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60后(平民史诗中的激烈与平静)
灿烂人生60后(平民史诗中的激烈与平静)这部电影似乎是导演对激进革命失败后状态的表达,但同样也通过尼古拉这个人物表现出一定的保守主义,然而,激进的革命注定失败,但是一定会留下有益的精神财富,就像马蒂奥纵身跃下时背后出现的烟花,革命之后,我们要用更大的爱去重建秩序,尼古拉这样的人也可以被理解为具有更大“爱”的人,在激进革命中奋不顾身的先驱和有“爱”的秩序重建者,我们很难说谁为我们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但他们一定都在平静或是激烈之中,与更多痛苦和爱为伍。 在这部电影中,将三代人的成长都整合进了电影,我们恰恰看到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平静温情的家庭内部,有人与自己的命运殊死搏斗,哥哥马蒂奥选择向着烟花绽放的窗外一跃而下,弟弟尼古拉在经历妻子入狱、父亲病亡、哥哥自杀这些变故之后,大姐问他:“记得你大学时在游历欧洲时寄来的信中写‘lavitaebella!!’(世事真美好!!)你现在仍然这样觉得吗?”,尼古拉沉默一会,说:“我仍然这么觉
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中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鸡蛋这一方”,在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中,哥哥马蒂奥的同事在左翼示威游行中被当时的左翼分子打成了瘫痪,马蒂奥在弟弟尼古拉家说起此事,尼古拉的妻子朱莉亚作为激进的左翼分子马上与之辩论:“你站在了错误的一方”,马蒂奥马上说:“那什么是正确的?穷人就是正确的吗?”,朱丽娅很坚定的回答说:“对。”朱莉亚作为一个坚定的左翼分子,在电影中加入了当时极端组织“红色旅”参与暗杀活动,在“为弱者发声”的60年代社会运动中,朱莉亚在家庭与革命之间选择了革命,《灿烂人生》这部电影横跨40年,讲述了意大利60年代至今,将许多意大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于其中,60年代的佛罗伦萨大水灾、西西里人对抗黑手党,70年代都灵和那不勒斯的蓝领工潮,80年代米兰市的学生运动和恐怖袭击以及90年代的复兴国家风潮等等,在影片中却以一个罗马中产家庭中尼古拉和马蒂奥兄弟两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家庭中每个人的选择与背后的理想、挣扎、牺牲与爱。
《灿烂人生》这部电影的名字直译过来是“最好的青春”,取自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诗集。这部电影也被称为意大利的“平民史诗”,家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透镜,家庭在片中不是以家族式的书写,而是漂浮于每个人人生经历之上的纽带。这部电影历时六个小时,从开篇到结束都言及政治,但却并非持有某种特定的政治思想,而是通过不同人物的选择和人生经历表达出导演对政治的温和的看法,如同片中精神残疾的少女乔治亚一样,被暴力对待,自我与意识模糊中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表达,不在暴力实施中成为新的施暴者,这是对暴力本身的最大反抗,也是整部电影背后导演所站立的政治视点,女孩乔治亚在电影中的每次出现,都象征着电影中人物的理想与自我的一次转变,
故事的开始马蒂奥就在打工时遇见了精神病院里的乔治亚,美丽的少女却因为“禁锢 电击”疗法而变得眼神呆滞和躲闪,马蒂奥将她从精神病院救出并和尼古拉约好送她回家,长途旅程中的三个人就如同所有年轻男女的旅程一样轻快、充满欢笑,在小店的唱歌机上,乔治亚点了一首《谁能》,望向马蒂奥,夜晚睡在草棚里,写满马蒂奥的日记本被大家看到后,她失控地冲进雨里,在发现乔治亚的父亲只是不愿抚养她而将她抛弃到精神病院的真相后,马蒂奥愤怒的大打出手却无济于事,最后乔治亚被警察带回了精神病院,马蒂奥抛下了尼古拉踏上了回途的火车,日后他成为一名除暴警察,尼古拉独自去北欧旅行,最终决定成为精神治疗医生,人物似乎匆匆之下就走进了各自认同的理想之下的命运,而后又在时代的洪流中相遇,如尼古拉在佛罗伦萨大水灾救援中认识了弹钢琴的朱莉亚,前往都灵生活,马蒂奥工作中遇到惨死的工人、争吵之下米莱拉的离开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马蒂奥单纯、愤世嫉俗,渴望改变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究竟如何改变,也是这部电影想要尽力去回答的问题。
在这部电影中,将三代人的成长都整合进了电影,我们恰恰看到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平静温情的家庭内部,有人与自己的命运殊死搏斗,哥哥马蒂奥选择向着烟花绽放的窗外一跃而下,弟弟尼古拉在经历妻子入狱、父亲病亡、哥哥自杀这些变故之后,大姐问他:“记得你大学时在游历欧洲时寄来的信中写‘lavitaebella!!’(世事真美好!!)你现在仍然这样觉得吗?”,尼古拉沉默一会,说:“我仍然这么觉得,只是我去掉这些感叹号。”
我们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更激烈还是更平静,电影从两位主角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开始电影篇章,而这个阶段正值意大利工人主义和学生运动兴起的时代。上世纪意大利政治文化的剧变,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尼古拉与马迪奥,还有他们的朋友们,只是这股浪潮的一角缩影。看似置身之外的乔治娅,其实也被当时的环境裹挟着前进。影片发展到后半部分,尼古拉成为了新一代家庭的核心,他与朱莉亚和马蒂奥正好相反,尼古拉总能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去解决眼前的困扰。乔治娅的病情、举报妻子朱莉亚,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将她从极端边缘拉回,……每一件事他都尽力去维持稳定状态。事实证明,这种稳定也支撑起他的整个人生。
在关系中,哪怕一次次受挫,依然愿意把热情投注到新的关系中迂回前进,尼古拉就是这样,而马蒂奥却恰恰相反,他一次次的深陷心理僻径,逃避所有的感情,最后宿命般的陷入绝望的情绪。在他的世界里,处于绝望与激烈的反复之间,他在街头发现相互搀扶的父母,却不打一声招呼的离开,遇到喜欢的女孩米莱拉,却说自己叫尼古拉,他一面想要改变生活,一面又全副武装的躲开,比起尼古拉,他因为脆弱而我行我素,最终还是以更激烈的方式投入了绝望的深渊。
这部电影似乎是导演对激进革命失败后状态的表达,但同样也通过尼古拉这个人物表现出一定的保守主义,然而,激进的革命注定失败,但是一定会留下有益的精神财富,就像马蒂奥纵身跃下时背后出现的烟花,革命之后,我们要用更大的爱去重建秩序,尼古拉这样的人也可以被理解为具有更大“爱”的人,在激进革命中奋不顾身的先驱和有“爱”的秩序重建者,我们很难说谁为我们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但他们一定都在平静或是激烈之中,与更多痛苦和爱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