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全世界都把夏后开当成夏后启,说忌讳汉景帝刘启而改名夏后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会。当然,夏后启因为继承了帝喾相似的辉煌成就,后世将两人的事迹混乱在一起,如将微观的夏后启之夏当成是整个宏观的夏后帝国,变成同一个人,就像后羿也是这样。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先是唐人尧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然后是虞人舜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再然后是彝人禹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最后商人汤也只是继承(取得)了先祖帝喾所创造的夏后帝国的帝位,即殷墟卜辞所称的“高祖逡”就是帝喾(这一观点在我之前先帝喾的文章有写到,在此不在重复),而不是推翻前朝建立新王朝!帝喾——帝挚——帝尧——帝丹朱——帝舜——帝禹——伯益——帝启——太康、中康——帝

[本账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

壹.何谓之夏

不管学术界还是民间论坛,都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殷墟甲骨文没有夏?

这个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因为所谓的夏朝和商朝都只属于帝喾所创造的夏后帝国的不同统治时期,包括尧舜禹!就像黄帝少昊颛顼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之为黄帝时期。蒙圈了?

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先是唐人尧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然后是虞人舜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再然后是彝人禹继承(取得)夏后帝国的帝位,最后商人汤也只是继承(取得)了先祖帝喾所创造的夏后帝国的帝位,即殷墟卜辞所称的“高祖逡”就是帝喾(这一观点在我之前先帝喾的文章有写到,在此不在重复),而不是推翻前朝建立新王朝!

帝喾——帝挚——帝尧——帝丹朱——帝舜——帝禹——伯益——帝启——太康、中康——帝相……帝辛(纣王)都是夏后帝国的历代统治者,我们只是听习惯了历史书讲尧舜禹时代,而历史书并没告诉你尧舜禹是哪个时(朝)代的。只是帝喾死后,从帝尧开始玩上了继承者们的游戏,要么臣弑君,要么兄弟相残,几乎每一代继任者都不是和平继承上一任统治者的,有的还各自为王,互不承认。孔子或许是知道的,是绝望的,才需要梦想的,需要改变的!但我在这里一定要为大禹澄清一下,帝喾、帝尧、帝舜都是要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只有大禹是传给伯益而非自己儿子,只是启把帝位给夺回来而已。

而所谓的夏后帝国之名其实都是源于一个人的名字译音——夏后开!就像黄帝轩辕,少昊青阳一样,他就是帝喾夏后开!

全世界都把夏后开当成夏后启,说忌讳汉景帝刘启而改名夏后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会。当然,夏后启因为继承了帝喾相似的辉煌成就,后世将两人的事迹混乱在一起,如将微观的夏后启之夏当成是整个宏观的夏后帝国,变成同一个人,就像后羿也是这样。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注意,夏后开图腾是“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得《九辩》与《九歌》”,“开焉得始歌《九招》”。此人为帝喾!况且《大荒西经》讲的是女娲到帝喾的历史概况,尧舜禹都没出现,怎么可能出现启。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而夏后启的图腾是“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夏后启于此儛《九代》”说的是大禹之子启。其实他们的图腾我们都见过,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到而已。

从帝喾直到帝辛都不会称自己是夏后帝国的统治者,就像西汉时期的人不会称自己是西汉人那样,西汉只会出现在后世史官笔下。而他们只会称自己是某封地的人,如(陶)唐人、虞人、彝人、商人、殷人等等。。。

还有,帝喾娶有娀氏之女,曰简狄氏 ,产契,也就是阏伯,商人先祖。也是因为帝喾封阏伯于古商丘,才有了商人一说。商汤只是打败了帝桀继承了夏后帝国帝位,而不是推翻夏后帝国改朝换代。所谓的商代、商朝之名都是后世史官赋予的。

我们现代人受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形成了对历史有一种固定思维,说白了就是被框死了,自己不敢跳出来看这个世界,还骂那些跳出去的人。

就像一讲到上古,脑海里就是拿着石头砸野兽的部落,只有部落首领才有资格裹兽皮的画面。这样的原始人怎么可能从中国前往埃及?那大凉山还没脱贫,吃饭连凳桌都没有,怎么就有神州火箭发射卫星。

回到正题。

甲骨文只是卜辞,又不是记史,只是到现代之后成了史料,发现有夏那才叫假。再说,有商一族本来只是祭祀阶级,连巫都不是,只是祖坟冒金光,把握时机,来个臣弑君,顺利登上帝位。所以我们看到整个殷商文化都有很重的祭祀氛围并不是偶然的。

从炎帝开始到帝喾之前,帝(俊)一直都是万字符——卍。卍就是帝、德、万。帝喾之后,尧舜禹相继征服统一亚洲,西亚称之为“亚述帝国”,中亚谓之“阿卡德帝国的四方之王”,中国曰“尧舜禹时期”。亚述Assyria就是“尧舜禹”的意思;“四方之王”就是“亚述军队”,也是后来十字军符的真正来源,十字架也只是西方把帝尧当成超自然的上帝衍生出来的产物;而在中国,尧舜禹之名就藏在青铜器上!

