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太空失重(杨利伟在太空遇到神秘敲击声)
杨利伟太空失重(杨利伟在太空遇到神秘敲击声)14日,航天工程指挥部在经过一番商讨后,确定杨利伟为首飞航天员,并将起飞时间定在了10月15日9点整。面对首飞,面对未知的太空,显然杨利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哪怕为之献出生命。2003年10月12日,首飞梯队三人杨利伟、翟志刚以及聂海胜赶往酒泉,准备飞天最后的测试。在去的前一天晚上,杨利伟特意回了趟家。那天晚上,杨利伟如同以往一样调好闹钟后,却陷入了沉思。随后他对妻子张玉梅说到:“我走了,你不会调表,我教教你吧!”杨利伟说得虽漫不经心,但妻子听了,很快会意了杨利伟的言外之意,心不觉揪在了一起。她一把抢过杨利伟手中的闹钟,坚决地说到:“不,等你回来给我调!”
2003年,伴随着神州五号的出征和凯旋,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乐世界前列。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壮举,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实力和大国风采。
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美好现实的背后,也饱含着包括航天员在内的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奋斗和奉献牺牲。
杨利伟作为航天第一人,无疑是伟大的,由于太空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而且又是一片未知领域,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
除去身体遭受各种极限挑战外,还要忍受孤独,还有各种不可预知的诡异事件带来的恐惧,没错,在太空真的存在诡异事件,就比如“咚咚咚”地“敲门声”......
飞上蓝天梦,“我以为我要牺牲了”2003年10月12日,首飞梯队三人杨利伟、翟志刚以及聂海胜赶往酒泉,准备飞天最后的测试。
在去的前一天晚上,杨利伟特意回了趟家。那天晚上,杨利伟如同以往一样调好闹钟后,却陷入了沉思。随后他对妻子张玉梅说到:“我走了,你不会调表,我教教你吧!”
杨利伟说得虽漫不经心,但妻子听了,很快会意了杨利伟的言外之意,心不觉揪在了一起。她一把抢过杨利伟手中的闹钟,坚决地说到:“不,等你回来给我调!”
面对首飞,面对未知的太空,显然杨利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哪怕为之献出生命。
14日,航天工程指挥部在经过一番商讨后,确定杨利伟为首飞航天员,并将起飞时间定在了10月15日9点整。
回忆起当年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那一天,杨利伟依旧记忆犹新。
2003年10月15日一早,杨利伟便来到了50多米的发射平台,此刻的他非常激动。
当时现场只有四个人,除了他还有一位教员、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医生。
他们都默默地看着塔架,听着塔架发出的机械声,彼此心照不宣,他们都很清楚这将是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一天。
6点15分,此时所有的检查程序都已完成,杨利伟接到了进舱的命令。
进入舱内,杨利伟早已平复了激动的心情,他娴熟的操作仪器,完成了接收飞船的程序,并将确认单交给了工程师。
关上了舱门,工程师对他说到:杨利伟,明天见!
等待起飞的时间里,杨利伟思绪万千。能走到这一刻,是他此前从未想过的。少时他的梦想只是要做个火车司机,没曾想今日成为了航天第一人。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辽宁绥中,小时候的杨利伟文弱、胆小,这样的性格根本联想不到他之后会成为飞向蓝天的第一人。
而这得益于他的父亲,为了改变他这些性格,父亲经常带他去参加户外运动,像爬山、野游等。慢慢的也就培养起了杨利伟的冒险精神,此后还喜欢上了户外探险,在这过程中性格也变得坚毅起来。为他此后成为一名飞行员,打下了性格基调。
而飞上蓝天的梦想种子,则是在高中时期,学校组织学生到绥中县军用机场观看飞行的活动种下的。
1983年6月,杨利伟通过招飞,保送至保定航校。最终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一级飞行员,1997年底经过严格的体检、层层选拔以及特殊功能检查,顺利进入了航天队伍。
但这只是开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进入太空前,需要进行超乎常人耐受力的高强度训练。
单一项超重训练就能淘汰掉不少人,试想一下,将一个人放在时速100公里的离心机中飞速旋转,那种难度可想而知。速度转起来,相当于体重8倍的负荷压在身上,严重情况甚至可导致意识丧失,危及生命。
原本在训练时,他们一手拿着操作器、一手拿着报警器,只要在感到不能坚持就可以报警中止实验。可直到今天,没有一个航天员按响过这个报警器。在他们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完成中国飞上蓝天的梦。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杨利伟百感交集,能成为首飞航天员他也颇为自豪,这一刻他是代表国家和亿万人民飞往蓝天的。
想起当时国内外不少人士对中国航天的疑问和不信任,一些国外公司还撕毁了与中国签订的火箭发射合同,甚至连国内的一些用户也打算购买国外通信卫星。
而国际保险公司也对中国的运载火箭缺乏信心,不断提高投保费,有的甚至不接受中国运载火箭投保。面对种种困境和压力,中国航天人是该挺起那不屈的脊梁了。
彼时指挥员倒计时的口令传来,杨利伟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标准而庄严的军礼。9点整,只听到一阵轰鸣声,扬起一股沙石,火箭拔地而起,朝空中遁去。
飞船逐渐加速,负荷不断加大,杨利伟也开始用力,将身体收紧。这些压力虽大,但对于经历过无数次模拟训练的杨利伟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一会全身肌肉便渐渐放松了下来,然而这仅仅是飞天的第一个小插曲。
