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oneo和真我q3s对比(耳边评测诗说旷世QP2R)
iqooneo和真我q3s对比(耳边评测诗说旷世QP2R)用于包装QP2R的纸盒,最外层倒是有些寒碜,仅有一圈白色外衣。抽出里面的厚盒子,如书籍一样左右摊开。左边上盖打开,是QP2R为数不多的配件,包括数据线、光纤输出转换头、小袋子等等。右边揭开覆盖着的海绵,QP2R本体才终于露了脸。【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后来,QP2R面世了。在一个场地空旷听众寥寥然而依旧让人感到嘈杂的展会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旷世两代当家花旦。粗略一听,知道新砖是一个比前代非常成熟的声音更往深处拓展的方案。受限于时空,只留下浅浅但婀娜的印象。半年以来,挺多次触碰到QP2R,却一直抱残守缺般坚持那个印象而没再找机会细听。直到这次,旷世让QP2R巡回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早已忘了第一次听说旷世这个牌子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第一次上手好好把玩,却是在某位占华语乐坛半壁江山的明星创立的那个耳机品牌召开的产品发布体验会上。那天我成功勾搭住发烧圈最美最可爱最聪颖的姑娘,所借用的话题直接拿新品牌耳机和市面已有的耳机做对比,聊到兴起时,借过她手头的砖试试她听到的声音搭配——一过手,啊,传说中的旷世QP1R。
尽管听到的时候距离QP1R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后面越来越多参观展会的过程中,这台机器、这个品牌,逐渐在心中扎根。
后来,QP2R面世了。
在一个场地空旷听众寥寥然而依旧让人感到嘈杂的展会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旷世两代当家花旦。粗略一听,知道新砖是一个比前代非常成熟的声音更往深处拓展的方案。受限于时空,只留下浅浅但婀娜的印象。半年以来,挺多次触碰到QP2R,却一直抱残守缺般坚持那个印象而没再找机会细听。
直到这次,旷世让QP2R巡回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用于包装QP2R的纸盒,最外层倒是有些寒碜,仅有一圈白色外衣。抽出里面的厚盒子,如书籍一样左右摊开。左边上盖打开,是QP2R为数不多的配件,包括数据线、光纤输出转换头、小袋子等等。右边揭开覆盖着的海绵,QP2R本体才终于露了脸。
【凝脂膚理膩,削玉腰圍瘦。——李之儀《千秋歲·詠疇昔勝會和人韻後篇喜其歸》】
犹记得我第一次拿起彼时刚上市的QP2R时,心中犯的嘀咕:2R和1R不会真的用完全同样的模具制作外壳吧?然后把两代机器一手一台颠来倒去来回对比,才找到些许的不同。
QP2R的外形骨架,就是四四方方的一块“扁平砖”,所有的棱角尖锐处被切去或打磨净,只留下简单中透着经典、稳重中流露优雅的外观线条。正面尺寸比我手上的5.5寸屏手机小了得将近20%的长宽,厚度却只比手机多不到一半,握在手里、搭上手指时的手感,简直让我回到了几年前大屏机还未流行时的安卓手机的时代——如果不是顶部有个旋钮还提醒着这是一块砖,或许QP2R一拿出来大多数人都会误以为这是手机的吧?
功能按键上,QP1R和QP2R都突出了“匀称”的设计感。正面大玻璃上屏下键的比例基本上是对半开,按键部分圆键 外环转盘 四角触摸物理按键,在轻盈和稳重之间找到绝佳的平衡点。左侧是上下曲和暂停播放共计3个小按键,右侧大电源键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也非常对称。底部中央Type-C接口居中,两侧是两个小洞——TF卡槽和机器编码刻印槽,依然对称。只有顶部的音量旋钮是靠右边缘的,旋钮的边上才是单端和平衡俩耳机插口,不过这么大一个旋钮要是居中、把耳机口往两边挤,想象的出来这该多突兀……
非要说QP2R外观设计没创新没新意,似乎也没什么毛病。但换个角度想,我也可以说QP2R的气质近乎完美地继承了QP1R,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拿着暗金色边框的QP2R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知道我平时玩HiFi,自然也大概了解我手上的东西是个干啥用的玩意,可真的端详起来,不免惊叹道:太美了,看着就很名贵。的确,做工精雕细琢而严丝合缝、配色毫不流于俗套的QP2R,一上来就流露出贵妃之气,让人心生怜惜——都已经这么漂亮了,为什么还要要求外观有所改变呢?