顺道说说,尧是有巴人、藏人和在埃及炎帝后族的血统;舜有巴人、藏人和炎帝后族(炎帝后族与白人混血的雅利安人)的血统;禹就是川西彝人。尧和禹都是黄种人,舜极有可能是黄白混血。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1)

亚述,四方之王|十字符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2)

尧舜禹,亚述|十字孔

只是到了商汤之后,帝之下的神阶级都敢称帝了。其实甲骨文的帝字在商汤之前就是神的意思,到后来才成“帝”之意。而后来尚礼的周人一直不敢称帝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

贰.藏夏于器

其实夏一直出现在青铜器上,只是砖家们看不懂,将所有的青铜器都归类为商周时期,这才找不到夏的踪影。青铜时期从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三星堆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硬将三星堆的青铜器归类为商代,把黄帝历史变成传说就是这帮人。只是颛顼时期东亚出现大洪水,历史文明出现倒退现象,到帝喾时期才有所恢复,因为三星堆出现了帝喾时期的青铜器,但数量过少,待三星堆重新发掘,应该会有更多从黄帝到夏时期的文物出土。好景不长,到帝尧时期又出现大洪水,就是大禹治水时期的那次大洪水。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3)

龙虎尊|三星堆遗址

上图就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虎尊,它真正的年代是在尧舜禹时期或者更早。在此算是给读者破解一个四千年的秘密,但凡见到有“十字孔”的中国青铜礼器,其真正年代绝对早于商代,是为尧舜禹“四方之王”的时代或者更早。只有统一过亚洲的帝王才能称得上“四方之王”!此观点我是全网第一人首发,日后如有雷同,算你抄我!有一些介绍青铜器的书籍将“十字孔”定为早商时期是不太正确的,他们还是没有摆脱“青铜器只是商周才有的产物”这一概念,就理解不了“十字孔”的真正意思,只好将其定位为早商时期产物。

在“知网”上有一篇《试析商代青铜器上“十字孔”的意义》,署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文娟和张书惠。 以下是摘要:

“商代青铜器上使用"十字孔"做装饰的现象 延续时间很长 到殷墟文化晚期才逐渐消亡。它与史前社会出现的十字纹饰或类十字纹饰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 而十字纹饰在史前社会就蕴含着先民的太阳崇拜理念。”

我看到这篇论文时,刚开始还有点兴奋的,心想终于有学者注意到青铜器上的“十字孔”了。但结果还是有些失望,十字孔真的与太阳无关了。历史考古研究就是这样,一开始方向错了,只能一直错下去,时间越久就越耗费时间与金钱,最后没办法了,有的只能抽身而退承认错误;有的就像上面介绍的这篇论文,最后能把句号填上,见刊就好;最可怕的是最后一种,明知道是错的,硬是要掰成对的,掰成权威,给自己xinao,给别人xinao,还要阻止异见者。

我在此账号写的文章,在读学生随便拿一个观点作为你的论文切入点,保证方向没错,将来会有所成就,到时说声谢谢就行。但如果是某砖家窃之以获名利,必究!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4)

在江西省新干县就出土过尧舜禹时期的青铜器,只是砖家再一次将它们归类为商周时期青铜器。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5)

还有安徽阜南也有!当然,还有很多遗址也有!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6)

我手上还有很多分析更加细致的图片解说,但先不放上来,让子弹先飞一会!

再说说殷墟,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什么“妇好”,或者说那根本就不叫妇好墓!墓里有很多夏代中期的青铜器,而且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很有名的青铜器。但此墓是商代无疑,那就只有两种原因,要么上层是商墓,下层是夏墓;要么这些都是战利品,据为己有。反正这些青铜器有一部分绝对不是商代的。不信?那我先放出证据之一!

如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友尊”,铭文是“羿”而并非“友”,此尊实为夏帝羿的“羿尊”!!!下有“十字孔”,为“四方之王”之意,证明此尊经历过尧舜禹时代到夏帝羿手上。有商一代并没有统一过亚洲,明显不是商代产物!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7)

友尊

那我们现在来说说夏帝羿的历史!