当火箭窜到离地面有三四十的高度时,杨利伟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紧接着是强烈的震动,他感觉五脏六腑好像要被震碎了。
这是他在地面从未经历过的训练,那种感觉极为痛苦,甚至让杨利伟一度觉得自己要牺牲了。
与此同时,地面大厅也是一片寂静。大家都紧张的盯着大厅屏幕,谁也不敢吱声。
就这样看着如同定格在画面中的杨利伟一动不动,大家的心也都悬到了嗓子眼,担心他出了事故。
直到整流罩打开,阳光穿透舷窗射进入舱内。“快看,他眨眼睛了!利伟还活着!”其中一人眼疾口快。
看到杨利伟眨着眼睛,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在看看一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泪水早已打湿了眼眶。
火箭继续往大气层外钻,速度越来越快,接着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
不一会,杨利伟感觉整个人轻飘飘的,浮了起来,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外太空,这里已经脱离了地球的引力。
舷窗外,阳光格外明媚,而下边便是蔚蓝色的地球。飞上了天空,杨利伟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觉得自己是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甚至人类来到太空的。
为此他拿起太空笔,在笔记被背后颤颤巍巍地写下了那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并将其展示在镜头面前,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观看。
飞船随后进入了既定轨道,绕着地球高速飞行。90分钟一圈,白天、黑夜不断交替。
飞船平稳地飞行在测控区内,一切显得那么祥和。可在之后的时间里,这平静、和谐的一幕被不明的“敲门声”所打破。
遨游太空,遇未知“敲门声”“那种敲击声不是‘叮叮’,也不是‘当当’声,更像是拿了一根木头锤子敲击铁桶的‘咚咚’声。这声音不是外面传进来的。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击飞船的船体!”
这是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曾在采访中说过的一段话,也正是当时杨利伟独自在太空遇到的神秘“敲门声”。
想象一下,当你独自一人待着狭小的太空舱内,置身于浩瀚、神秘的太空之中。突然间听到了类似“咚咚”的敲门声,你会是什么感觉?
就如心理素质过硬的杨利伟,当时心里也掠过一丝紧张。毕竟在外太空一直流传着各种传言,类似于存在外星人等物种。如今真的置身其中,听到这种诡异的声音,任谁不免也会想入非非。
当然,让杨利伟紧张的,自然不是这些,而是害怕飞船哪里出现了问题。作为一名军人,顺利完成这次航空任务才是他所关注的。
据杨利伟回忆,这种声音在白天和黑夜里都出现过,断断续续的。每当响声来的时候,他就赶忙趴在舷窗边,贴过去又听又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什么也没能发现。
随后又跑去检查飞船内部状况,却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飞船明明一直在正常地飞行着,那这诡异的敲击声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飞船在飞行的时候,其实对声音的变化是很敏感的,飞船哪个地方稍有一些问题,也就会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
可现在一切正常,莫非真的有东西在“敲门”?对于此诡异现象,杨利伟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只有等回到地球上,寻求技术员们的帮助才能弄清楚声音的来源。
返程,圆满结束航天任务2003年10月16日4点31分,杨利伟接到返航命令。6点时分,飞船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沿着反向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返程,是整个航天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危险的一个阶段。
当飞船向陆场飞去,飞行至距离地面约100公里的时候,意味着进入了稠密大气层。
此时的飞船速度很快,突然进入了大气层,受到了一股强大的空气阻力,飞船急剧减少,在这过程中产生了近4G的过载。
乘坐在飞船里的杨利伟身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个压力还在平时训练范围之内,杨利伟从容不迫地应对
让他真正紧张乃至惊慌的是,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导致的突发状况。
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将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透过通红的窗外,能看到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滑落。
原来飞船的外表有一次防烧腐蚀层,是用来防高温的。而它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慢慢剥落,以此原理来带走部分热量。
也就是说这属于正常现象,杨利伟自然也很清楚,而真正让他感到惊慌的是右边舷窗出现的裂纹。
这是在杨利伟意料之外的,那种裂纹就像是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小碎片一样,而且越来越多,似乎就要破裂了,可外面是1600多度的高温啊。
杨利伟思绪万千,在那么瞬间想起了当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事故,当时正是因为防热板出现了裂缝,最终破裂,飞机被高温所吞噬......
