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的真实死因(张自忠墓地葬礼规模盛大)
张自忠的真实死因(张自忠墓地葬礼规模盛大)史可法是明代名臣,一生忠君爱国,清兵入关后,史可法带领明军在扬州拼死抵抗。之所以将雨台山更名为梅花山,是借用了史可法在扬州梅花岭殉国的典故。张自忠将军对国家有何贡献,去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哀悼不已,冯玉祥又为何将雨台山改为梅花山?张自忠将军坟墓位于重庆市北碚的梅花山,沿着梅花路到达张自忠将军墓后会发现两边出入口的中间有“梅花山”三个字,这是冯玉祥亲自书写,墓前的梅花也是冯玉祥亲手栽种。1942年6月18日,张自忠将军去世2年后,冯玉祥将雨台山更名为梅花山。
1940年8月15日,张自忠将军的追悼会在陕北延安的中央大礼堂举行,陕北各界1000余人纷纷前来参加追悼会。
毛主席送上“尽忠报国”挽联。
11月16日,张自忠将军的骨骸被送往重庆,经水路到达北碚,安葬于雨台山麓。
1942年,冯玉祥将其更名为梅花山。
张自忠将军对国家有何贡献,去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哀悼不已,冯玉祥又为何将雨台山改为梅花山?
借用典故,以慰忠魂张自忠将军坟墓位于重庆市北碚的梅花山,沿着梅花路到达张自忠将军墓后会发现两边出入口的中间有“梅花山”三个字,这是冯玉祥亲自书写,墓前的梅花也是冯玉祥亲手栽种。
1942年6月18日,张自忠将军去世2年后,冯玉祥将雨台山更名为梅花山。
之所以将雨台山更名为梅花山,是借用了史可法在扬州梅花岭殉国的典故。
史可法是明代名臣,一生忠君爱国,清兵入关后,史可法带领明军在扬州拼死抵抗。
大战前一夜,史可法深知此战必败,给远在南京的母亲和妻子也好了遗书。
当时多铎为了不战而胜,曾5次派人给史可法送去劝降书,史可法皆不予理会,带领扬州军拼死为明。
在史可法爱国精神的带领之下,明军士气大涨,以不到1万的兵力抵御清军10万大军3天的攻击。
3天后,多铎在大炮的帮助下拿下扬州城。
攻城后,多铎一连三天都在劝诫史可法投降,史可法不为所动,誓于扬州城共存亡,最终死于多铎手下,后被人们葬于梅花岭。
史可法一直是忠君爱国的代表,梅花岭殉国也成为了世人传唱的佳话。
将张自忠将军墓地更为梅花山,也是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种肯定。
更希望后世能够一直铭记张自忠将军的贡献。
为国参军,治军严明张自忠将军虽始终未加入我党,但是其抗日救国的决心毋庸置疑。
幼年时期,张自忠就树立了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
1891年11月8日,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的一个官宦家庭之中,深受父母宠爱,3岁就跟随父亲前往江苏任职,由父亲亲自教导。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父亲的教导多偏重于忠、孝等方面。
这些也在张自忠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在父亲的教导下,张自忠极为正直刚烈。
后期父亲为了保护张自忠将其送回老家。张自忠回家后不久,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父亲去世后,张自忠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
当然学习之余张自忠也会阅读一些小说,他阅读的小说多是《岳飞传》之类的忠君爱国的书籍。
1911年冬,张自忠考入了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张自忠对于忠以及民族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冯玉祥
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张自忠毕业之后,在同乡的推荐下投入冯玉祥的麾下。
很快张自忠就凭借着超强的能力,成为了冯玉祥的左膀右臂,为冯玉祥南征北战,当时其他军阀皆知冯玉祥麾下有这么一位猛将,多避其锋芒。
此时张自忠的内心极为矛盾,参军之前,其实希望能够还百姓一片安宁,然而如今的种种现实表明,与此前自己的想法相差甚远。
各路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割据混战,从未考虑过百姓的生死。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张自忠根本无法选择,后期张自忠跟随冯玉祥投入蒋介石的麾下,虽然投入到蒋介石的麾下,但是张自忠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以及消极抗战思想极为不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张自忠带领自己的部队与日军多方周旋。
