽车(EV)、数字医疗保健和机器人技术,且进军三大核心技术领域:人工智能、半导体和下一代通信。
过去一年,鸿海围绕新事业加速布局,“疫情逆风也没有阻碍我们转型的脚步。”刘扬伟在致股东信件中表示。
新事业的区域布局,除了加码中国台湾和北美,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
以电动汽车为例,刚获批的Horizon Plus项目,由鸿海与泰国国家石油集团(PTT)合资建厂,于今年2月达成协议,10.4亿美元仅为首期投资规划。
鸿海亦聚焦电动车的关键零组件。
2021年底至今,富士康相继与泰国ARUN Plus签约合资建厂,又与印尼、沙特阿拉伯合作,建立电池和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目标是能提供从平台、底盘设计、三电、零组件供应、软件、电子电机架构到整车制造的完整服务,以提高对客户的价值。”刘扬伟在股东信中谈道。
鸿海也在大举杀向半导体领域,慢慢打造从IC设计到下游封测等全产业链,收购台湾六吋晶圆厂,合资成立国创半导体,其他投资也多落在东南亚、南亚。
2021年,鸿海进军晶圆制造,取得马来西亚上市公司Dagang Nexchange(DNeX)约5.03%股权,DNeX持有8吋晶圆厂SilTerra的股权,鸿海则参与竞标过SilTerra。
2022年5月,富士康对外宣布,将与DNex合资,投建12吋晶圆厂,月产能4万片,规模仅次于台积电熊本厂的5.5万片。双方未披露建厂金额与持股比重。
业界以市场行情估算,投入金额至少千亿元新台币起。
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报也披露,鸿海计划与印度公司合作,“在当地设立新的晶圆厂”。据报道,鸿海在印度已进入选址阶段,正与多个邦政府讨论优惠措施。
电动车和半导体产业,是郭台铭升级鸿海的关键落子,其大举落子东南亚、南亚,着眼点已不限于当地廉价、充沛的劳动力,而是在当地打造一整个产业链。
鸿海年报披露,在电动车领域,公司正探索“在地化(Build-Operate-Localize)的合作模式”,即将“营运供应链全面在地化”。
制造中心
就中国大陆的业务,鸿海年报所涉有限。
“成都厂区、郑州厂区及武汉厂区也入选为灯塔工厂,这些都是我们推动F1.0、F2.0的成果。”
谈及的“灯塔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提出的概念,代表了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但是,F 1.0/F 2.0的改革,重点在兴利除弊、提质增效,以优化内部运营为主,并不涉及大规模投资。
“一方面,国内传统制造业务面临升级,利用数字化提高供应链韧性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出于成本和效率的管控,它(富士康)也要寻求其他成本洼地。”Wit Display分析师林芝告诉《21CBR》记者。
客观来说,即便大举投资南洋,相较郭氏在中国大陆的庞大存量,依然小巫见大巫。
根据鸿海官方披露,2021年,其在中国大陆固定资产为2479.52亿新台币,约合560.37亿人民币,占到鸿海所有固定家业的57%,而东南亚、南亚未能单独成列。
过去两年,中国大陆高效、有韧性的供应链,成为鸿海应对风险、准时交付的压舱石,其在疫情下仍能业绩高扬。
2021年,鸿海集团全年营收达1.3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全年净利315亿人民币,同比暴涨37%。
现在,鸿海集团的全球版图战略,概括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研发要以大中华区与美国为两大支点;“设计制造”的中心依然是中国大陆。
只是,细看固定资产的前后对比,在趋势上,鸿海在大幅增加北美、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南亚的投资;中国大陆的绝对量,在2021年就减少约38亿人民币,占比从约65%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
郭台铭正在全球调整其布局,整体更加多元化。
单从代工业务来说,新兴区域的确显露出竞争力。
待了18个月后,那位昆山去的女工,就给予越南当地工人很高评价,“工资比我们中国工人的工资要低,且他们与中国工人一样勤奋肯干。”
即便不外迁,其也不会维持高峰期的用工规模。
其财报显示,营收增长情况下,过去15个月(2020年底至2022年3月),鸿海整整减少了超过17万人,降幅达到20%。
代工巨头也在谋求转型,“从劳力密集行业,逐步转向脑力密集行业”。
有分析认为,在电动车等新兴产业上,郭台铭之所以不再将中国大陆视作重点,部分原因,恰恰在于本土力量太强了,晚来的鸿海,不见得就能赢得优势,只能转战南洋。
在产业升级大势下,鸿海不是当年的鸿海,大陆更不再是当年的大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