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及特点(什么样的诗能叫古体诗)
古体诗及特点(什么样的诗能叫古体诗)古体诗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的自由诗,既无格律,也无字数限制,即可以是齐言诗,每句字数相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可,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就是五言古体诗;也可以是杂言诗,每句字数不相等,里面夹杂一言二言三言、十言八言句也行,如李白的《将进酒》就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篇幅也不受限制,可长可短,可以是四句、八句或者更长。驼铃雁影几行,图片来自网络西风残照远方。孤寂坚忍跋涉,西风残照远方;图片来自网络蓝天白云几朵,图片来自网络
六言诗(古体)诗和远方
蓝天白云几朵,
驼铃雁影几行。
孤寂坚忍跋涉,
西风残照远方。
孤寂坚忍跋涉,西风残照远方;图片来自网络
蓝天白云几朵,图片来自网络
驼铃雁影几行,图片来自网络
古体诗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的自由诗,既无格律,也无字数限制,即可以是齐言诗,每句字数相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可,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就是五言古体诗;也可以是杂言诗,每句字数不相等,里面夹杂一言二言三言、十言八言句也行,如李白的《将进酒》就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篇幅也不受限制,可长可短,可以是四句、八句或者更长。
古体诗的主要规则在于押韵。相较于律诗,古体诗押韵既灵活且宽泛,说灵活,是指不仅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入声韵,其间还可以自由转换,但一般以四句为一单元;说宽泛,是指不必象律诗一样,只能在同一韵部押韵,可以押邻韵近韵,具体规则可按《词林正韵》操作。
《词林正韵》是清代人戈载,根据唐宋人填词用韵实践,总结合并《平水韵》邻韵各韵部而来,比较客观反映了唐宋人用韵情况,这一点也适合古体诗。
我们现代人若习惯了使用《中华新韵》,只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通押,如ing、eng、ong,前者和后两韵根本不算邻韵,保证韵母相同,基本上能与古韵重合。
古体诗虽然可押平韵、仄韵、入声韵,但绝不允许平仄入三声互押,要么押平韵,要么仄韵,要么入声韵,不能混同。
古体诗对韵脚要求也很严,最后一字叫韵脚,押韵的那个字叫有韵脚,不押韵的那个字叫白韵脚;如押平声韵,上一句白韵脚就必须是仄声;如押仄韵入声韵,上一句白韵脚就必须是平声。这一点对首句尤其严格,当然对中间的句子,偶尔有一两处也无妨。
古体诗名虽“古”,但读起来并不觉得“古”,我们现代人对大多数古体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这得益于我们的先辈们对口语入诗所作的努力。如白居易写古体诗,写好后一定要念给老妪听,直到老妪能听懂才满意,象“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不就是百分百的口语么?所以我们现代人用现代语言写古体诗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口语化不等于“口水话”,通俗化不等于“低俗化”,诗的语言来自口语,但那是经过提炼推敲过的口语,能将朴素的语言裁成动人诗篇的人一定是语言大师。不是什么废话都可以入诗的,如:“天上的云真白,特别白,贼白”,“我做的馅饼是天下最好吃的”,如果这也能入诗的话,那我们作为现代人不找地缝的话,脸一定得红到烧坏。我们一定要少些恶搞,多些思考,不怡人也得悦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