叁.有穷帝羿

在《山海经》里多次提到的一位大人物,那就是羿,也就是我们现代俗称的后羿。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持盾。一曰戈。”

以上可以看出,此羿在黄帝少昊时期是镇守海内昆仑虚。我想读者最关心的肯定是昆仑虚在哪?暂时不能说。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此羿是帝喾时期的人。“帝俊赐羿彤弓素矰”,看来羿族在帝喾时期是帝喾的重臣。此“彤弓素矰”就如电视剧里的尚方宝剑,见剑如见圣上,不然如何“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以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羿遂袭帝号为羿帝。”
“羿有穷氏,未闻其姓。其先帝喾,以世掌射故。于是加赐以弓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历唐及虞夏。至羿学射于吉甫,其辞佐长,故亦以善射闻。与吴贺北游,使羿射雀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左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故羿善射至今称之。及有夏之衰,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之不附以代夏政,逼篡帝位,故号有穷氏。”

《帝王世纪》中的羿帝就是上图“友尊”的真正主人!羿帝为有穷氏,其先族早在帝喾时期之前的时代就掌管司射一职,在帝喾时期还“加赐以弓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这些都与《山海经》所载的完全对上了。

再看看有穷氏之源:

《山海经·西山经》:“槐江之山……南望昆仑,西望大泽,……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抟。”

在炎黄时期,有穷氏在槐江之山的东边,而昆仑虚在青藏高原,有穷氏最开始是在甘肃内蒙一带的鬼国。而不是有个穷鬼住在那的意思。

《山海经·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

《山海经·海内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贰负之臣曰危”就是羿,“危”通“羿”,而在贰负之尸北边的鬼国有蜪犬和穷奇两族。“有穷鬼”就是鬼国的有穷氏,也就是穷奇,“从足”就是“穷奇”的发音,夏朝“寒浞”之名就是源于先族“穷奇”的发音。

《帝王世纪》:“寒浞有穷氏既篡羿位,复袭有穷之号。浞因羿之室,生奡及豷。”

所以说,寒浞敢篡帝羿之位,继承有穷氏之号是因为寒浞也是有穷氏后族的人。

其实羿之一族在炎帝时期就开始是帝俊身边的司射,一直世袭到夏代时期,称帝了!《山海经》从来没有写到过“后羿射日”,而《淮南子》记载后羿的历史有错位,将不同时期的羿当成同一个人,这种错误在史书当中相当普遍,我们能做的只有抽丝剥茧,从矛盾的史料里找出真正的历史。

还记得我先前的文章写到关于大禹之父鲧也是帝喾的重臣吗?连度量九州各山川河流,探金铜玉矿,对行军打仗,治理天下大有用处的这种高级军事机密行动都交给他!但后来帝喾死后,尧篡位推翻帝挚,身为帝喾忠臣的鲧肯定不会同意的,但无奈对手太强大,鲧被流放到羽山治水,最后被杀了。而另一位帝喾的重臣羿(帝羿之先祖)也没好到哪里去。

《史记》:“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到尧舜时期,羿族,即有穷氏,被舜诬以“四凶”,发配边疆抵抗外敌了。

《史记》没记载错的话,穷奇就是黄帝少昊一族之后族,那么羿族就像鲧族一样,黄帝之后族和帝喾之重臣两个条件都有了,流放是逃不掉的了。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8)

青铜钺|妇好墓 (照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妇好墓这么多有穷氏一族的青铜器不应该觉得奇怪吗?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9)

提梁卣|湖南宁乡出土

上面这些青铜器上的穷奇纹还是十分清晰还原《山海经》所描述的,不像晚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那样,饕餮纹跟穷奇纹傻傻分不清。而一些所谓的砖家还将二者归类为同一类纹是错误的。而且饕餮纹不是在商周时期才出现的,而是在黄帝少昊时期的良渚遗址,我头像就是!只是砖家再一次把所有的饕餮纹青铜器都归为商周时期,这才让商之前的“文物”消失了!上古是一个图腾文化的时代,器纹越接近《山海经》里的描述,就证明器本身年代越久远,现代中国的考古学家把青铜时期压缩到商周时期是不对的,实质上,不管从上古图腾弱化消失的角度还是从青铜器本身的体量,商周的青铜器一直在退步当中,如下图,后来的穷奇纹都变得抽象了,不承认也没办法。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10)

而只要我们把带有“十字孔”的青铜器出土地标出来,就会发现大部分都在南方,证明尧舜禹一直都活跃在南方。就像我之前的文章说过湖南两广瑶族的祖先是帝尧,很多活证据都在他们的民族服饰图案上。

夏朝之前是怎样的历史(夏朝全面大揭秘)(11)

而帝舜就葬在九嶷山。

那大禹在哪?为什么我们对他只听其大名,却从未见过其真面目?

还有伯益与夏后启,当然还有帝桀,他最后逃到哪?又死在哪呢?

那九鼎呢?

带着这些疑问,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