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如果人能够吃下两种果子,即永久地活着 智慧树上的善恶果,那么,人也就与神一样了,能够知道永恒的善恶。但人的构造本身无法承受这种永恒的善恶,因为人构建的物质基础是来源于有限的尘土:有限的尘土与永恒的善恶在属性上相反,无法自然而然地结合。但是,人又是被赶出纯善的极乐世界:伊甸园。那么,人为什么被赶出伊甸园呢?是因为人有善恶的判断:吃了生命树上的能判断好坏的善恶果。那么人为什么吃了善恶果就被赶出伊甸园呢?因为,上帝怕人又吃生命树上的果实,并永久活着,即神知晓永恒的善恶,而人只能知道短暂的、现时的善恶,而非永恒的善恶。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即民的角度,民鲜矣德是一个非常持久的状态,“中庸之为德”,也是非常难的。但同时,人又有非常强大的潜力,为仁不是因为人的力不足,而是不能持久而矣,由此,后天的教育与后天的自我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圣经》来佐证,可以更好理解孔子仁学中对人性理解的复杂性。古希伯来人对

孔子对人的本性的言论,是很难听得到的,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也就是孔子在这方面很少涉及。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

由此,后来在孔子殁后,儒分八家,对于人的本性的分歧就很明显。荀子(性恶)与孟子(性善)对人性的分解成为截然相反的观点,而这都可以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得以存在,其原因就是孔子在人性的问题上并没有作出立场判断。那孔子在人性上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呢?是性善,还是性恶呢?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得回归到孔子对人的观点之上。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

人有相近的性,只是由于后天的习性、习惯、有意识地行为而使得人千差万别。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那问题是人相近的性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孔子的论述几近空白,但从孔子仁学的整体论述上,可以明了孔子关于人性的观点。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3)

孔子的仁学思想指出,人身上具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属性,《圣经》将这种无所不能属性相连结的是人的“灵”,即人的神性。孔子在人性问题上,并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即仅作出性善或是性恶的,或是兼有善恶的结论,而是在这个问题上持开放的态度:性相近。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4)

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即民的角度,民鲜矣德是一个非常持久的状态,“中庸之为德”,也是非常难的。但同时,人又有非常强大的潜力,为仁不是因为人的力不足,而是不能持久而矣,由此,后天的教育与后天的自我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5)

如果以《圣经》来佐证,可以更好理解孔子仁学中对人性理解的复杂性。古希伯来人对人性的认识可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6)

在《圣经·旧约》第一章的“创世记”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首先,人身上具有无所不能的能力,即神性。因为,人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同时,人具有照看万物的能力,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授权。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7)

但是,人又是被赶出纯善的极乐世界:伊甸园。那么,人为什么被赶出伊甸园呢?是因为人有善恶的判断:吃了生命树上的能判断好坏的善恶果。那么人为什么吃了善恶果就被赶出伊甸园呢?因为,上帝怕人又吃生命树上的果实,并永久活着,即神知晓永恒的善恶,而人只能知道短暂的、现时的善恶,而非永恒的善恶。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8)

如果人能够吃下两种果子,即永久地活着 智慧树上的善恶果,那么,人也就与神一样了,能够知道永恒的善恶。但人的构造本身无法承受这种永恒的善恶,因为人构建的物质基础是来源于有限的尘土:有限的尘土与永恒的善恶在属性上相反,无法自然而然地结合。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9)

能知道永恒的善恶,有了判断善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神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人的反思与反省的能力是导向无所不能的能力的钥匙。但人没有这种能力,因为已经被赶出伊甸园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只能通过判断善恶的善恶,来寻找永恒的善恶。只有自己后天来寻找,不能再靠先天的恩赐了。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0)

伊甸园里所发生的一切,是希伯来人用来阐述人的先天的非常复杂性的人性。这并不是一个封闭性的,或是性质明确的分析对象,而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1)

人性的世界正如《创世记》所描述的,是一个需要创造的过程,原来是一个混沌的世界,然后需要有启蒙之光,需要有天与地、上和下,高和低、高尚与低俗的分别,有世界的认识,有自我的鉴别,而后才有万物和万物的中心的出现,而非简单化的处理。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2)