【朗玉微瑕在,分明異璞瑜。——柴宿《瑜不掩瑕》】
不过,这也不代表QP2R的设计已经到达完美的程度。
正面圆环转盘的手感,对比QP1R而言触感上更光滑、阻尼轻重更合适,但以我实际使用来看,手指打滑几乎是每次操作都会遇上的大麻烦,单手操作时转动转盘的大拇指还经常和下方上下曲触摸按键打架——或许旷世应该考虑转盘表面用什么工艺处理更合适的问题。与此相反的则是顶部的音量旋钮,转动的时候阻尼过小导致感觉有些松垮。
此外,QP2R的底部从QP1R时的双卡槽被砍成如今的单卡槽,据我所知引起了诸多旷世粉丝的不满和吐槽,我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偷工减料”的还有QP2R的屏幕,色域和饱和度直接降了一个档次,纵使不与QP1R对比也看得出来显示效果并不理想。
但无论怎么说,富士康代工的产品在做工上依然明显要比许多其他品牌的砖头高那么一截的。
自然,工艺再好、整体做得再像一个工艺品,没有内在的声音加持,那也只能是一个工艺品。
而QP2R要做的,就是把声音本身都打磨成工艺品。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这次巡回中,由于时间还算充足,所以用来试听的耳机选得还挺多。
先说QP2R的单端口。对我来说,常用的单端口塞子还是AKG N40最有心得;同时也以三频更均衡、素质更优秀的达音科DK3001作为参考。而试听曲目,则是我喜爱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交响曲,王菲、张国荣等男女声流行乐,岸部真明、杨雪菲等吉他名家的作品,等等。
用QP2R的单端,第一感觉是——稳。这是一种一切仿佛按部就班进行的感觉。
QP2R的三频相当均衡。推DK3001,初听,低频不挠耳膜,中频不挠身意,高频不挠灵霄;再听,低频雁过留痕,中频雁过闻声,高频雁过掠影;三听,低频言之凿凿,中频言之依依,高频言之切切。均衡得让歌者想开了,却又均衡得让听者想不开。
QP2R的声场,不大,甚至达不到所谓“收放自如”的境界,却连同结象一起演绎出一道整整齐齐的阵列,声音的密度也保持于悬浮的合适状态,不漂,不沉。流行乐轻盈简洁的活力,小编制你唱我和的优雅,交响乐大气磅礴的庄严,在QP2R的世界里来来去去,也未见QP2R声音里带有半分畏怯。
风格上,QP2R较之QP1R冰美人般的冷艳而言“接地气”了不少,但依然带着一丝丝清清寒意。这种略微偏冷的声底带来的,既有人声、弦乐剑光一瞬的凌厉,又有低频鼓点疲劳的微微干燥感。这在N40轻盈的高频滤网表现以及扎实有力的低频底子表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DK3001上则显得不甚突出。
QP2R的单端驱动塞子,听完一轮下来之后,内心对声音的感知是踏实的,对砖头价位定位的认知也是踏实的——这个素质和风格的表现,基本上站在当前的一线旗舰砖行列里面,QP2R还是可以站稳脚跟。手头的塞子除了N40和DK3001之外倒也没有太多价位上更显“壕气”的,如果把标准下放、听听诸如N25、隼之类的塞子,则基本上都能达到或者干脆直接超过我预期;且听太多柔软润滑的声音之后再试微冷的QP2R,更让手上的塞子别具风味。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换上平衡口,这次只拿DK3001——塞子一直接着官升线平衡口,试单端那会儿直接套上转接头了事,倒也易于对比。
用QP2R的平衡,这次第一感觉不是什么正面的评价了——噪。其实吧,DK3001接QP2R单端口那会儿,播放到一半停下来安静点听就可以听到明显底噪;上了平衡口,果然底噪是变大了,哪怕周围有些说话声或者什么动静,底噪都可闻。
既然如此,干脆多试试八九十年代的港台金曲以及古典乐好了,这些音频从录音的时候就是底噪丛生不是么?
