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有哪些湖北的(安徽与湖北共传承)
黄梅戏有哪些湖北的(安徽与湖北共传承)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湖北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有一定道理:民国九年(1920)版《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宿松,即安徽宿松县。晚清江西乐平人何元炳《焦桐别墅诗稿·下河调》云:“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安徽黄梅戏几十年发展以来,除了诞生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还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和演员,如马兰、黄新德、吴琼、杨俊、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和对黄梅戏传统艺术的传承。还有王冠亚(严凤英丈夫) 、陆洪非(《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的编剧)黄梅戏著名编剧等。近十年来,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越来越厉害,吵得沸沸扬扬、轰轰烈烈,两地的网名在网络上互怼,甚至拉仇恨、地域黑。安
黄梅戏,肯定不是湖北黄梅县的戏,这个观点一开始笔者必须要澄清。但,客观讲,黄梅戏起源和湖北黄梅县有一定关系。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它可能起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后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市,后称“黄梅戏”。“人人唱黄梅,个个严凤英”,一座有戏的城市,说的就是安徽的安庆市。
我国把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先于安庆市的宿松、怀宁、望江、桐城、太湖、潜山和湖北的黄梅县等农村,后入安庆城市,逐步由黄梅调而演变形成了黄梅戏,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剧种。
安徽黄梅戏几十年发展以来,除了诞生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还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和演员,如马兰、黄新德、吴琼、杨俊、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和对黄梅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还有王冠亚(严凤英丈夫) 、陆洪非(《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的编剧)黄梅戏著名编剧等。
近十年来,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越来越厉害,吵得沸沸扬扬、轰轰烈烈,两地的网名在网络上互怼,甚至拉仇恨、地域黑。安徽与湖北两地争了几十年,但是没有结果,或者说没有双方各自满意的结果。由于安徽安庆与湖北黄梅两地都申遗成功,所以导致了黄梅戏的起源之争。其实申遗是为了将老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好的发展与传承下去。
湖北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有一定道理:民国九年(1920)版《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宿松,即安徽宿松县。晚清江西乐平人何元炳《焦桐别墅诗稿·下河调》云:“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19版张贺《黄梅戏发源有新说》:“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2021年9月25日,《安庆日报》刊文《黄梅戏发源于安庆》。按照如此争论下去,再持续几十年,安徽、湖北省都不能有满意的结果。
不过笔者发现,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黄梅戏在湖北的发展非常重视,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开发、包容、融合的全新理念,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引下,湖北省围绕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从安徽安庆聘请了部分黄梅戏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纷纷改为黄梅戏剧团、成立了黄冈艺校,专门为黄梅戏培养后备人才等举措。
笔者认为:黄梅戏的发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
据官方修正,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二是早期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也就是今日安徽黄梅戏的前身,主要是安庆市区和各县。
三是后期阶段,1932年,丁永泉与黄梅戏艺友们一起,带民间班子进入安庆市,结束了黄梅戏只在农村演出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领导之下,黄梅戏得以规范发展和演出。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广受好评。自此之后,黄梅戏从安庆地方小戏逐渐成长为全国性剧种,并名扬异域。
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黄梅戏”正式定名,这也标志着“黄梅戏”这个戏曲剧种,自此永远属于安徽的地方戏曲剧种。后经安徽黄梅戏艺术家们不断努力,黄梅戏成为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即使这样,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点是谁也永远无法改的。
1955年严凤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轰动海内外。
“剧种”有诞生地,声腔、腔调有源流;同一剧种中,具体的某个声腔、腔调可能追溯出具体的发源地,但把某一“剧种”中所有的声腔、腔调,都归于一个发源地,这在逻辑就是错误的。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句出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的唱词,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愿安徽、湖北两地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一起推进黄梅戏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黄梅戏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让社会大众所熟知。(原创编辑:皖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