全民抗日初期的胜利战争,多是由张自忠领导。
张自忠将军的战绩之所以如此斐然,与其治军严明密不可分。
与其他军阀麾下的将军不同,张自忠将军治军极为严明。
台儿庄战役发生之前,张自忠曾斩杀了一名长期跟随自己的战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之后,张自忠将军奉命驻扎在临沂,开展狙击战以及游击战。
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
百姓也非常敬仰这个一心为国,尊重百姓的将军。张自忠麾下的战士也多与百姓和睦相处,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台儿庄战役发生之前,张自忠军队的一名战士玷污了当地一名少女。
少女被玷污后曾前往张自忠面前讨要说法,战士是在黑夜前往少女家中,将少女玷污,当时少女并未看清此人的穿着,只模糊的看到此人穿着一身军装。
张自忠听到后异常愤怒。
驻扎之前,张自忠曾三令五申地强调军纪,不能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
如今自己的部队中出了这样的事情,张自忠向少女保证会给她一个说法。
为了帮助张自忠找到玷污自己的人,少女告诉张自忠她将歹人的大腿抓破,得知这个线索之后,张自忠即可行动,要求战士们脱掉裤子检查。
很快就找到了玷污少女的歹人,是其警卫员孙二勇。
“给我一次机会吧,马上就要上战场了,我想给家里留个后。”孙二勇痛哭流涕道。
孙二勇跟随张自忠多年,得知歹人是孙二勇之时,张自忠的内心也极为纠结。
毕竟确实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上战场之后能不能回来是一个未知数,想要留个后是人之常情。
而且如今严惩他,肯定会影响士气,再加上自己从情意上也不愿杀了他。然而不杀他自己怎么跟少女以及当地的百姓交代。
随后张自忠含泪道:“杀”。
在场的战士皆目瞪口呆。
战士们看到张自忠的做法之后,虽对战友极为不舍,但是也明白将军的初衷。
此后张自忠的战士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战士之间也更为团结。
当然张自忠对战士们也极为关照,每次战争结束之后,张自忠总会亲自过问慰问逝去战士的事情,亲自逃亡受伤的战士。
然而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爱国将领,却英年早逝。
1940年5月,日军调派30万大军发动了枣宜会战。
张自忠将军得知此事后,率领自己的部队参加战斗。
5月14日,张自忠部正面迎战日军。虽然当时张自忠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麾下增加了一些力量,但是当时听其指挥的只有其原来的军队。
张自忠将军深知此战凶多吉少,但是为了国家安危,张自忠毅然决然地前往战场。
战斗打响后,张自忠曾留下遗嘱。
15日,张自忠部1500余人被6000名日军包围,虽拼死抵抗,仍因差距过大而损失惨重,与日军激战一日后,16日下午2时,张自忠部仅剩百余人,张自忠左臂也被炮弹击中,然而其仍然坚持指挥战斗。
两个小时后,张自忠部全军覆灭,张自忠为国牺牲。
其实当时张自忠本可以不前往前线,留守后方,但是为了鼓舞士气张自忠仍不顾众人劝阻前往前线亲自指挥。
在前往前线之时,为激励战士以及其他部队组织日军,保家卫国,张自忠曾亲自写信昭告各部队:“为国家民族决死之心,海不清,石不枯,决不半点改变。”
据日军相关资料记载,张自忠将军战斗到最后一刻,被日军打中头部后依然没有倒下,直到一名日军拼劲全身力气刺向张自忠将军后,张自忠将军才轰然倒地。
“我这样,死得很好。”
这是张自忠将军生前最后一句话,为国军捐躯,死得其所。
1940年5月16日深夜,日军汉口广播电视台公布了张自忠将军的死讯。
蒋介石等人得知消息后极为震惊,迅速派人调查此消息的真伪,18日,蒋介石等人得到确切消息,张自忠将军为国战死。
然而因全军战亡,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曾多次致电李宗仁要求其找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张自忠将军的爱国精神感动世人,5月16日夜,得到消息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时间派遣专人运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当时是由黄维纲亲自率领敢死队寻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当其找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后,日军方面下令停止飞机轰炸,避免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炮火击中。