对比试听的曲目,用的是舒伯特逝前未竟的《第八交响曲》。曲子从一开始低音提琴响起缓缓增加力度,乐器频段覆盖范围也逐渐走高。QP2R与DK3001单端接法的组合应对这种场面不算太复杂的曲目已然十分得心应手,而换平衡接法之后则显示出更高阶的表现——
声场比单端更大一圈。或许是因为QP2R单端声场本就不算大的缘故,对比起来,更觉平衡口大有提升。声场大则大矣,边缘上隐隐约约站出了一条外圈的线,在线内各种乐器结象照样按部就班地站定,精准而规整,一如单端口稳重扎实的状态。
QP2R的动态范围,演绎小编制、室内乐、普通流行乐等等,都撑得起气势,听大编制、交响曲等等曲目就明显差了口气上不去,这一点上单端平衡表现倒是相差无几。但瞬态的表现中平衡口还是略胜一筹——曲行至第一乐章中端,低沉中风云突变,QP2R将来自地底的旋律骤然喷薄而出又迅速回落,高度并未突破天际,只是来回干净利落。
除此以外,QP2R平衡口在声音密度上保持了单端的适宜,不拥堵、不空虚。解析有所提升,
刀光剑影里折射出海量信息,却非一股脑涌向耳朵,而是强弱分明有致,任尔凝神细听。总体风格上,单端与平衡路数大体一致。可以说,QP2R的平衡口很大程度上是纯粹地对单端口作提升。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老实说,当我把MM400甚至K812以及K240RS这些便携的、家用的头戴式翻出来插上QP2R的时候,我完全没希望能推出个什么样来。能上台尽量上台的头戴耳机,一直是许多砖头驱动力发挥的瓶颈,毕竟单元尺寸大,想要喂饱它,使的力气当然得更大了,在这个方面,砖头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真的尝试起QP2R驱动头戴耳机的表现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推力真大呀。不是简单粗暴蛮横的大力出奇迹,而是内力深厚强劲的得寸进尺。
对于天生难伺候的大耳机们,这样的推力多少还是有些纤弱,人家追求的就是一发入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快感。可说回来,这类耳机我还真没觉得哪块砖能完全打得开素质的,还是老老实实上台吧。QP2R所驾驭得了的还是相对比较易推的,或者吃电流比吃电压摆幅更多的,或者传说中给啥前端出啥等级效果的头戴,高增益状态下,看似轻轻一掌出去飘飘渺渺,实则内功持久不断输出。
各有各的爽法,只是QP2R的这种设计控制力明显更高,在试听耳塞的过程中基本没有过推的感觉,想来正是源于此。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聽雨》】
所以QP2R适合听什么样的歌曲?
或许是常在身为音乐人的亲戚的琴行栖息之故,各种类型优秀的音乐多多少少都挂在了歌单里,或许有常听鲜听之分,却不妨碍办公小憩听交响,回到窝里赏流行,抱琴悠悠品弦乐,情到深处吼摇滚……假如我可以接受QP2R对交响乐大编制差强人意的表现——要知道那已经比很多砖头表现得更优秀了,那么,好像没有什么QP2R非常不适合的乐曲类型……
更多的,只是一种风格上的倾向。
想这事儿时,正好遇上广州乍暖还寒时。晚上坐在灯下,窗外滴滴答答。打开QP2R卡上歌单,扫过孟庭苇的经典老歌、Sarah Connor的断魂蓝调、Eric Clapton的沧桑嗓音与吉他、Green Day的不羁于世、舒伯特的抒情哀婉……间或换条耳机,或换个文件夹,或轻声随之吟唱,到后来,越听越出神。QP2R,一位阅尽千番世界的乐师,音频是她的背景乐,耳机是她的麦克风,演奏与献唱,沉静里,暗含充沛能量与情感。
【待將心事付新詞,卻難奈、愁懷少句。——閑雲散人《鵲橋仙·七夕》】
诗说QP2R。或许我该写首诗,写写这块砖?
搜肠刮肚,也只想到多年前的半阙词。
毕竟,QP2R本身就是一首诗,让我写一首诗来形容这首诗,这有点……低看她了吧?
以上。
国砖吧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