面对眼前突发的情况,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杨利伟仔细着观察着舷窗的变化,随后又看向左边的舷窗,发现也出现了裂痕。
但看到这种现象,杨利伟反而放心了下来,因为飞船的设计极为严密,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很低,如果重复出现,很可能原本就是那么设计的。
果然,回到地面后才知道,原来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当时破裂的是涂层,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之所以两边裂纹不是一块出现的,那是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最终飞船于16日6点23分时许落在了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圆满结束中国首次航天任务。
回到地面后,被问及在太空中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杨利伟说出了遇到神秘“敲门声”的事情。
技术人员听了,也纷纷来了兴趣,都想弄清楚这个神秘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那这个“敲门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时也是众说纷纭。
各种猜想,13年后揭晓谜底我们都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在地球上,那是大气层里,存在大量分子,声音可以通过振动空气内的分子,进而传播到人的耳朵中。
可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太空中,至少与我们这个星球的浓厚大气层相比,太空就显得太稀薄了。
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太空中是没有声音的。
但是,实际上“神五”所去距离的太空并不是完全的真空,在那里还存在着稀薄的气体,只是这样低密度和低压力的气体,需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听到。
其中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亦或是通过头盔与金属物体的碰撞,经航天服中的空气传播以及“骨传导”方式来传播。
杨利伟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极大可能是因为第二种情况。可遗憾的是,当时“神五”没有加装录音存储设备,无法及时记录当时的情况。
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曾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杨利伟一次又一次地听,但始终难以模拟出来。
于是,这个声音便成为了一个谜,也在网上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原因或是什么东西在太空敲击杨利伟的飞船呢?
其实早在1969年美国宇航局在一次环绕月球的试飞行动中,宇航员就曾听到了类似无法解释的奇怪声音。
当时他们对声音还进行了录音,在早些时候还将其公布了出来。后来美国宇航局给出的解释是:这一定是某种无线电信号干扰。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在无法得到确切解释,事后他们将其称之为“宇宙音乐”。
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却给出了另一个推测:“声音可能是飞船膨胀和收缩造成的,特别是考虑到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其外部温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难不成杨利伟他们听到的这种声音也是因为某种无线电信号干扰导致的,又或是如新加坡这位教授所推测的那样,是因为飞船变形导致的?
此谜团也一直困扰中国航天局很久,直到13年后,随着“月宫一号”的测试研究,再次听到了类似的“敲击声”,技术工程师通过各种实验和数据的分析,最终给出了一个科学的解释:
是因为飞船在轨道飞行时,正对太阳,温度很高,而背太阳时温度很低。故造成了一种很大的温度差,导致飞船材料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从而产生了类似于“咚咚咚”敲门声。
至此,也算是揭开了“敲门声”的神秘面纱。
对此,我们更想说的是作为首飞航天员,在太空中遇到如此诡异现象,依旧能冷静处理,中国航天员心理素质之强大。
而对此问题的执着探索,也可见中国航天人对太空未知的探索精神。
飞天归来,谈及在太空遇到的种种突发状况,记者曾问杨利伟:“如果神舟五号再来一遍,还愿意吗?”
杨利伟毫不犹豫地说到:“没有问题。就算付出生命,去实现一个民族的梦想,这是值得的。”而祖国和人民也给了杨利伟崇高的荣誉,作为航天英雄他当之无愧。
2008年杨利伟成为了中国航天员队伍里第一位少将,并在此后先后担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
正因为有着一批又一批像他们这样的航天工作者,祖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此后的国际航天会议上,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外航天界纷纷表示惊叹。
有一次,杨利伟到美国参加会议时,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专门去拜访了杨利伟。
80多岁的老先生见到杨利伟,激动地说到:“没有中国人的太空是不完美的。祝贺你!祝贺中国!”
开先天之河,成功往返天地间,完成了民族的千年夙愿,将强大之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杨利伟在中华民族英雄史册上写下了首位航天员的名字。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又步入空间站、载人登月的新时代。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航天技术人员的付出,离不开像杨利伟这样不怕牺牲、勇于挑战的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