找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后,有关方面对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进行清理,发现张自忠将军身上有8处伤口,分别有两处炮弹伤口、一处刺刀伤口,五处抢弹伤口。
各种擦伤更是不尽其数。看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后,为其清理遗体的人,纷纷落泪。
葬礼盛大,妻子追随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清理完毕之后,国民党方面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运回重庆安葬,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路过宜昌之时,10万军民纷纷等候在道路两旁为张自忠将军送行。
当时日军的战机三次在宜昌上空盘旋,并未打扰张自忠将军,当地军民皆未躲避日军。
1940年5月28日,牺牲多日的张自忠将军到达重庆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人皆着黑衣、带黑纱于码头等待多时。
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到达后,蒋介石、冯玉祥亲自护送灵枢穿越重庆城,下午国民党方面在重庆为张自忠将军举行追悼会,并宣布以国葬下葬。
7月7日,国民党方面宣布了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的消息,我党闻讯后亦极为悲伤。
8月15日,我党于延安为张自忠将军举行追悼会,毛主席亲自手写“尽忠报国”挽联。
11月16日,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安葬于如今的梅花山。
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的精神值得国人学习。
张自忠将军一生为国,却忽视了家庭。
李敏慧
父亲去世后,张自忠循序母亲的建议与李敏慧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婚后的生活极为美满幸福。
李敏慧也非常支持张自忠的各个决定,在李敏慧的支持之下,张自忠如愿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然而由于一直在外征战,与妻子多是聚少离多,对此李敏慧也是非常理解。她深知丈夫对于国家的情感,作为一个妻子她能做的只有支持。
当然丈夫每次外出作战,李敏慧都极为担心,为了不让丈夫担心自己,李敏慧只能在心中默默为丈夫祈祷。
因为李敏慧与张自忠将军的感情较深,因此张自忠将军逝世后,家人并未将消息告知李敏慧。
李敏慧得到消息时,张自忠将军已经逝世两个月。
李敏慧得知消息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起初众人认为李敏慧看淡了生死,毕竟在张自忠将军逝世之前,二人已经多年未见,情感淡薄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事实并未如此,虽然李敏慧未表现出来。但是李敏慧心中早已追随张自忠而去。
在将家里的琐事安排好后,李敏慧就选择追随张自忠将军而去,她默默地关上房门,7日不食,最终年仅50岁的李敏慧活活饿死。
李敏慧生前曾说:“张自忠为国家战死,我不难过,虽然我是一名妇女,但是我也应当有份。”
李敏慧为张自忠战死而自豪,自己不能阻止其为国捐躯,但是可以相伴相随。你殉了国,我殉了情。
得知李敏慧去世的消息后,冯玉祥极为感慨,下令将二人埋葬在如今的梅花岭。
张自忠将军曾说:“我们军人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算完成了军人的责任,你们放心我肯定带你们去寻一条死路。”
张自忠参军以来,从未想过苟且偷生,他自始至终都是想要为国捐躯,并时刻准备着。
李敏慧不能为丈夫分担国事,但是愿意追随丈夫而去,支持丈夫抗日救国。
李敏慧的逝世激励了很多国人,此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之中。
李敏慧与张自忠将军的精神均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我们虽生活在极为安定的时代,但是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应努力提升自己,帮助国家应对挑战。
时刻铭记先辈付出,从先辈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