这种对人性的复杂认识,并非单一的个人的认识所能完成,而需要世代圣贤、先知认识的积累。据研究者考证,《圣经》的作者达几十位先知的共识,才有我们现在所见的充满哲理和寓意的故事来揭示人性这一复杂的事物。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3)

因此,孔子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是一个探索者,而非一个下结论的人。他对这一问题是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问题的终结。正是对人的自然属性中蕴含的神性的认识,对神性和人的无所不能的潜力的敬畏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4)

《圣经·旧约·创世记》对上帝的不可言说有一个很好的说明。《创世记》开篇是少有几处直接描述“神”存在的状态:“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先于时间与空间而存在,而人的思维必须依赖于时间与空间才能存在,因此,用人的思维来理解“神”必然存在困难。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5)

那么,人与“神”到底有多少间隔呢?人与“神”的间隔是六重阻碍,第一是时间,也就是“神”第一天创造了白天与黑夜;第二是空间,“神”第二天创造了空气与上下;第三是世上所有植物,“神”第三天创造了各种植物;第四是天体星空,“神”第四天创造了众星和大光;第五是飞鸟和水生动物,即“神”第五天创造的生物;第六是地上的活物,即“神”创造的野兽和牲畜。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6)

在所有这些完成之后,才有人的出现。因此,人要理解“神”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突破这六天的界限,将世上所有万物归纳成简单的“律”或是“道”,通过这种方式,或许可以追溯理解创世之前的“神”的状态。但就目前而言,即使有借助于科学,人类也只能理解有限的世界,而且,还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不统一的世界。人类的理性靠这种归纳方法来突破时间与空间,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7)

那么,靠可以言说的方法没有办法理解“神”或是“道”。但《创世记》指出了另外一条可以感知“神”,那就是用“灵”的方法。《创世记》讲,“……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8)

人与“神”虽然在序列上相关六大层次,但是在“灵”上与“神”直接相通。凭借着这种相通,人可以感知“神”的存在。当然,相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信心、努力与帮助,其实,整部《圣经》就是讲述如何通过这种相通,如何明确和践行与生俱来的“约”。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19)

无所不能的属性

“神”具有无所不能的特点,如果以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来代替”神”同,不用人格化的方法来理解“神”,那么,”神”可以理解成“规律”、“法则”,即“道”就是“神”。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0)

天地万物,人间万象都有共同的、统一的法则,依法则而行则兴,逆法而行则衰,这种思想在古希腊文明,在自然法思想中都是最为基本的认识。启蒙时代将之理解为“时间与空间”,用自然神代替宗教神。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1)

其实整部《圣经》,上帝并不是全书的中心,阅读《圣经》无须纠结于上帝的理解,探讨上帝的属性。《圣经》的中心是“神”与人立的“约”,这是人类理智可以触及的,也是需要用理性来理解的,上帝只是为“约”背书,说明“约”的神圣性、先天性与强制性。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2)

正如《圣经·创世记》所指出,我们所应用的理性,并不是基于自然理性所具有的“灵气”,而是本乎“血气”,是分辨短期“善恶”,缺乏持久力(生命之树果实的支持)。这种理性的分裂使得个人的能力与潜力断绝通道,而要打开无所不能的潜力的大门,不是依靠区分善恶的本乎血气的理性,而是自身的超越善恶的、与生俱来的兴趣与爱好,这种原生态的能力是开启潜力、开启自身神性的钥匙。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3)

用仁学,可以完整地破解《圣经》中的密码,这也正如奥古斯丁所讲的,正是由于《圣经》要传播的道过于深奥,如何用时间和空间组成的词语来阐释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真理或是神之道,就不能用定义、描述、解释的方法,而只能用打比方、比喻、夸张、讲故事的方法,而这种表述的解释就需要运用特别的解释方法,而仁学正是提供了这种解释的方法。

圣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东西方圣经的对话)(24)

因此,用仁学来解释《圣经》,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仁学的强大解释力,同时,也可以丰富仁学的内涵。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仁学的内涵,敬请加入视频慕课《论语启蒙:论语的法典化解读》,或参考《仁者无敌:仁的力量——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